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杨则民论脉诊


2 杨则民论脉诊

文章插图
【2 杨则民论脉诊】
一曰脉分部位之误:脉分三部,所以为切脉用三指也 。用三指切脉 , 所以便别脉状也 。弦紧虚实大小等脉状,非以三指察之则不明,若今西医仅以至数诊脉,则只取一部用一指足矣 。脉分九候,所以便诊脉也,浮沉虚实牢革诸脉,非举(浮按)、按(中按)、寻(深按)三法候之则不明,此至浅易明之事也 。乃前人竟有以三部配三焦者 , 以九候配天地人者(均见素问三部九候论),则推理过当之谈虽非合理,尚无大过 。其牵强附会遗害后世者,莫如以脏腑配当三部之说 。

夫寸关尺三部之分,原为取便诊脉,前人不于脉与疾病影响上求确当之理解,无端而以脏腑部位配当之 , 几于治丝益纷矣 。考素问、难经、中脏经诸古书,虽已以五脏配当之 , 然不分左右 。自王叔和以后,则凿然分左右,配以五脏六腑矣 。兹取六家之说比较之:

王叔和 李杲 滑寿 喻嘉言 李士材 张景岳

左寸 心、小肠 心、小肠 心、小肠 心 心、膻中 心、心包

左关 肝、胆 肝、胆 肝、胆 肝、胆 肝、膈 肝、胆

左尺 肾、膀胱 肾、膀胱 肾、膀胱 肾、膀胱、大肠 肾、小肠、膀胱 肾、膀胱、大肠

右寸 肺、大肠 肺、大肠 肺、大肠 肺 肺、胸中 肺、膻中

右关 脾、胃 脾、胃 脾、胃 脾、胃 脾、胃 脾、胃

右尺 肾、膀胱 命门、三焦 三焦、心包 肾、三焦 肾、小肠 命门、三焦、小肠

上六家皆医界之名家,对脏腑任意配当如此矛盾,则其说尚足信赖乎?尝考《千金方》《伤寒论》,均无此说,即看紫虚《四言脉诀》亦谓:“左主司官,右主司腑”,对六腑亦不肯板言某部属某也 。故吴草庐知之,则曰:“医者以寸关尺辄名之曰,此心脉,此肺脉,此肝脉……者非也 。五脏六腑凡十二经,两手寸关尺,皆手太阴之脉也……为六脉之大会,以占一身焉 。”李时珍知之,则曰:“两手六部皆肺之经脉,特取以候五脏六腑之气可耳,非五脏六腑所居之处也 。”又曰:“每见时医于两手六部之间 , 按之又按,曰某脏腑如此,某脏腑如彼 , 俨然脏腑居于两手之间,可扪而得,种种欺人之丑态 , 实则自欺之甚也 。”张石顽知之,而对惑人三部分别脏腑之问,则曰:“皆是也,皆非也,似是而非者也 。”语曰:“山川而能语 , 葬师食无处,脏腑而能语,医师色如土 。”其脏腑配当三部之谓矣 。

前人之不信配当脏腑三部者,转而奉难经之说以为圭臬,难经十八难曰:“上部法天,主胸以上至头之有疾也;中部法人,主膈以下至脐之有疾也;下部法地,主脐以下至足之有疾也 。”

按难经此说,与《内经》“上以候上,下以候下”,以脉之上中下三部,诊人身之上中下三部相合 。后世徐春甫《古今医统》即据此说立论,谓:“寸部候上自胸、心、肺、咽、喉、头目之有疾也;关部候自胸膈以下至小腹之有疾也;尺部候自少腹、腰膂、膝、胫、足之有疾也,大小肠、膀胱皆在下也 。”吴鹤皋脉语,丹波元坚脉学释要,皆主此说者 。按:以吾人平日经验,此说虽非绝对正确 , 殆亦可信从也 。

二曰以脉主病之妄:脉诊为诊断方法之一 , 古人隶于四诊之末,以切脉识病为下工 。故脉诊之旨,在验病体之虚实,所患之浅深 , 病势之进退,预后之良恶 , 气与血之强弱而已 , 过此以往,非诊脉所得知也 。乃怪诞不经之徒,既妄信脏腑配当六部之说,复谬执以脉主病之谈 , 某部见某脉即属某病 , 大言炎炎 , 凿孔栽须 。尤荒谬者,且凭脉以断人之死期,孕之男女,富贵贫贱,几皆以三指决之,如彭用光之流,真十死无赦者 。此余所以不能不辨也 。

