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杨则民论脉诊

【3 杨则民论脉诊】

3 杨则民论脉诊

文章插图
按:脉之搏动原于心房(内经称之“脉者心之府也,血之荣也”,以心主血正此义) , 脉状变化系于神经(古人以神经名气),故凡浅层动脉 , 无不可按 。人迎(颞颥动脉)、趺阳(足跗动脉)、巨里(即心尖)、脐部(腹动脉),古人每按诊之,非独寸口脉(即桡骨动脉)也 。惟寸口脉为动脉之最浅层,按之最明晰耳 。既知寸口脉为诸动脉之一支,其变化与诸动脉相等,不但脏腑配当十二经脉之说可以废,即以左人迎而右气口之说亦可废 。不仅以左右分气血之说可以废 , 即以左右分男女、分阴阳之说亦无不可废者 。知夫此,而方足以诠真 。
专主寸口脉诊法者,始于扁鹊之难经 。内经则全身诊断法也 。《史记?扁鹊传》曰:“至今天下言脉者,因扁鹊也 。”尤为明证 。然扁鹊虽创明寸口脉诊病之法,实不纯信三指者,《史记》称:“视见垣一方人,以此(指脉)视?。?尽见脏腑症结,特以脉为名耳 。”扁鹊尚然,况后人乎 。张景岳曰:“古人以切居望闻问之末 , 则于望闻问之际,已得病情矣,不过再诊其脉 , 看病应与不应也 。……以脉参病,意盖如此,曷以诊脉知病为贵乎!”而徐灵胎之论尤为明确:“一病而数十种之脉无不可见 , 何能诊脉即知其何?。看私酝撇馀贾?nbsp;, 以此欺人也 。”后人昧于此义,死信某脉主某病之说,不知伤寒金匮为我国医学之宗,其论病论治之际,无不以脉为辨证之参考(伤寒论平脉篇为王叔和附加,后世删之是矣) , 曷尝以脉主病乎!荒诞之士,于多言偶中之机而凿凿言之,以此欺人,此此自欺,可乎否耶?故又必知脉主病之妄而后可以诠真 。
三指按脉,最易陷于主观之成见 。寸口不能自语,病人不能自识,一任医生胡猜胡说 , 竟无可以证明者 。不但洪与滑、弦与紧、牢与实等脉可师成见而随意名之,即细与微,实与弱之间亦可依成见而混之 。此脉名所以混乱无状也 。本文所作,凡前人七表八里之分 , 阴阳对立之分,一切不取 。仅就脉压、脉搏、脉管、脉波、以及心动五项而分别叙述之 。
以脉压高低分者 , 浮沉为纲 。凡脉压之高张者,其脉必现浮、洪、革、动之状;脉压之低落者,其脉必现沉、微、牢、伏之象 。欲知脉压之高低,可以按脉之轻重而得其状 。轻按而得者为浮脉 , 重按才明者为沉脉 。古人以浮为皮脉,谓指按及皮可得其象也 。沉为骨脉,以指按须推筋及骨乃显其象也 。脉压所以高张 , 为血行充盛之故 。血行充盛,若非全身发热,即局部炎症充血之故 。发热或充血 , 则血行旺盛应之于脉,乃显浮、洪、革、动之象 。脉压所以低落,为内脏器官或下肢局部充血 , 血聚于内下之故 。
凡腹腔症瘕 , 大便闭结,下肢痹痛,少腹疝痛,生殖器等痛,皆于患部起充血现象,而上腹血量随之减少,应之于脉必现沉、微、牢、伏之象 , 古人所谓“沉主里也” 。又浮洪革动四脉 , 只表示脉压高张程度之异 。故脉压高张之向外者,轻按即得为浮脉 。脉压高张之宽大者,平按即得为洪脉 。脉压高张向外,轻按有力重按无力者为革脉 。古人所谓“如按鼓皮,内虚外急”者也 。脉压高张,三部中只一部圆湛,其他二部圆而不湛者为动脉 。惊恐之后、剧痛之后、月经偶阻、气血痰偶凝滞于一处时,常见动脉,此为一时性发现之脉而非恒态,固亦属于脉压高张者也 。其脉压因向里而低落者 , 以沉微牢伏四脉状程度之差 。凡病局于腹腔或下肢时,上肢血量随时之减少 , 脉压因而低落,前人谓为“气血困滞不振之故” 。斯时按脉须取之肌肉下,得之者为沉脉 。须极重指按之,著骨乃得者为伏脉 。重按极细而若有若无者为微脉 。重按方得,似沉似伏而实有力者为牢脉 。此皆脉压低落之脉也 。
