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动脉导管未闭的治疗方法,小儿动脉导管未闭怎么办


小儿动脉导管未闭的治疗方法,小儿动脉导管未闭怎么办

文章插图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小儿动脉导管未闭的治疗方法,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小儿动脉导管未闭应该吃什么药 。
小儿动脉导管未闭怎么治疗?
一、西医
1、治疗
【小儿动脉导管未闭的治疗方法,小儿动脉导管未闭怎么办】1.早产儿 对于早产儿,早期就需限制液体和钠盐的摄入量 。对于生后体重低于1000g的早产儿,在出生10天内静脉滴注吲哚美辛(消炎痛),可有效关闭动脉导管 。但有肾功能不全、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及有出血倾向的患儿禁用,且治疗过程中需密切检测肾功能 。近来使用布洛芬(异丁苯乙酸)静脉滴注促进动脉导管闭合,疗效与吲哚美辛(消炎痛)相当,且较少引起少尿 。布洛芬分3次给予,首次剂量为10mg/kg,之后的24h按5mg/kg再用2次,导管闭合率可达70% 。经治疗心功能不全不能纠正者 , 需手术结扎动脉导管 。动脉导管结扎术可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实施,以避免转往手术室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紧急状态 。手术合并症并不多见 , 可有导管撕裂、膈神经麻痹、乳糜胸、误扎左肺动脉和降主动脉,故术后检查股动脉搏动十分必要 。对出生体重≤1000g的早产儿,在出生当天进行预防性的动脉导管结扎,经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发现,可降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 。
2.足月儿和年长儿 有严重左向右分流的患儿 , 关闭动脉导管可以纠正心力衰竭并消除最终发展成为肺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为预防感染性心内膜,即使是小的分流也建议结扎动脉导管,尤其是这种手术的并发症和死亡率都比较低,但单纯为消除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危险性而行动脉导管结扎术尚有争议 。
3.经皮穿刺经导管动脉导管堵塞术 目前 , 经导管介入治疗堵塞未闭的动脉导管的方法优于手术结扎 。从19世纪70年代早期到80年代后期,Rashkind双伞装置被广泛使用之前,动脉导管经心导管阻塞术只是偶尔有过尝试(图8A) 。但Rashkind双伞由于价格昂贵,需较大的经静脉管鞘及相对较高的近10%~20%的残余分流率,目前亦已少用 。据报道有少数病人尚可发生血管内溶血和左肺动脉血流紊乱 。近来,充满涤纶纤维的不锈钢弹簧圈正在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小到中型的动脉导管的堵封闭(图8B) 。具有可控性释放机制的可拆卸弹簧圈,因其潜在的易控制、易于取回重新放置的优点而得到发展 。弹簧圈的优势是价格便宜,只需要较小的递送导管,封堵率达95%以上 。关闭4mm及以上的大的动脉导管有较高的技术要求,须植入多个弹簧圈 。弹簧圈封堵术的并发症不多见,包括弹簧圈导致的肺动脉分支栓塞、堵塞不全所致的血管内溶血及植入多个弹簧圈导致的左肺动脉狭窄 。对于大的动脉导管未闭 , 纽式装置和近来备受推崇的Amplatzer导管封堵器已取得良好疗效(图8C) 。新近的多中心研究表明,纽扣式堵闭器用纽式装置是可行的和十分安全的 。在284例年龄为3个月至92岁 , 动脉导管直径在1~15mm的患者中,278例(98%)患者术后1年、2年、5年的残余分流检出率,分别为21%、14%和0% 。同时 , 在婴儿和年长儿中采用Amplatzer导管封堵器,堵塞中到大型动脉导管亦已积累了大量经验 。Bilkis等近来报道了209例年龄在2个月至50岁,动脉导管在1.8~12.5mm,Amplatzer导管封堵器对98%患者有效,术后24h内和1个月内关闭率分别为66%和97% 。术后并发症较少,包括堵塞装置引起栓塞、轻度主动脉狭窄,血管内溶血更少见 。
4.手术治疗 手术结扎导管临床上有0.4%~3.1%的残余分流率 。使用较敏感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残余分流率可能会更高 , 因此,对于一些再通和管径超过7~10mm的患者需手术时,应切断动脉导管 。但在大多数医疗中心 , 目前手术治疗仅局限应用于药物治疗失败或有治疗禁忌证的早产儿 。近来,对新生儿、婴儿经腋下小切口胸廓切开术已经开展,取得了广为认可的效果 。胸腔镜手术已成功应用于儿童动脉导管的关闭 。手术步骤包括胸腔镜直视下放置血管夹 。技术熟练的医生20min内即可完成 。该新技术扩展应用于早产儿和婴儿 , 并发症包括气胸、喉返神经损伤 。经验的积累可减少此类并发症的发生 。
5.无症状动脉导管未闭 随着彩色多普勒技术的应用,一些无临床症状的细小的动脉导管引起的微弱的湍流亦可被探及 。据报道,因发现与动脉导管未闭血流无关的杂音而行彩超检查的儿童中,约0.5%发现有无症状性动脉导管未闭 。曾有报道示1例无症状性导管未闭患者患有动脉内膜炎 , 是否需常规关闭无症状性导管尚需进一步探讨 。
2、预后
未经治疗的动脉导管未闭患者的完整自然病程尚不清楚 。通过听诊,估计自发闭合率每年约为0.6%,可能比实际发生率略高 。预期寿命的数据多是在常规使用抗生素之前收集的 , 由于感染性心内膜炎是患儿死亡的重要原因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使情况与以往有明显不同 。并发症包括感染性动脉内膜炎、进行性肺血管疾病和动脉瘤形成 。目前感染性动脉内膜炎的危险性已较前大大降低 。近期来自瑞典的研究表明,270例动脉导管未闭患者的随访研究中 。无一例患感染性动脉内膜炎 。经导管动脉导管堵塞术很少引起动脉内膜炎,使用Rashkind双伞封堵术的发病率为0.1% 。但术后通常应用了抗生素进行预防性治疗 。常规的方法是在彩色多普勒证实导管完全堵闭后,继续连续应用抗生素6~12个月进行预防 。由于早期发现和治疗 , 进行性肺血管病变并不常见 , 偶有病人发展为肺血管病变和不可逆性肺动脉高压,此时为关闭动脉导管的禁忌证 , 这些病人常考虑行肺移植 。动脉导管瘤较少见 , 一旦出现,导管可能增大并压迫肺动脉,损伤喉返神经或出现瘤破裂 。
温馨提示:上面就是对于小儿动脉导管未闭怎么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中西医治疗方法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更详尽的有关小儿动脉导管未闭方面的知识,请关注疾病库,也可以在站内搜索“小儿动脉导管未闭”找到更多扩展资料,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小儿动脉导管未闭的治疗方法,小儿动脉导管未闭怎么办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