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消食导滞穴有哪些


人体消食导滞穴有哪些

文章插图

人体消食导滞穴有哪些
1、人体消食导滞穴有哪些
消食导滞穴主要分布在腹部、背部和手部 。
位于腹部的有任脉的下脘穴、建里穴、中脘穴和上脘穴;足阳明胃经的不容穴、承满穴、梁门穴、关门穴和太乙穴,足太阴脾经的腹哀穴和食窦穴;足少阴肾经的幽门穴以及经外奇穴的脐中四边穴和长谷穴等 。
位于背部和手部的有经外奇穴接脊穴和四缝穴等 。
2、消食导滞穴的功效
凡具有消化食积、导滞和胃作用,能够治疗消化不良、饮食停滞所致的脘腹胀满疼痛、暖气吞酸、恶心呕吐、大便异常等病症的腧穴,称作消食导滞穴 。
3、消食导滞穴取用宜忌
临床取用消食导滞穴时应有所忌宜,如上脘穴、建里穴、脐中四边穴等穴因居脐腹周围,故孕妇慎用;再如食窦穴、幽门穴和不容穴等穴均应浅刺,以免伤及内脏;至于四缝穴则一般不灸 。
另外,还应根据不同证候,适当配伍具有健脾、理气和利湿作用的腧穴,以增强其消食导滞的功效 。
4、消食导滞中成药有哪些
保和丸:本品由山楂、神曲、麦芽、莱菔子、陈皮、制半夏、茯苓、连翘等组成 。具有消食化积的功能 。主治饮食积滞,腹部胀满,嗳气吐酸,胃中嘈杂不舒,不思饮食等 。每次服6~9克,日服2~3次 。
沉香化滞丸:本品由神曲、麦芽、沉香、木香、香附、砂仁、陈皮、藿香、莪术等组成 。具有消食开胃、行气消胀、和胃止呕的功能 。主治食积气滞,脘腹胀满,恶心呕吐等 。每次服6~9克,日服2次 。
开胸顺气丸:本品由山楂、神曲、麦芽、莱菔子、木香、青皮、乌药、枳实、厚朴、大黄、槟榔、甘草等组成 。具有消食、行气、泻下的功能 。主治饮食积滞,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大便不通等 。每次服6克,日服1~2次 。
消食导滞食疗方
金橘1~2枚,含口内嚼细服食,或用沸水冲泡代茶饮,用于气滞胸脘痞闷、食滞纳呆 。
鲜山楂3~5枚,洗净,饭后嚼食,用于食积停滞、消化不良 。山楂(去核)30克,水煮食之,用于食肉不消 。
鲜橘皮10克(干者3克),大红枣10枚,同入锅炒焦,置保温杯内,用沸水浸泡10分钟,代茶饮,用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
菠萝肉250克,生吃,每日2次,用于食肉或油腻太过、消化不良 。
香菜120克切段,以熟食油、酱油、食盐、醋拌匀佐餐,用于胃气不和、呕恶少食或食欲不佳者 。
葱白40根捣烂,调入200克红糖,蒸熟后取15克,日服3次,连服数日,用于胃痛、胃酸过多、消化不良 。
萝卜叶150克,切碎,加适量麻油、食盐、醋拌食,用于脾胃不和、宿食不消、噎膈打呃、呕吐酸水 。
茼蒿250克,洗净入沸水焯,切细,加适量麻油、食盐等佐料拌匀服食,用于脾胃不和、食少纳呆、脘腹胀闷等症 。
山药一根,一半切碎炒熟,一半生留研末,用米汤送服,用于脾胃虚弱、腹胀呕吐、不思饮食 。
鲜苤蓝叶50克,水煎服,用于食积腹胀 。
大头菜120克切片,芥菜100克切段,加水煎汤服,用于食积不化、脘闷腹胀、饮食减少 。
消食导滞药用配伍
配行气药
饮食过多,运化不及,以致食物停滞,积于胃腑,气机阻滞,出现肚腹胀满之证 。对于这类病证,若只导其积,则胀满滞气不行尽除,积滞亦不能全出;若只行其气,则胀满暂消,随后复胀 。惟消导和行气并用,则既可消导食积,又可行滞气,除胀满 。
配除湿药
脾主运化水湿,若食物停滞中焦,影响脾运化水湿,所以治疗食滞中焦,不仅要选用消导药以消食积,行气药以除胀满,还要配燥湿化浊健脾之品,如苍术、茯苓、半夏之类 。湿去有利于食消和气机通畅则积滞胀满除矣 。
配泻下药
食物积滞之症,轻则以消导取效,重则消导无力,须配伍如大黄、芒硝、牵牛攻下之品,以成推荡之功,逐食物积滞于胃肠道而速排于体外 。
配破瘀消胀药
顽固性食积之证常规常法常药常方,往往难于取效,若能在常用方的基础上,适当配伍消瘀破胀的刘寄奴、三棱、莪术之类药物,以调畅胃肠血脉,破除胀满,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 。
配清热药
【人体消食导滞穴有哪些】食物停滞,日久生温蕴热,若出现嗳气臭秽,舌苔浊腻且黄,说明内热已起,宜配伍清热药物,如连翘、金银花 。《丹溪心法》中保和丸配连翘即是 。

人体消食导滞穴有哪些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