以脉搏至数分者迟数为纲:平人之脉,一呼吸间四至,一分钟间七十五次为常态 。虽有血压高张患者,神经质者,脉搏至数常较一般人为高,而仍不害健康者,然其为病态则一也 。
盖脉不能自动,脉之搏动原于心房之启闭而动 。故心房有变化,应之于脉而有迟数之异 。脉管壁有能弛张之纤维神经,其弛与张恒受神经中枢之支配,故神经而受刺激,或其本身病变,应之于脉而有迟数之异 。前人以一呼吸间三至为迟脉,心动缓慢故也 。四至或不及四至,现无力状者为缓脉,脉纤维神经松懈故也 。其一呼吸间六至为数脉,体温增高 , 神经兴奋,心动加速故也 。一呼吸间七至为疾脉,神经亢奋已极,心动骤速故也 。得疾脉者每为预后不良之兆 。
以脉管弛张分者弦弱为纲:脉管纤维神经受病的影响而现拘急时,三指按之宛如琴弦一条者为弦脉 。在病变进行时为神经亢奋病势方张之征,所谓“弦主肝”也(古人主肝即现代意义之神经) 。在病体衰弱时为预后不良之兆 。(别有按弦而成两条者,为双弦脉 。多为体弱虚寒之象,其所以然之故则不明 。)脉管弛懈无力,按之圆而不湛者为弱脉 。急性热病热退多现弱脉(为顺证) 。若为亡阳大汗之际,大出血之际,心脏麻痹之时(均因血行缓弱之故),热高到40度以上之时,(中风、脑膜炎、伤寒热高时现弱脉者 , 为延髓发炎,迷走神经兴奋而制止各部分之动作故也 。)凡症弱体弱而现脉弱者顺,平人、壮人而现此脉为大病之前兆,因神经已示异常也 。热病初期而现此脉为凶兆,因中枢神经已失调节也 。其与弱相似而较有力者为紧脉,风寒外束,体有剧痛时常见此脉,为神经亢奋之故 。其与弱相似而更无力者为软脉(亦称濡脉) , 暴病得此十无一生,所谓脉无根也 。
以脉波盈缩分者滑涩为纲:脉管壁有弹力,对血管内血流之盈缩 , 能自动的扩大或收缩以调节之 。故于人体贫血,或充血或出血时,脉之波动常态现出一定之征象 。即如大吐大下大汗之后,津液损失过多,血液之水分夺去,血流因而不畅,其脉波必短而虚涩 。汗闭尿闭腹水浮肿之时,体内水分过多,血流自然旺盛,其脉波必长而实滑,此实验理论皆合之事也 。前人以按之往来流利,如盘走珠者为滑脉 。此为气血充盛之脉,为健康脉 。病人有此,为预后良好之兆,病虽甚,无害也 。其滑而溢出三指之外 , 直上直下 , 如循长竿者为长脉 。其脉长而兼大 , 浮中沉按之有力者实脉 。长脉实脉皆为抵抗力强之征,急性热病有此 , 可用攻击疗法,脏腑痼病有此为自然治愈之象 。惟失血及吐利后,热退后有此,为预后不良之兆 。盖各种出血,全赖血管自行收缩则出血自止,若脉长脉实则血压高、血行盛、血管所不能收缩 , 为失血时无止歇之象,故为凶兆 。吐利(不论肠炎痢疾)、热退后,体液损失 , 血液受伤,故脉细脉涩者吉,脉实脉长者凶 。因津液亡失,体功应安静以图恢复,脉长脉实为体内不静也 。至于肿胀黄疸湿热三消淋闭诸症,其病出路在于肾脏之排泄 , 尤贵乎心脏之健全 。脉长脉实为心脏健全之征,故长实洪大之脉 , 于上述诸病 , 为预后良好之兆 。

3 杨则民论脉诊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