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太极拳疏经通络调整脏腑


3 太极拳疏经通络调整脏腑

文章插图

太极拳的本质
对“动之则开,静之则合”,辩证地理解,即动与静,开与合及其变化,都是对立统一的 。即“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是平衡统一的 。开合体现动静,“开中有合”,“合中有开” , 开合平衡统一 。而动静的实体,“动是实”,“静是虚” , 也是“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实虚平衡统一(以下对动静,实虚,开合,皆要如此理解) 。只有虚实的动静才能平衡统一,统一的虚实互相转化 , 才能互相衔接,多次循环往复 , 成为一套太极拳过程 。先辈拳家说:“实虚开合是为拳经”,“经是经入不变的” 。按《矛盾论》的观点,“虚实开合”是太极拳区别于其他有共同点事物的“特殊点” , 即“特殊本质” 。太极拳是“太极”的派生事物 , 不等于太极 。太极拳的“动静”是“太极”动静的一种 , 不是“太极”动静的全部 。解读演绎太极拳时,不要忘记太极拳的这个“特殊本质” 。
太极拳的动法
“用意不用力”(用意:即用神经感觉和想像),缓慢均匀,节节贯串,“意动形随”,即是太极拳的动法 。这动法,是动静开合及其变化,和“动之则开”,“静之则合”,成为一套太极拳的决定性条件 。没有这个条件 , 就没有太极拳 。
太极拳形质是相成的
“动之则开”与“静之则合”,互相衔接(动与静衔接,开与合衔接),多次循环往复过程中 , 开合成为“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等一套太极拳开合两种姿势动作 。这就是太极拳形质相成的过程 。具体过程如下,动静开合是以“腰脊为主宰” 。①“用意不用力”,由腰脊内部动起,意气鼓荡,向外动去,缓慢均匀,节节贯串,“意动形随”,动到周身和四肢末梢,是开 。上肢则弧形分展开或伸展 。同时下肢进步、退步,或一脚扬起,皆是开的“定势” 。24式拳的起势,野马分鬃,掤捋挤按中的掤按等皆是开的“定势” 。“定势”之间,则是合、开或再开、合等动作 。这是“动之则开”成为开的姿势动作过程 。这动是由内到外 , 由里及表,周身上下左右 , 皆动、皆开、皆实 。以掌指为例 , 即掌指微微舒平,不硬不僵,即是实,“实中有虚”,周身如此 。②“用意不用力”,由周身和四肢末梢静起(静中有动,静也动),意气松沉,缓慢均匀 , 节节贯串,“意动形随”,静回到腰脊内部,是合 。上肢则弧形由外向内回合,同时下肢收脚,跟步,扬起的脚下落,皆是合的“定势” 。24式拳中的手挥琵琶,双峰贯耳 , 掤捋挤按中的捋挤等,皆是合的“定势” 。“定势”之间 。则是开、合或再合、开等动作 。这是“静之则合”,成为合的姿势动作过程 。这静是由外到内 , 由表及里,周身上下左右,皆静、皆合、皆虚,以指掌为例,指掌稍稍松屈 , 不软不懈,即是虚,“虚中有实 , 周身如此” 。“动之则开”与“静之则合”,就是这样组成太极拳的,24式、88式等太极拳,都是如此,只是过程长短,开合姿势动作多少不同而已 。
【3 太极拳疏经通络调整脏腑】

3 太极拳疏经通络调整脏腑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