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心理调整_海归产生背景


海归心理调整_海归产生背景

文章插图
导读:海归心理调整如何做?为什么海归心理调整后能够更好的发展,这要从海归产生背景说起 。
海龟压力
如今,越来越多的工薪家庭将子女送出国门去留学 。调查显示,中国留学生已位居世界第一,其中超过70%的留学生选择回国就业,成为“海归” 。然而,与出国时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元的留学费用相比,他们回国后的就业情况却不甚乐观 。近期,《2012海归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显示,36.5%的“海归”第一份工作年薪起薪不足4万元,67.2%起薪不足6万元 。巨大的薪金落差和其他问题让“海归”的心理压力与日俱增 。
“镀金”归来难就业 。尽管期望月薪从5000元降到了2000元,公司性质从国企降格到民企 , 李小姐在回国5个月后还是没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 。当顶着日本某大学环境科学硕士的光环归国时,她没想到一切竟如此艰难 。日本的环境科学更关注企业社会环境,但这一领域在国内几乎是空白 , 没有什么岗位能发挥她的专长 。想到父母花了好几十万供自己留学,却至今无以为报,李小姐无比失落 。
从英国留学归来的Summer则用了近2年的时间再次适应国内熟悉又陌生的环境 。“刚回国时,我常听到单位的女同事在背后议论人 。”她无奈地说,大量的无薪加班占用了我的休息时间 , 单位的做事风格也更重表面,这都让我难以接受 。当然,我还是要从自身找问题 , 去适应环境 。
有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留学人数达33.97万 , 居全球首位 , 其中九成靠自费 。留学已从“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 , 越来越多的工薪族将子女送到国外 。此外,留学“低龄化”日益显着,出国读本科甚至是高中的人数大幅增加 。在北京市高校心理素质教育中心林永和主任看来,如今的“海归”与以前大为不同 。过去,出国的人大多很优秀 。现在的留学生则可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学有所成、带着抱负回国型;二是“被留学”型,多为“官二代”或“富二代” , 他们在国外所学无几;三是认为“国外的月亮圆”型,出国是为了看看外面的世界,学习新文化、新理念 。
【海归心理调整_海归产生背景】四重压力绕心头 。如今“海归”面临的心理压力,大多与出国动机有关 。一般来说,第一类“海归”不会有太多的困扰,第二类、第三类则要经历一次心灵的历练,尤其在4个方面承受着压力 。
1.就业竞争加剧 。“海归”群体不得不面临就业竞争日益加剧,用人单位雇用“海归”愈加谨慎的尴尬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杨东副教授表示,有些人在留学期间并未学到真本事 , 归国后又不适应国内的规则,这都导致“海归”就业难 。此前高昂的时间和金钱成本又让他们对工作要求较高,内心难免感到失落 。
2.人际关系“水土不服” 。在英国留学4年的Michael对国内复杂的人际关系很头疼 。刚进公司时,自己就像个“异类”,似乎与同事沟通都得从头学起 。杨东表示,中国式人际交往的特点是重感性,讲人情;国外则重理性 , 讲自由 。海归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难免会有价值观与文化上的冲击 。
3.外界眼光压力大 。“海归”吸引着更多的目光 。领导认为他们有独特的经历,就应有优秀的表现;同事认为他们理应有更强的能力;街坊邻居觉得“留洋归来”必然要有更好的发展……这些来自外界的眼光不可避免地给他们增加心理上的压力 。
4.婚恋问题难解决 。有调查显示,近六成“海归”依然单身 。不少人在心理上更倾向于寻找有共同经历的伴侣,但“海归”毕竟是相对少数的 。苛刻的条件很可能让他们一无所获 。
给心态归归零 。“要客观、全面、辩证、发展地看问题,而不是主观、片面、极端和灾难地看事物,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合理情绪理论 。”林永和解释,人的思维决定行为 , 只有积极地看事情,才能用健康的心态去面对现实 。其实 , 不管就业也好,婚姻也罢,问题都源于期望过高、经验缺乏和能力恐慌 。那么,“海归”怎么才能更好地适应国内生活呢?
