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腊八节的习俗


河北腊八节的习俗

文章插图

河北腊八节的习俗
1、河北腊八节的习俗
河北人过腊八节喜吃腊八粥和腊八蒜 。河北腊八粥制作方法:将大白云豆提前(最好头一天晚上泡,第二天用)泡发至胖大;白莲子用热水涨发,去绿色芯,同白云豆先下入煮锅煮20分钟,再加入大米、糯米、麦仁、葛仙米、小枣及饭豆,栗子去掉硬壳和内衣 。将上述原料洗净,放入锅中,加入足够的清水,大火煮沸,改小火慢煮40分钟,至粥稠豆糯、枣烂时止 。粥熟后加蜜桂花、红糖(或先将红糖煮成糖汁,加在粥中)拌匀即成 。腊八蒜的制作也非常讲究 。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 。其实材料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 。做法也是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 。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 。
2、腊八节的由来
腊八节,俗称“腊八”,是指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这一天 。腊八节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因相传这一天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佛陀耶菩提下成道并创立佛教的日子即农历十二月初八,故又被称为“佛成道节” 。在中国,有腊八节喝腊八粥、泡腊八蒜的习俗,河南等地,腊八粥又称“大家饭” 。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 。
3、腊八节六大习俗
3.1、吃腊八粥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 。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 。最早开始于宋代 。
3.2、祭祀 。腊八本来就是祭祀的日子,一些地方至今还保留着这样的习俗 。
3.3、吃冰 。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 。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 。
3.4、泡制腊八蒜 。北京、华北大部分地区还有在这天泡制腊八蒜的习俗,腊八蒜即是用醋泡的蒜,用紫皮蒜和米醋,把蒜瓣的老皮去掉,浸入米醋中,装入小坛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直到蒜变成绿色 。
3.5、制腊八豆腐 。安徽黔县民间习俗,是当地的风味特产,将自制豆腐晒干可留日后吃 。
3.6、吃腊八面 。除了甜口或咸口的腊八粥,以及腊八蒜、腊八豆腐之外,当然也少不了陕西的腊八面 。
腊八节“腊”的含义
何故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腊八粥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 。

腊八节的历史渊源
农历十二月俗称“腊月”,“腊八”即阴历十二月八日 。“腊八节”是腊月的第一个节日,一般认为,腊八节是佛教的节日,最权威的《辞海》即持此观点:“腊八,佛教节日,相传夏历十二月初八是释迦牟尼的成道日,中国汉族地区佛寺常于此日举行诵经等纪念活动……”其实,腊八之所以能形成节日,与中国早期的“腊日”节俗有关 。
腊日作为祭祀的节日始于先秦 。《荆楚岁时记》记载:“十二月八日为腊日” 。在早期,中国人在腊月初八这天过的是“腊日”节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称:“十二月八日为腊日 。”腊日是祭祀的节日,在先秦时已形成 。《史记·秦本纪》中有这样的说法:“十二年,初腊 。”意思是秦惠文君十二年,位于西部的秦国仿效中原地区风俗,第一次举行了腊祭 。
【河北腊八节的习俗】 更早的时候,腊日并不固定在腊月初八这一天,即古人所说的“腊有常月而无常日” 。汉朝将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定为“腊日”,即《说文·肉部》所谓:“腊,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 。”

河北腊八节的习俗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