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孩子最好的情绪教练吗?


您是孩子最好的情绪教练吗?

文章插图
导语:1997年 , 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的《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被引进大陆 , 引发了一场全国大讨论 。如今,情商的重要价值已经为绝大多数人所认同,而人们评价一个人的情商如何通常会看这个人对于自身情绪的控制力 。事实上,家庭是孩子学习情绪能力最重要的开始,父母更是孩子最重要的情绪教练,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在孩子的情绪教育问题上通常“手足无措,烦恼不已” 。希望本期推荐的文章于大家有所收获 。
【您是孩子最好的情绪教练吗?】
面对孩子的情绪,父母最常见的反应
父母扮演情绪教练的孩子 , 比较有能力处理自己的情绪,挫折忍受度高 , 社交能力和学业表现也比较杰出 。提高孩子的情绪能力,已成了现代父母的必修课 。面对孩子的情绪,父母最常见的反应是:
1.以暴制暴:“再闹,就给我试试看!”“不乖就把你赶出门”之类的严惩、恐吓和威胁话语,不但会扼杀孩子的自尊心和安全感,甚至采取自我破坏和被动的攻击行为当成报复 。
2.当孩子情绪的奴隶:“不要哭 , 就带你去吃麦当劳!”“我买玩具给你就是了,别难过了!”用贿赂、哄劝的方式息事宁人,避免孩子体会不好的情绪,反而让孩子学会了“情绪勒索” 。
3.男孩别哭:“男子汉不要哭,勇敢一点!”哭泣不是懦弱的象征,男孩也有各种心理需求 。一旦哭的权利被剥夺,男孩的情绪表达就容易出现障碍 。
4.为孩子的情绪贴标签:“你这个坏孩子,为什么这么粗暴?"真是爱哭鬼!惹人厌!"你贴在孩子身上的"负面标签",会轻而易举的扭曲孩子的自我概念 。
5.流于说教:"你看!我不是早就跟你说过了……”当孩子伤心、难过、生气的时候,情绪已经主导了全部意识,根本不是灌输规则与训诫说教的好时机 。
6.回力球效应:“你再闹啊!干脆把我气死好了!”在孩子闹脾气时 , 无法保持冷静,反而回以愤怒,形成“你来我往”的恶性循环,最后“发脾气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想法也将深刻在孩子的心上 。
7.阻断话语:“怎么垂头丧气的?振作一点!”对孩子的情绪视而不见或轻描淡写,不但阻断了亲子沟通,也让孩子相信情绪是不受欢迎的,进而筑起一道心墙,变成一个对自己和他人的感受都显得麻木的人 。
8.归咎他人:“跌倒了不痛!都是地板害的!”当孩子遇到挫折时,为了安抚孩子情绪而归咎外界环境的做法,会让孩子无法对自己负责,失去从错误中反省学习的机会,容易养成遇到挫折“只会怪别人”的恶习 。

您是孩子最好的情绪教练吗?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