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脉诊六大误区

【中医脉诊六大误区】

中医脉诊六大误区

文章插图
习学中医之诊脉,无不有"心中易了 , 指下难明 。"之感叹,甚或以为"非才高识妙"则难识其奥 。有志之士穷多年心血仍无所获,后则自惭才浅识陋,而退避三舍,不敢问津 。
真的是习学中医者见闻不够 , 悟性太低吗?我泱泱大国,难道真的几个“祖传中医”、民间“盲人名医”,才是真正的高悟性人才吗?绝对不是!
勤求己过是我们中国人的优良传统,当学而无绩 , 则责己之过,很少怀疑所学之非 。其实学脉诊难有收获,关键在于古今传习之脉诊理法尚不完善,存在诸多误区 。
误区一:对"平人脉象"论过于侧重于脉象的变化 。比如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之说 。使人误以为平人脉象是变动不居的,没有准确固定统一的标准 。又如肺浮、心洪、肝弦、肾沉、脾缓之说使人误以寸口脏腑各部当见本部之脉 。真是小小寸口变化万千,只能令人望洋兴叹 。不明平人不病之脉,则更是难辨何为有病之脉 。
误区二:古今论脉之书,多侧重于脉象而忽视诊法 。诊法是诊脉的起点和过程,是根本;脉象是终点和结果,是枝叶 。此即医圣仲景所言"驰竞浮华,不固根本者是也 。"古代名医柯琴亦曾感叹而言:"自有《脉经》以来,诸家继起,各以脉名取胜,泛而不切,漫无指归 。夫在诊法取其约,于脉名取其繁 。”
误区三:追求从脉象断病症 。常常听人赞誉某某名医一按脉就知病人患有何病 , 羡慕之情,溢于言表 。实际上诊脉之根本目的在于诊查病机(气机变化),是为辨证施治服务,而非为了诊出病人有何不适 。病人之不适症状是病机的结果 。同一病机可出现多种病症,而同一种病在不同阶段可以出现不同病机 。这也是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的道理 。当然若能准确把握病机,结合病人年龄、职业、形态、气色,结合经验是完全有可能较准确地说出病人有何病症的,但绝不是简单的根据诊脉 。

中医脉诊六大误区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