1.理性接受现实 。林永和建议,“海归”应认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不要好高骛远 。未来若想更好地发展,还需不断地重新学习 。要知道 , 只有与环境彼此接纳之后,才能发挥自身所长 , 获得更多的认可 。
2.摘掉“镀金”光环 。杨东表示,“海归”不妨先摘掉海外“镀金”归来的光环,用“归零”的心态重新审视自己和环境 。放弃心中的优越感 , 打消不切实际的欲望,转而脚踏实地、认真用心地做好每件事 。在人际交往方面 , 要多观察国人的相处之道与人际技巧,多与同事、朋友交流,尽快融入集体 。
3.找准心理定位 。在心理上,“海归”要准确给自己定位,到最能发挥个人价值的地方去,并不断提升自我 。客观讲,“海归”群体拥有视野国际化、外语能力强等优势,只要踏踏实实做人做事,时间会证明他们的能力 。在寻找人生伴侣时,也不妨将眼界放宽一点,或许会有很好的收获 。
海归产生背景
1999年在凤凰卫视台的一个访谈节目上 。当时主持人采访王辉耀时提起了“海归”这 个词,说“海归”就是“海外”归来的意思 。
2002年 , 在人民网总结“五年成就‘100词’”专栏中,海归一词已有了一种全面的解释 。人民网这样为海归释义:海归是相对在国内学习、工作的本土人才而言的,指有国外学习和工作经验的留学归国人员 。海归这一词日益成为中国政治经济生活中的热点词汇 。
海归一词的出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在外留学人员又掀起了新的一轮回国浪潮,其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于:在全球经济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一枝独秀 , 连续几年保持7%的增长率 。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的背景下,人们对中国未来几年的经济形势普遍持乐观的态度 。而且,中国政治稳定,法制逐渐完备,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再加上13亿人口的市场,这对全世界而言 , 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国际企业纷纷进军中国市场 , 而拥有西方的先进技术、西方的风险投资、西方先进的商战理念、丰富的中西沟通经验和人际关系资源的中国海外留学人员自然而然地成为开路先锋 。
“海归”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管理和技术 , 也带来了市场和观念 。
海归
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他们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人民网甚至断言:“海归人士绝大多数都是中华民族的精英 。” 中国曾举行过一次“新时期留学使命与发展机遇”研讨会,在会上 , 专家学者一致认为,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留学运动波澜壮阔、蔚为壮观 。留学生给中国带来了更加理性与开放的心态,成为推动中国进步的一股重要力量,加速了中国融入国际文明的脚步 。
当中国人开始用形象的语言把“海外归来一族”比喻成“海归”时,更预示了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在整整一代人靠聪敏和毅力完成了知识和财富的积累之后,中国终于在“海归派”的集体回归中得到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喜人收获 。
海外人士回归,并不是中国特有的现象,可以说是所有的发展中社会完成脱胎换骨,实现自身飞跃的必经之路 。在以现代欧美先进社会为目的地的全球性留洋大潮中,有流出,就会有回归 。流出的是人才毛坯,回归的是成型的专业人士 。虽然其中难免成本损耗,但社会的得失对比,一目了然 。
“海归”已成为中国的时尚话题 。作为成功人士的社会集合,“海归”全面登陆,向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有力渗透 。他们或独立创业,引领时代潮流;或稳居外企名企的高层管理职位,尽享“金领”名利;或进入政府机构,成为新一代领导集体的选拨对象 。在市场全面主导社会,经济全球一体化的社会,拥有更开阔国际视野和更丰富人生经验的“海归”,毫无疑问获得了面向时代和未来的优势 。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他们十余年来拼搏海外的人生回报
摆正心态 。

海归心理调整_海归产生背景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