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小懦弱案例分析_胆小懦弱原因


胆小懦弱案例分析_胆小懦弱原因

文章插图
导读:下文主要是一篇胆小懦弱案例分析 , 胆小懦弱的性格与小时的教育离不开关系,所以胆小懦弱案例分析告诉我们性格要从娃娃抓起 。
嫉妒仇恨
蒋春菀是因为人际关系问题来求助于我的 。她生在哈尔滨,长在哈尔滨 。也许是因为遗传的优势和环境的优势相互完美作用的结果,蒋春菀的身材和面容长得出奇的诱人,蒋春菀一直以此而感到自豪 。
“我非常清楚,我长得漂亮是我做任何事情都比较顺利的主要原因 。假如其他女性有和我相同的学历、家庭背景,我相信她们成功的概率将会比我低得多 。我成功,是因为我漂亮……”
蒋春菀在一封求助信中这样对我说 。
蒋春菀1992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后来她又在清华大学读了硕士研究生 。她读完硕士之后在北京一家美国独资企业工作 。由于她工作成绩卓然出众,做任何事都表现出一种扎实细心的习惯,领导认为她可以胜任管理者的角色,于是便提拔她做了技术主管 。蒋春菀做了技术主管之后,她的收入水平一下子涨了好多 , 她手中的权力也随之增大了 , 这引起了不少人内心的不平和嫉妒 。很快地,蒋春菀觉得不少过去和她关系不错的人在明显的疏远她,还有一部分人公开和她作对,有的扬言要把她赶下去 , 有的甚至放出话来要好好地揍她一顿 。
蒋春菀向我求助的问题是:她要不要辞掉技术主管这个职位,她怎么做才不会被人嫉妒和仇恨 。
人最大的无知和错误在于在潜意识世界里想做一个永远被赞美的天使蒋春菀第一次来见我的时候显得非常抑郁,她的头始终半低着 , 而且似乎是习惯性地偏向一侧 。
“你为什么想辞掉技术主管这个职务,你的企业是个技术研发型企业 , 这个职务对你和你的企业都很重要 , 对很多人也具有吸引力 , 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这么坚定地要辞掉它?”我问蒋春菀 。
“说心里话我也不想辞,但它给我带来太多的痛苦和麻烦,所以我才想辞掉它 。” 蒋春菀还没把话说完,泪水儿就滚落下来 。
“什么样的痛苦和麻烦,你能否说得具体一点吗?”我问 。
“你看看,我在当工程师的时候,大家都和我相处得很好 , 那时大家都说我好 , 没有一个人说我一句不好的话 。而现在又怎样呢 , 好像在所有人眼中我成为不受欢迎的人,很多人在背后议论我,说我的坏话,我到底是怎么啦 , 我怎么啦?” 蒋春菀由默默流泪转为使劲地抽泣 , 她显得十分委屈 , 像个七八岁的小姑娘 。
“他们都说了些什么话 , 为什么如此让你伤心?”我问蒋春菀 。
【胆小懦弱案例分析_胆小懦弱原因】“他们说我只是一个书呆子,并没有什么能耐 。还有人说我是通过色相获得技术主管这个位子的 。我太伤心了,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 蒋春菀越发哭得厉害 。
“你很在乎别人对你的评价――尤其是不好的评价吗?”我问蒋春菀 。
“非常在乎 。我害怕别人挑剔我或说我的坏话,当我听到别人挑剔我的话时,我就会有一种巨大的不安全感,睡觉都感到不安全,有时还会做噩梦,” 蒋春菀说 。
“那你喜欢被赞美、被表扬吗?”我问 。
“当然喜欢 。谁不喜欢被赞美呢?我从小就是在赞美和表扬声中长大的,我觉得赞美和表扬不仅可以使我感到快乐,而且还会让我感到充实 。”蒋春菀说 。
对蒋春菀的首次咨询引发了我很多思考 。我认为蒋春菀过分在乎别人的议论和过分注重赞美与欣赏的心理带有某种人类普遍的心态,那就是几乎所有的人在潜意识中都想将自己当成偶像,而乞求被欣赏和抗拒批评则是这种普遍心态的具体表现 。这种普遍心态也许是我们人类最大的心灵阴影,它不仅遮盖了我们发现自我缺陷的眼光,而且阻挠了我们的心灵向更高境界发展的道路 。心灵的发展需要完成痛苦的宗教意义上的自我否定的过程,这也正是基督教信仰中所谓死而复活的真正意义之所在 。孔子说“知耻者近乎勇”是有深邃哲理的 。
蒋春菀和几个反对她的人大吵了一顿 。我为她有这样的勇气而高兴,但意外的情况发生了 。
我在第二次和第三次为蒋春菀作咨询时告诉她这么一个道理:人与生俱来是充满缺陷的,这种缺陷不仅表现在生理特性方面,而且更多的是表现在心智方面,而人的眼光往往只重视生理特性方面的缺陷,对于人类心智方面的复杂缺陷却缺乏正视的勇气 。有人对自己的心智缺陷视而不见,不知“三省吾身”,其原因是拒绝变成完整的人(或称为“全人”即Wholistic) 。上帝让我们生下来就不完整,目的是让我们通过奋斗和探索最后变得完整起来 。而当你一开始就拒绝承认自己的不完整时,你追求心灵成长的脚步就停止了 。因此,只有最有智慧和真正拥有自信心的人 , 才能够明白自我否定的真正价值 。
