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常逼孩子打招呼吗?


你常逼孩子打招呼吗?

文章插图
导语:当孩子见到熟人不打招呼时,大人通常做法是要求孩子问好 。这时候,我们没有蹲下身来去体会孩子的感受,体会他们内心发生的变化 。这些看似平常的举动,其实会给孩子带来伤害 。
个儿小不表示自尊线也很低
每一回听见大人这样说孩子,总觉得好不忍心 。我曾经是小孩,现在又天天与幼儿相处,深深了解被大人说“没礼貌”的感觉,是一种羞愧,也是一种挫败 。羞愧的是自己不好,嘴巴不甜;挫败的是自己做不好,让成人失望 。而这种种的感觉 , 都得同时在大庭广众、众目睽睽之下,被揪出来 。
我常想,没有任何一个大人受得了自己在大庭广众下被羞辱,那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幼儿)应该承受呢?为什么我们会毫不犹疑的、高高在上的,在众目睽睽下,责备那身高只及腿或腰的幼儿呢?
或许这其中的重要关键就是 , 我们不觉得幼儿有自尊心 。我们觉得他们那矮矮的身驱里,没有太多感觉,没有太多自尊 。所以 , 我们的话不会让孩子受伤 , 就算受伤,也是一点点 。此外,成人的话是一种教导 , “孩子就是要教!”
更或许,在我们小时候,我们的自尊心也被默视了,所以现在长大了的我们,也看不见幼儿的自尊心?我们看不见那站在巨人丛里的小小孩,对陌生人的畏怯 。我们看不见小小孩的罪恶感 , 因为连他心爱的爸妈(甚至爷爷奶奶)也觉得他不够好,在所有大人的注视下数落他 。
是的,在众人面前数落孩子,“教孩子”的责任是尽到了,绝对不会落人口舌 。在所有的目光下直贴孩子标签(没礼貌、太吵、不听话……),“警惕孩子”的目地达成了,好像离“好孩子”的目标也愈来愈近 。但是羞辱有用吗?以羞辱为手段的幼儿教养,会有什么问题呢?
一、语言的暴力
【你常逼孩子打招呼吗?】在以羞辱为手段,所遇见的第一个吊诡,是语言的暴力 。假如我们的社会体系认为让一个人羞愧,会很快的收到教养功效,那直接面对面的运用“没有礼貌、你将来完蛋了、你这样没人会喜欢你、你真麻烦、真倒霉生到你……”等的语言,也就理所当然!这类的语言,直接攻击个人的自尊,让人觉得渺小、一无是处,所达成的效果就是羞愧 。孩子生活在这类的语言下 , 所成就的是大人的愿望,所牺牲的,是孩子自身的尊严 。
伤害孩子的尊严,最大的影响就是孩子觉得不应该正视自己的想法、情绪和感觉 。伤害孩子的尊严 , 所带来的长远影响是,他们日后也不会正视他人的想法、情绪和感觉 。这样的轮回,所带来的默视情绪,甚至情绪伤害,永无止境 。
二、忽略孩子的成长需求
小小孩对陌生人的畏怯和害羞,是与生俱来保护自己的能力 。你一定记得,你的婴儿在五个月大前 , 任谁抱都可以 。但在六个月大前后 , 突然间,除了妈妈(主要照顾者)外,好像看谁都不顺眼 , 谁抱他,他就扭头大哭 。我们通常都以“陌生人焦虑”,来形容这个现象 。
虽然这个焦虑,会在一岁半后,逐渐淡化,但随着年纪渐长,在面对陌生人的那一剎那,他们会有一些直觉的警觉 。他们会静静的看着陌生人,好像是在以自己的感觉,去感受、去观察“这个人安不安全?”、“他对我好不好?” 。
“陌生人焦虑”让孩子只接近对他成长有利的人,让自己与那个人产生情感上的连结和依附 , 并从那个依附里发展安全感 。而在幼儿阶段养成的警戒,又何尝不是与生俱来保护自己的能力,透过那样的能力,逐渐学会分辨他人、信任他人 。
只是很遗憾的,许多成人在引领幼儿接触他第一次遇见的人时,会忽略掉幼儿的这个观察,这道“安检”过程 。更让孩子担心的是,他还来不及反应,这个陌生人,就会靠他很近 , 摸他的头、拍他的脸 。雪上加霜的是,在错愕下 , 自己心爱的爸妈(主要照顾者)还责备他“小孩子不能没礼貌、害什么羞嘛、不听话、让大人丢脸……” 。在这几重因素下,孩子会认为自己的感觉和想法重要吗?大人怎么想,小孩也该立即这么想;大人认为要有礼貌、见人就得嘴巴甜的叫人、打招呼 , 那小孩也该立刻这么做 。孩子会认为不这样听话,就不是好孩子,不是吗?

你常逼孩子打招呼吗?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