2 浅谈张锡纯脉诊

【2 浅谈张锡纯脉诊】

2 浅谈张锡纯脉诊

文章插图
(2)左右脉迟而无力 。大气下陷,气郁 。
8.洪脉:主热 。常见:
 ?。?)右脉洪长有力 。胃气因热不降,血随逆上升 , 吐衄 。
 ?。?)左右脉洪滑、重按甚实 。热迫胃气不降 , 吐衄 。或阳明府实,心肝内热挟阳明之热上攻 。或实热痢 。兼数者,纯是热象 。
9.滑脉:主痰热及气血虚 。常见:
 ?。?)右脉滑实 。外感稽留肺胃 , 咳嗽,痰饮 。
 ?。?)左右脉滑而有力 。湿热壅滞,或心中气血虚损,心下停有痰饮,惊悸不眠 。两寸滑甚者,痰涎壅滞于上焦 。兼数者有热、滑数而摇摇无力者失血 。
 ?。?)左右脉滑而无力 。上盛下虚 。
另亦述及长脉见于肝火挟胃气上冲,芤脉见于失血,大脉见于胃气上冲、失血 , 弱脉见于风寒或顽痰阻塞经络,及虚脉、实脉、如水上浮麻、雀啄、缓急等脉象 。
概括张氏脉法,脉象可分为三类:
 ?。?)弦、硬、长、实、浮、“有力”等 。见于肝肾阴虚,肝血虚,阴不潜阳,肝火浮动 , 肝火盛,冲气、胃气上冲,及内风煽动所致诸证 。此类在著中记述最多,其病机为肝肾阴虚,乃张氏病机论“阴常不足”医学思想的一个主要方面 。
 ?。?)微、细、弱、沉、迟、虚、数、结、代、无力等 。见于大气下陷,气血亏虚,阳气虚,阴血虚诸证 。此类在著中也记述较多 。大气下陷亦缘由脾胃阴血不足,无以气化,故其病机为脾胃阴虚 。这是张氏病机论“阴常不足”医学思想的另一个方面,即肝肾阴虚和脾胃阴虚,构成了张氏“阴常不足”论的中心,也是张氏“阴血学说”的主要内容 。
由肝肾阴虚而阳浮火盛,脉显太过;由脾胃阴虚,阳无以化 , 而气虚、气陷,脉显不及,然皆本虚之征象 。
 ?。?)洪、滑、数、有力等 , 见于阳热、痰热、湿热诸证,皆属邪盛 。阳热实证 。此即张氏病机论“阳常有余”之谓 。
可知,张氏脉学,是和他的“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的病机之论是一体的 。(张锡纯有这样的医论?本人待查)
 ?。ǘ┤慷?br />
1.肝肾之阴为根张氏以三部总看诊脉法,配合诊尺部以候肾 , 以诊脉之“根” 。
 ?。?)尺脉无根,左右脉浮而动,浮濡,见于肝肾虚极 , 阴阳不相维系 , 而有危在顷刻之势,当急防虚脱 。尺脉无根,寸部摇摇 , 即有将脱之势 。左右脉浮数、两寸浮甚、两尺按之即无,乃肾阴将竭,肝风已动 。
 ?。?)尺脉重按无根、左脉弦、右脉濡,为肝肾阴虚,下焦气化虚损,不能固摄 。尺脉重按虚者,肾真阴虚损,不能与真阳维系 , 真阳脱而上奔 。
 ?。?)尺脉甚弱 。阳升而阴不能应 。
 ?。?)左右脉微弱,尺脉尤甚者,见于下焦虚寒,久痢下 。
 ?。?)左右脉平和 , 尺脉重按有力者,见于肾经实热 。
张氏脉法认为,脉之根,一在尺部,一在沉取 。如左脉沉?。?即可候“气之根”,病虽凶险,其脉有根者,亦可救治 。
2.脾胃之气为神张氏弃“三部九候”浮、中、沉诊法 , 而常用“三部总看,二候”浮、沉取法,以有力、无力,候脉之神 。
 ?。?)脉有力、按之甚实,其洪大无伦者,见于阳明府热至极 。又浮数者,经虚热 。沉者,实热郁于下焦 。或脉有力而弦长,皆为湿热有力,即有神之脉 。
 ?。?)脉之“有力”,当辨真假 。真有力者,当于敦厚和缓中见之,此脾胃之气化壮旺,能包括诸脏 。脉真有力 , 皆当有洪滑之象 , 洪者如波涛叠涌 , 势作起伏,滑者指下滑润,累累如贯珠 。若脉象弦直,既无起伏之势,又无贯珠之形,虽大而有力,实非真有力之象 , 乃脾胃真气外泄,冲脉逆气上千之证,慎勿作实证治 。
张氏认为,脉之神,一在有力、无力,一在和缓 。五行之中,土包括四行 , 六脉中皆和缓为贵,”以其饶有脾土之气 。即有神也 。
可见,张氏脉法 , 根、神之候,一在肾,候阴血之存亡;一在脾胃,候气之盛衰及阴血之盛衰 。
 ?。ㄈ┙嵊锫龇? ,在张氏著中无专章论述,乃散见于书中治例、医案之记述中,故非泛泛之谈 。他“三部总看”配尺部,和“三部二候”浮、沉取的诊法,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 。余对张氏脉法,证之多年、临证实践,深感其论述独到,又深合脉学之精义;临证易行,而无繁复之累;切合病机,而标本攸分,实能开“胸中了了,指下难明”之疑塞 。他的脉法,源于中医经典古义,又承李东垣、朱丹溪 , 并及喻嘉言、李中梓诸家,但不囿于李、朱之见 。他匠心独运,斟酌化裁,出新意于法度之中,融脾胃、阴血之说,独辟溪径,而有所创见和发展,形成了以“阴常不足 , 阳常有余”为病机,以肝肾、脾胃为核心的脉学体系,而独具特色 。

2 浅谈张锡纯脉诊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