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消渴病分型


中医消渴病分型

文章插图

中医消渴病分型
1、中医消渴病分型
1.1、上消
肺热津伤表现为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见红,苔薄红,脉烘数 。
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
1.2、中消
胃热炽盛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有力 。
治法:清胃泻火、养阴增液方剂 。玉女煎加减 。
气阴两虚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或饮食减少、精神不振、四肢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弱 。
治法:益气健脾、生津止渴 。
1.3、下消
肾阴亏虚尿频量多、浑浊如脂膏,或尿甜,口干唇燥,舌红,脉沉细数 。
治法:滋阴固肾 。
2、消渴症的护理要点
2.1、发现“三多一少”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医,明确诊断 。已确定为消渴症时,需住院治疗者,即住院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老年人症状常不明显,应定期检查尿糖、血糖(半年或一年检查一次) 。
2.2、调整生活规律 。糖尿病属慢性病,生活规律非常重要,在身体情况允许的情况下,按时起居,有利于糖代谢 。每周按时测量体重,作为计算饮食和观察疗效的依据 。
【中医消渴病分型】2.3、合理饮食调配 。少进糖食、根茎类蔬菜如:土豆、白薯、山药 。要适当限制水果 。应增进粗纤维的食物如:糙米、玉米、豆类、绿叶蔬菜、白菜、绿豆芽、黄瓜、芹菜、西红柿等 。多食用精蛋白如:瘦肉、蛋、奶、鱼类 。选用植物油,少进动物内脏类食物等 。
3、消渴患者的注意事项
3.1、注意年龄因素
发病年龄不同病情发展、轻重及预后也不同 。中年之后发病者,一般起病较缓,病程较长 。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类似虚劳,常有痈疽、肺痨及心、脑、肾、眼等并发症 。年龄小者,一般发病急,进展快,病情重,症状多具典型性,预后较差 。
3.2、注意分辨病位和病性
消渴有上、中、下三消之分,上消属肺,以口渴多饮为主症 。中消属胃,以多食善饥为主症 。下消属肾,以多尿为主症 。
一般病变早中期,病位在上、中二焦,后期病变以中、下焦为主 。临床症状较复杂,没有明显界限,不易区分,应结合气血、阴阳、脏腑来辨别 。本病的特点为本虚标实,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 。因病程长短和病情轻重不同,阴虚燥热各有偏重,阴虚以瘀血内停和痰浊中阻为主 。
消渴病的症状表现
1、疲乏无力
这一症状主要是因为消渴症病人的胰岛素缺乏,血糖不能进入细胞,使得细胞缺乏能量 。
2、容易感染
消渴症病人由于营养不良,长期的饮食较少,影响免疫功能,以致抵抗力降低,容易出现皮肤疥肿,呼吸、泌尿胆道系统的各种炎症,且治疗困难 。
3、皮肤感觉异常
这一症状的出现是因为消渴症病人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引起 。病人感觉神经障碍引起四肢末梢部位皮肤感觉异常,如蚁走感,麻木,针刺感,瘙痒,尤其女性外阴瘙痒可为首发症状 。
4、视力障碍
消渴症可引起眼睛各个部位的合并症,以至出现视力减退、黑蒙、失明等 。
5、性功能障
消渴症引起血管、神经系统病变以及心理障碍等引发男性阳痿,女性性冷漠、月经失调等性功能障碍 。
6、排尿困难
排尿意识低下,排尿间隔时间延长,乃至排尿困难,膀胱内余尿增多,膀胱扩张等症,都是消渴症的反应 。
消渴病的病因
1、禀赋不足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即已认识到先天禀赋不足是引起消渴病的重要内在因素,《灵枢五变》说:“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其中尤以阴虚体质最易罹患 。
2、饮食失节
长期过食肥甘,醇酒厚味,辛辣香燥,损伤脾胃,致脾胃运化失职,积热内蕴,化燥伤津,消谷耗液,发为消渴 。《素问奇病论》说:“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
3、情志失调
长期过度的精神刺激,如郁怒伤肝,肝气郁结,或劳心竭虑,营谋强思等,以致郁久化火,火热内燔,消灼肺胃阴津而发为消渴 。正如《临证指南医案三消》说:“心境愁郁,内火自燃,乃消症大病 。”
4、劳欲过度
房室不节,劳欲过度,肾精亏损,虚火内生,则火因水竭益烈,水因火烈而益干,终致肾虚肺燥胃热俱现,发为消渴 。

中医消渴病分型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