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杨则民论脉诊

【4 杨则民论脉诊】

4 杨则民论脉诊

文章插图
涩脉者为滑脉之反,虚细而迟,如雨沾沙,短而且难 。此为脉管内血流不畅若阻之象 。故为不匀调脉 。脉不匀调而又无力,为心房不健全故;为血液亏乏运行不畅故;为局部受阻血行凝滞故;为脏气扰乱故 。脉虚者为按之无力,与实脉相对 。为正气抗病力减退之征 。但于热退后、失血后、吐利后为吉兆 。短脉者与长脉相对,指下寻之 , 两头无、中间有,不及本位,为血行喷射力减退故也 。凡上述涩、虚、短三脉,皆气血衰弱、抵抗不足之验也 。
以心房衰弱或机能失常,因而脉有间歇者以结代为纲:结脉者为三动一止,或七八动一止,或十数动一止之谓 。其来势慢,其来数缓 , 有是脉者未必遂为恶也 。久病人,虚劳人 , 亡津亡血人,腹有症癖?者多有之 。促脉者贯珠而上及寸口,时有欲止之势 。其来势急,其至数速,有是脉者若非喘息,即为胸满,常为重症 。故促脉常为心悸亢进必有之现症 。代脉者为心动将歇之前兆 。三动一止或七八动一止与结脉相同 。然结脉虽有间歇,惟止而复来脉转加速,故虽止而不失至数 , 所谓去而复来也 。代脉则间歇以后,无加速搏动之能,所谓去而不还也 。病人得此脉者决无生理 。散脉者为按之满指,散而不聚,来去不明,脉与肉无界限,漫无根柢者也 。为心肌沉衰,收缩不全,血液不能射于上肢,心动不久将绝之兆 。
凡此二十六脉,脉象已包括一切 。若提纲言之,只取浮沉迟数滑涩弦弱结代十脉足矣 。以上诠解,虽不免失之过略 , 而脉之真义固已概述无余 。进而求之 , 在乎好学深思之士 。
二、脉与诊疗之关系
脉之真义既明,试就与诊疗之关系言之 , 殆有四端:
一曰知病机:疾病千万,症候十百 , 若语其要则阴阳虚实表里寒热八字而已 。辨此八字,可以论病,可以施治,可以用药,医者欲知病机必须辨此 。凡新陈代谢机能之亢进者为阳 , 衰减者为阴;神经兴奋者为阳,衰弱者为阴;体力壮实者为阳,不足者为阴;血行亢进者为阳,减退者为阴;病理机能积极者为阳,消极者为阴 。其应之于脉,则浮、洪、革、动、脉压之高张者为阳,沉、微、牢、伏、脉压低落者为阴;脉管紧张而现弦、紧之脉者为阳 , 脉管弛缓而现弱软者为阴;脉搏数者为阳,迟者为阴;血行充盈鸸同滑、长、实脉者为阳,血行不足而现涩、短、虚脉者为阴 。且症候变化不一,有阳证而现阴脉者,为转机将恶象,有阴证而现阳脉者,为预后良好征 , 此非以脉辨之不可也 。复次,寒热者非仅以体温言之,亦非阴阳之代名(所谓寒属阴而热属阳也),凡体温旺盛超过三十七度以上者为热,体温低落不及常温者为寒 。病势在进行中而排出多量(吐、利、汗、尿、痰)或热甚而不能排出者为热 , 病势停顿而排出减少,或不能自止者为寒 。全身或局部充血者为热,反之贫血者为寒 。然有症状虽热脉反阴者,症状似寒而脉反阳者,尤非辨之以脉不可也 。阴阳寒热如此,表里虚实亦然,皆赖脉以辨之 , 此脉诊之所以为知病机之要道也 。