蒋春菀是一个悟性很高的人,她说“我过去的确有很多很多缺点,我爱慕虚荣,假作谦逊 , 只关注自己的优点而很少关注自己的缺点 。我以种种方式把自己的缺点遮盖起来而同样以种种方式将优点表现给别人 。”蒋春菀在第四次与我见面时向我展露出她心灵的阴影 。这也是她第一次向她以外的人说出自己人性的弱点 。
我相信蒋春菀已经迈出了心灵成长的第一步 。但是,她告诉我说,她打算用沉默的方式来应对别人对她的非议,因为沉默是她一贯采用的应对人际关系冲突的方式 。
“如果你的沉默是幸福的沉默 , 那么你就可以沉默下去 。”我对蒋说 。
“我的沉默虽然不是幸福的,但我愿意沉默,因为沉默是黄金 , 沉默是有好处的 。”蒋春菀对我说 。
“沉默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有用的,但有时候沉默是一种错,一种对自己和别人都有害的错 。假如你的动机是良好的,你在坚持正义和公共利益,你与别人发生冲突也不妨 , 这种冲突往往会使你有意外的收获 。”我说 。
“这不和你所说的要接受别人的批评是矛盾的吗?”蒋春菀问我 。
“对,又不对 。世界本身就是矛盾的,所以不要寻找没有矛盾的世界 。再说 , 他们对你的有些非议是不公正的,是嫉妒的产物 , 对于这种人应该有理有节的反击他们 。”我说 。
“那不是更得罪他们了?”蒋春菀疑惑不解地问我 。
“有力的反击他们 , 但不要伤害他们 。去试一试吧,这也是一种自我否定 , 否定你过去一味的沉默 。”我鼓励道 。
蒋春菀采纳了我的建议,她第二天一上班就和几个反对她的人大吵了一顿 。我为她有这样的勇气而高兴,但意外的情况发生了 。
她一直在探索自己胆小懦弱个性的根源,但一直没找到合理的答案,她觉得我的观点很新鲜 。
蒋春菀和几个反对她的人大吵一顿之后竟不去上班了 。
“我感到非常恐惧,我担心他们再找我吵架,这样没完没了地吵下去可怎么得了?我不敢去上班,我不想再见到那些人了 。”蒋春菀在电话里对我说 。
“你有没有向你的头儿说过此事?”我问 。
“我向头儿请过假了 。我说我病了 。对不起,我不能再接受你的咨询了,你的话是对的 , 但我做不到,我天性软弱,与别人发生冲突会使我感到异常害怕 。”蒋春菀声音有些颤抖地说 。
“蒋女士 , 你感到冷吗?”我问 。
“冷 , 很冷 , 我冷得双手发抖 。”蒋春菀说 。
“可现在是六月初,室外的温度是28度,你认为自己正常吗?”我问 。
蒋春菀哭了,她一边哭一边对我说,她非常担心那些人会报复她,甚至担心那些人会杀害她 。我由此一下子联想到她的大脑,我开始怀疑她的大脑基层神经节有生理机能活动异常的情况 。
最新的科学研究与临床实践证明,人的大脑功能不佳,会使人在各个方面都难以成功,即使付出再大的努力也无济于事 。当我们在理解人性时,我们绝对不可以撇下大脑复杂而神秘的生理机能于不顾 。就拿蒋春菀来说 , 她的恐惧并不是来自那些与她吵架的人对她的威胁,而是来自她的大脑 。大脑行为学已经证明,当人的大脑中基底神经节(尤其是右侧)发生生理机能异常时,人就会产生避免与别人冲突的心态,会变得易受惊吓和焦虑重重 。而当人的左侧颞叶发生浓聚性生理疾病时,人就会变得非常喜欢与别人冲突,并且会产生暴力念头 。
当我把我的这种怀疑告诉蒋春菀时,她很重视,她说自己一直在探索自个儿胆小懦弱个性的根源,但一直没找到合理的答案,她觉得我的观点很新鲜 。按照我的建议 , 她很快在北京一家大医院做了相应的脑部检查 。检查结果证明了我的怀疑 。我给蒋春菀开了稳定底神经节功能的药物,几个月之后,她不再为与人发生冲突而恐惧了 。
我为蒋春菀咨询已经是一年前的事了,一年后,当我再去北京见到蒋春菀时,我发现她像换了一个人似的 。她告诉我说 , 她现在比她周围的人都幸福 , 都更有自信 。
从孩子抓起
孩子胆小,不要吓唬也不要溺爱
最重要的教育方法就是鼓励孩子去采取实际行动 。
--美国科学家爱因斯坦
据报道:一个身体单薄、性格内向的小学四年级男生,由于忍受不了本校六年级一“小霸王”的欺侮,竟然吞下了大量安眠药,怀着恐惧含恨离开了人世 。在自杀的前一天下午放学后,“小霸王”曾在他放学回家的路上拦住他,要他明天务必“孝敬”一条烟,否则就会放他的血 。在这之前 , 他曾遭受过多次类似的敲诈和威胁,还多次被打得鼻子、嘴巴出血 。这个可怜的小男孩不敢告诉父母和老师,因为“小霸王”威胁他说:“要是敢告诉老师和父母,以后就别想有好果子吃!”
