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颅内出血怎么办


新生儿颅内出血怎么办

文章插图

新生儿颅内出血怎么办
1、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治疗有降低颅内压
对伴有颅内高压者可使用地塞米松每次0.5-1.0mg/kg,每日2次静脉滴注 。如有瞳孔不等大、呼吸节律不整、叹息样呼吸或双吸气时可使用甘露醇,剂量根据病情决定,一般每次0.25-0.5mg/kg,静脉推注 。
2、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治疗有脑代谢激活剂
出血停止后,可给予胞二磷胆碱静脉滴注,0.1g/次,加入5%-10%葡萄糖液50ml,每日1次,10-14天为1疗程;脑活素2ml,稀释后静滴,每日1次,10-14天为1疗程 。恢复期可给脑复康每日0.2g,连续服药3个月 。
3、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治疗有加强护理
保持安静,避免孩子哭闹导致病情加重 。姿势宜平躺或右卧,头肩稍稍垫高,约15——30度即可 。若患儿有呕吐的症状,则应保持平躺 。注意保暖,体温稳定在35.5~36.5℃为佳 。出生时就有明显症状者,应当推迟哺乳,发生呕吐则适宜插胃管喂食 。呼吸保持顺畅,并控制好输液量 。
4、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治疗有维持正常脑灌注
大量脑室内出血时,无需太过积极地治疗,不然会加重病情 。收缩压低于6.67kPa时,采用静滴,起初小量滴注,后逐渐增加剂量 。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原因
【新生儿颅内出血怎么办】
1、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原因有缺氧缺血
一切在产前、产程中和产后可以引起胎儿或新生儿缺氧、窒息、缺血的因素,缺氧缺血性脑病常导致缺氧性颅内出血,早产儿多见,胎龄越小发生率越高 。可因宫内窘迫、产时和产后窒息、脐绕颈、胎盘早剥等,缺氧缺血时出现代谢性酸中毒,致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液外溢,多为渗血或点状出血,出血量常不大而出血范围较广和分散 。导致室管膜下出血、脑实质点状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
2、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原因有产伤
胎儿头部受到挤压是产伤性颅内出血的重要原因,以足月儿、巨大儿多见 。可因胎头过大、产道过小,头盆不称、臀位产、产道阻力过大、急产、高位产钳、吸引器助产等,使头部受挤压、牵拉而引起颅内血管撕裂、出血 。出血部位以硬脑膜下多见 。
3、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原因有其他因素
颅内先天性血管畸形或全身出血性疾病,如某些凝血因子表达减少也可引起颅内出血或加重IVH,如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缺乏、血小板减少等,可引起颅内出血 。快速扩容、输入高渗液体、血压波动过大、机械通气不当,吸气峰压或呼气末正压过高等医源性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颅内出血的发生 。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预防
1、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预防有重视产前检查
怀孕时一定要重视产前检查,特别是孕中、后期的产检,决不能抱有侥幸心理 。孕期应适当锻炼,少吃高糖高脂肪食物,患有糖尿病的准妈妈要控制好病情,以免胎儿过大引发难产;怀孕后期不宜参与重体力劳动,应预防早产;日常活动时要留心保护好腹部,避免遭到外伤引发早产 。
2、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预防有做好胎儿监测
胎儿在宫内的活动情况,准妈妈可以通过数胎动这个简单的办法获知 。对胎儿进行监测可避免发生宫内缺氧 。因为胎儿个体差异的关系,胎动次数和强弱也不同,只要动得有规律就表示胎儿发育正常 。
3、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预防有提高医护质量
避免各种可能导致医源性颅内出血的因素发生 。产程中对胎儿进行监护,如见宫内缺氧及出生时窒息,均及时抢救 。分娩时尽量避免产伤,必要时作剖宫产 。
4、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预防有预防早产
对可能早产的孕妇,宜在分娩前3天内应用地塞米松以促进肺成熟及减少呼吸窒息综合征的危险 。预防出血倾向,可于分娩前10小时缓慢静注苯巴50mg,并在产前4-15小时顿服维生素K15-30mg 。

新生儿颅内出血怎么办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