二曰定治法:治病之道,除病毒扶正气而已,病毒猖獗则现病理机转之亢进 , 前人称为实证 。正气强盛则抵抗病毒而有余 , 每现症候发扬之状,前人称此为阳证 。病毒与正气俱盛 , 邪正相杀,每现大热、大痛、大寒、大渴之象,前人称为实证 。斯时应之于脉,必具洪、弦、滑、数之象 。若病毒已杀则由病理机转为生理机转,脉必缓弱而迟 。正气衰弱则抗病之力不足以言,而现弱症阴症 。应之于脉搏则微软涩迟之脉乃见 。若病毒方盛而正气已衰,或正气方张而病毒已除者,则阳证阴脉,阴证阳脉 , 交互错综不易分明矣 。伤寒论太阳、厥阴二篇 , 于脉症相应与否之间甚详尽焉 。古称大实有羸状,至虚有盛候者此也 。然人症俱实,可用攻击疗法;人症俱虚,宜用强壮疗法;人虚症实除病宜先,症虚人实不治自愈 。于施治进退之际,若非参以脉诊,何足以定治疗 。张景岳曰:“治病之法无逾脉息 。”知言哉!
三曰决预后:脉证以决预后最为明确 。如中风、惊风等脑疾患,无论为角弓反张,为四肢瘫痪,为不语如尸,为腹满遗尿,为便尿阻滞等症,脉以缓、弱、迟者为顺 。盖病发时 , 延髓之迷走神经兴奋而阻止各部分之动作,应之于脉 , 遂现缓、弱、迟象也 。若迷走神经麻痹 , 不能制止脉神经之兴奋,则脉必现实、大、数象 。夫脑病至于延髓麻痹 , 则脑病之深可知 。故脑疾患之脉缓、弱、迟者吉,急、大、强者逆 。急性慢性之热?。逦路派⒉灰眩钜俗⒁庑脑嘀∪?。故宜洪大而数 。心脏未衰之象也 。故脉诀曰:“伤寒热病喜脉浮洪;沉微涩小症反必凶 。”“火热之症洪数为宜,微弱无神根本脱离 。”“骨蒸发热脉数而虚 , 热而涩小必殒其躯 。”皆以心脏盛衰而决生死也 。(上引见《医宗金鉴》)凡体内病毒充盛,急待排出者,脉似洪实为吉,如跌仆血瘀,淋沥便毒,癃闭尿毒,黄疸湿毒,肿胀水毒,内痈外痈未溃时之脓毒,以及积聚块毒,三消病毒,血瘀内凝等症,皆待排出其毒素者 , 脉如洪实则预后必良,以体力强壮能抵抗任攻击 。若脉微细短涩则预后不良,病毒方张而人已虚故也 。又凡体液损耗过多(亦即病的产物过多),则正气自虚,病势宜杀,宜现沉小缓弱之脉 , 因病理机转(亦即生理机转),由亢进而趋平常也 。如大汗、大吐、大下(或久脓、新产亡血,其脉皆以沉小缓弱为吉,若脉现实大而强,此为病势尚在进行之征 。夫在体液消耗过多之后,而病尤不绝进行 , 其生命尚能保持乎?故为逆也 。又如“反胃呕吐,脉宜滑大”“上气喘咳 , 脉宜浮滑”,固脉滑为消化机能旺盛之征(古人以脉滑为胃气) , 而二病又为慢性经过,惟消化良好 , 斯能保持体力,有自然治愈之望故也 。
四曰识病所:结脉代脉为心脏病之征,可无论已 。而藉脉得以测知病之所在者,如脉浮为病在皮肤向外之征 , 脉沉脉实为病在脏腑向里之征,又如寸部候上,自胸心肺咽喉头目之有疾也;关部候中,自胸膈以下至小腹之有疾也;尺部候下 , 自少腹腰肾膝胫足之有疾也 。大小肠膀胱皆在下者也,亦依尺部 。《内经》所谓“上以候上,下以候下”,可实验而识之也 。又人体右部体内有著明之局部病者,必应之于右脉;左部体内有著明之局部病者,必应之于左脉;此亦历验不爽者也 。脉识病所,不过如是,而脏腑当六部非其伦也 。

4 杨则民论脉诊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