一个幼小的生命就此离开了人世,震惊之余,人们自然联想到孩子轻生背后的原因:除了教育体制的滞后及师长的失职外,最直接最关键的原因还是这孩子自身的性格--胆小懦弱 。
胆小怯懦的孩子,一般具有这样一些特征:沉默寡言、不好动、朋友很少、说话声音很小、做事犹豫、经常不敢独自出门等等 。一般来说,孩子胆大胆小,与家庭教育直接有关 。具体来讲,父母的下列行为可能导致孩子胆小怕事:
动不动就训斥孩子
许多父母望子成龙,对孩子要求很苛刻 。一旦孩子的表现没达到自己的愿望,就严厉地训斥孩子,骂孩子没有本事,甚至体罚孩子,大大挫伤孩子的自信心 。
溺爱孩子
有人这样描述一些溺爱孩子父母的举动:“饭不用他自己盛,生怕烫着;苹果不用他自己削,生怕伤着;路不让他多走,生怕累着;高处不让他去 , 生怕跌着;学骑自行车,父母双双跟着扶着,生怕摔着……”这样做实际上是在暗示孩子,你什么都不能做,孩子自然就什么也不敢做,变得胆小怕事 。
经常恐吓孩子
当孩子调皮捣蛋时,父母为了制止孩子胡闹,经常恐吓孩子说,“你再闹就让老虎把你吃了”,“你再不听话,晚上魔鬼会把你抓走的”等等 。虽然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能让孩子安静下来,但对于一个辨别力不强的孩子来说 , 这些话会带来相当大的心理恐惧 。
经常向孩子灌输“卑微”的思想意识
我们经常听见一些父母对自己的孩子说:“我们家穷,没权没势,也没什么本事,你要少出头露面,少与人搭话,吃点亏就吃点亏 。”在这种意识的诱导下,孩子觉得自己各方面都比不上别人,容易胆小懦弱 。
应该说,没有天生胆小的孩子,孩子胆小也不是?。ㄐ〔焕诤⒆拥娜娣⒄梗?因此父母不应轻视这一问题 。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 , 可帮助孩子摆脱恐惧 。
营造温馨的家庭气氛家庭气氛和谐,可让孩子按照自己的天性自由地生活,潜能得以发掘,能力得以发挥 。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可让孩子敞开胸怀,开阔眼界;教给孩子适当的技能,如唱歌、绘画、手工等,可让孩子坚信自己并不笨,从而增加自信心,敢于参加集体活动 。
不吓唬、训斥孩子
经常给孩子讲“鬼怪”的故事可能造成孩子胆小的性格;孩子恐惧,父母的嘲笑或训斥 , 甚至强迫孩子去做他(她)害怕的事情,也可能加剧孩子的胆小 。对此,父母要杜绝恐吓、训斥,要有耐心,多鼓励多引导,并有意识地锻炼孩子,帮助孩子消除恐惧感 。
引导孩子正确看待欺负行为
当孩子受到别人欺负时,要让孩子认识到大多数的行为是很无聊的,不值得理睬 。但有些取笑伤害了孩子,就不能置之不理 。此时要帮助孩子学会灵活地做出恰当的反应,不能一味地退让 。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通常,有责任心的人能自觉克服胆怯心理 。比如让孩子照顾弱小或年幼的孩子时,他会很感兴趣 , 完全忘记了胆怯 。鉴于此 , 父母不必时时处处小心,把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 。偶尔表现得虚弱、无助,十分需要孩子的照顾,这有必要,可逐渐让孩子担负起一定的责任,肩负责任,孩子的胆怯就容易克服 。
心理小贴士
热切的期望可使被期望的人达到期望者的要求,这便是心理学上的“皮格马翁效应” 。
一个人,一旦感受了别人的期待,其自尊心、虚荣心、自信心就会被激发 。为了不辜负别人,为维护别人给自己的好名声、好形象 , 他便会竭尽全力 。期待若以赞美的方式表达出来,效果会更好 。对孩子,也是如此 。如果你想要孩子拥有某方面的才能与特质,你就应该把孩子看成已拥有这方面的才能与特质 , 并且夸奖他 。
比如 , 期望孩子胆大自信,而孩子偏偏胆小、不自信,不妨公开地假设或宣称孩子已经拥有你所希望的胆大、自信,比如说:“爸爸就知道你能自己去找小朋友玩”,“妈妈早就看出你有演讲的才能” , “大家都说你不可能一人在家,我看你行”……感受到你的期待,孩子就容易克服胆小的弱点 , 变得胆大起来 。
教育要趁早 。

胆小懦弱案例分析_胆小懦弱原因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