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第四节 消渴

【11 第四节 消渴】

11 第四节 消渴

文章插图

《景岳全书·三消干渴》:“凡治消之法,最当先辨虚实 , 若察其脉证,果为实火致耗津液者,但去其火则津液自生 , 而消渴自止 。若由真水不足,则悉属阴虚,无论上、中、下,急宜治肾,必使阴气渐充,精血渐复 , 则病必自愈 。若但知清火,则阴无以生 , 而日渐清败,益以困矣 。”
《医学心悟·三消》:“三消之症,皆燥热结聚也 。大法治上消者 , 宜润其肺,兼清其胃,二冬汤主之;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生地八物汤主之;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地黄汤、生脉散并主之 。夫上消清胃者,使胃火不得伤肺也;中消滋肾者,使相火不得攻胃也;下消清肺者 , 滋上源以生水也 。三消之法,不必专执本经,而滋其化源 , 则病易痊矣 。”
《临证指南医案·三消》:“如病在中上者,膈膜之地,而成燎原之?。从镁霸乐衽? ,六味之加二冬、龟甲、旱莲,一以清阳明之热,以滋少阴;一以救心肺之阴,而下顾真液 。如元阳变动而为消烁者 , 即用河间之甘露饮,生津清热 , 润燥养阴 , 甘缓和胃是也 。至于壮水以制阳光 , 则有六味补三阴,而加车前、牛膝导引肝肾 。斟酌变通,斯诚善矣 。”
【现代研究】
·糖尿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研究:
1.病因病机的研究近年来,对糖尿病发病原因的看法较为一致 , 认为主要有过食肥甘、五志过极、房室不节、热病火燥及先天禀赋不足几个方面 。对病机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种:①阴虚燥热学说:认为其本在阴虚 , 燥热为标;②气虚学说:认为关键在于肺脾气虚,重点在于脾气虚;③气阴两虚学说:目前最具有代表性 , 认为本病发病机理为燥热伤阴,阴损气耗,致气阴两虚;④瘀血学说:此说经祝氏提出,引起了广泛的注意 , 许多人通过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后认为 , 瘀血为贯穿糖尿病发病始终的重要病机;⑤肝郁肝火学说 。以卜几种学说 , 在糖尿病发病中均可存在,分之各有局限,合之则较为完善 。西苑医院程氏等认为 , 糖尿病患者常因情绪紧张而加重病情,患者发生酸中毒和昏迷常与情绪障碍有关 。

11 第四节 消渴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