以脉主病之说,创于《内经》,而大张于王叔和氏,如曰:“寸口脉沉而弱,发必堕落 。”“关上脉紧而滑者虺?动”,“尺脉沉而滑者寸白虫”(均见王氏脉经),仅凭三指而断之 , 其可笑如是 。夫脉为桡骨动脉之浅层,为各动脉中之一种,据此以候气血之盛衰,疾病之进退,如是而已 。若桡骨动脉可以分部而断疾病,则颞颥动脉、足动脉皆能博动,将亦凭之以断病乎?盖病有千百,脉不过20余种,以20余种之脉,而欲主断千百种之病,其无当于理一也 。病情改变,脉亦改变 。如下利洞泄,故多尺微之脉 。然在下利之初,则尺实、尺洪、尺弦皆可有之,而下利以后则尺伏、尺沉、尺滑、尺绝亦可见之 。是尺微固不可概断下利矣 。又如劳瘵咳血诚多弦数之脉,然劳瘵之初,浮数、浮洪、洪弦等脉皆常见之,而劳瘵之极,每见洪大、细小、促急之脉,是弦数固不能概断劳瘵矣,其无当于理二也 。且生人构造不同,禀赋不同,其应于脉也,亦常因之而不同 。有终身脉至沉细者,有甚洪滑者,已现结脉而始终不害健康者,有寸口不应指而强壮如常者,以脉断病无当于理三也 。总之,诊断疾病应以各项见证参以切脉而断之,不能仅凭三指也 。“能合色脉,可以万全”,前人固明示吾辈以正法矣 。

三曰脉象分类迷惑:前人脉说纷乱异常 , 而尤令人不知适从者,莫如脉象之分类 。《内经》以十二经脉左右相同,合之阳跷、阴跷、督脉、任脉为二十八脉,实则二十四脉耳 。高阳生以七表、八里、九道分为二十四脉 。朱肱取七表、八里合结、促、代为二十一脉 。陈无择分为二十四脉(与高阳生种名不同),滑寿分为二十六脉 。李时珍分为二十四脉 。李中梓分为二十九脉 。章潢分为十五脉 。陈修园分八脉 。柯琴以阴阳分为十脉 。张景岳分为十六脉 。张石顽以对峙立论,分为三十二脉 。以三指按切之同,而脉状如此歧异,岂非怪事 。所以然者,以前人不明脉之真象耳 。

夫脉分浮沉,所以显脉压之高低也;脉分迟数,所以明脉搏之至数也;脉分紧软,所以示脉管之弛张也 。脉分滑涩,所以见脉波(血行)之通塞也;脉分结代,所以知心房之病变也 。脉状多种,无不在此五纲中 。依此五纲而分别隶属之 , 则一切惑乱之说可清矣 。

故脉之状脉压高者,曰浮、洪、革、动,四者程度之差;状脉压低者,曰沉、微、牢、伏、四者程度之差,共计八脉,皆以浮沉为纲而分别脉压之高低者也 。脉之状脉搏多者 , 曰数(六至)、曰疾(七至以上) , 脉搏少者曰迟(三至)、曰缓(不及四至),共计四脉,皆以迟数为纲而计数脉搏多少也 。脉之状脉管神经亢进者,曰紧曰弦,状脉管神经衰退者,曰软曰弱,共计四脉,皆以分析脉管神经之弛张也 。脉之状脉波(即血行)流畅有余者,曰滑曰实曰长,状脉波不畅不足者,曰涩曰虚曰短 , 共计六脉 , 皆以滑涩为纲 , 以辨血行之畅阻也 。心房衰弱或瓣膜启闭不全,则血液喷射于桡骨动脉者时有间歇,曰促曰结曰代,皆间歇脉也,曰散则心动濒于停息之象也 。共计四脉,皆主候心脏者也 。以上总计二十六脉 , 一切脉状可以尽之 。又有怪脉(亦称绝脉),所谓屋漏、雀啄、解索、釜沸等者,为心动将息时之搏动现象 。阳跷、阴跷、督脉、任脉,为依稀仿佛莫可指究,纯为虚构不可信也 。

2 杨则民论脉诊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