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厥证

【第八节 厥证】

第八节 厥证

文章插图
第八节 厥证
厥证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 , 以气机逆乱,升降失调,气血阴阳不相接续为基本病机,以突然昏倒,不省不事,或伴有四肢逆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急性病证 。病情轻者,一般在短时内苏醒 , 醒后无偏瘫、失语及口眼喁斜等后遗症;但病情重者,则昏厥时间较长,甚至一厥不复而导致死亡 。
厥的含义有多种,有指发病形式 , “忽为眩仆脱绝”,“突然昏运,不省人事”;有指病理机制,“厥者,尽也”,“厥者,逆也”,言其气血败乱,或气机上逆;有指临床表现,四肢逆冷、手足不温者 。就本证而言,主要是指前两者 。厥证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尤其以精神情志因素为明显诱因而发作者,如情绪紧张、恐惧、疼痛等,时有发生 。对于本证患者,应采取综合应急措施,运用多途径、多渠道的救治手段,以满足临床治疗上的需要 。
《内经》论厥甚多,含义、范围广泛,有以暴死为厥,有以四末逆冷为厥,有以气血逆乱病机为厥,有以病情严重为厥 。概括起来可分为两类表现:一种是指突然昏倒,不知人事,如《素问·大奇论》说:“暴厥者,不知与人言 。”;另一种是指肢体和手足逆冷,如《素问·厥论》说:“寒厥之为寒热也 , 必从五指而上于膝” 。后世医家多在此基础上各有发挥和深化 , 主要是两种学术观点,一是《伤寒论》《金匮要略》论厥 , 继承《内经》中手足逆冷为厥的论点,而且重在感受外邪而发厥 。此类厥证在伤寒、温病学中均有大量深入的研究,属于外感病中的发厥 , 对于由外邪而致厥者有重要临床指导价值 。一是论内伤杂病的发厥,指突然发生神志改变的临床表现 。自隋唐以降,历代医家多有论述 。《诸病源候论》对尸厥的表现进行描述,“其状如死,犹微有息而不恒 , 脉尚动而形无知也” 。并探讨其病机是“阴阳离居 , 营卫不通,真气厥乱,客邪乘之” 。宋《卫生宝鉴·厥逆》初步提出内伤杂病与外感病的厥之不同点 。至明代《医学入门·外感寒暑》首先明确区分外感发厥与内伤杂病厥证 。

第八节 厥证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