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初练太极拳 小心走进四个误区


4 初练太极拳 小心走进四个误区

文章插图

练太极拳的四个误区
1997年来,由于种种的原因,在开展群众性太极拳运动中 , 仍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影响着太极拳活动更好地发展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或者称之为四个误区 。
其一,不循规 , 不守法,随心所欲 。这种现象大多出现在群众性晨练活动中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 既有认识问题,也有缺乏导师和组织领导问题 。首先,从认识上看,有些人不了解太极拳的本质和特点,把它同保健操、迪斯科等混为一谈 , 只要照猫画虎,随大流就行了 。殊不知,学太极拳不仅需要明师指导 , 而且要遵规守法,循规蹈矩,循序渐进 。其次是组织领导无力,满足不了群众对学习太极拳的要求 , 特别是在辅导员的培育 , 和骨干群众的训练上,乃至活动场地等方面,都不适应群众性太极拳活动的要求 。
其二,曲解“得意忘形”的内涵,忽视基本功训练 。无论拳理还是拳谚对此都有不少的论述 。例如:“有形有象都是假,无形无象才是真”,“拳到极处便无拳” , “知法忘形人化境 , 到此浑元太极成” 。有些人对上述拳理不求甚解 , 在修炼太极拳过程中不注重基本功的训练 , 忽视盘架子,有的干脆不练架子,只是在推手或站桩上下功夫 。有的人还用太极派别的存在为理由,提出“太极拳无所谓对错,一个人打一个样”的谬论 。他们不知道,“忘形”是从有形中来的 , “无形”是太极的最高境界 。正如“守规矩 , 循规矩,脱规矩”一样,只有先遵规矩,守规矩,才能逐渐的脱规矩而不离规矩 , 得心应手,从而进人忘形有神的自然感应的太极态势 。对于太极内功与盘架子的关系 , 有的拳家认为,太极功不是打出来的,也不是推手推出来的,而是依据拳理长期盘架子练出来的,功夫在于套路之中 。只有在传统套路上下了功夫的人,才能得到真功夫 。何况,从养生的角度来说,离开盘架子,强身健体、祛病延年、陶冶情操等太极拳的功能 , 就无从谈起 。
其三,不相信“松柔是太极之母” 。就一定意义上说,太极拳区别其他拳种的根本标志就是“松柔”,或者说“松柔”是太极拳的基本特征 。老子说:“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张义敬说:“松柔是太极拳的灵魂,凡是违反了松柔这一原则的都不能称为太极拳,至少不是正品 。”然而,有些学太极拳的同道们,却不相信“松柔”是练太极内功的基础,甚至拿某些有成就的太极拳大师曾经学过某某外家拳为例,说明光有太极的“松柔”是不能出功夫的,要想出功就必须同练外家拳,只有内外两家结合 , 才能产“太极功夫” , 达到“四两拨千斤”的境界 。这些糊涂的认识,影响太极功夫的形成,也影响太极拳的健康发展 。
其四 , 把练功与养生对立起来,特别是把注重养生说成是“空架子”,是“花拳绣腿”,给予全盘否定 。修炼太极拳应把养生与练功结合起来,二者不可偏废 。当然,对中老年人来说,应议养生为主,技击为辅;而中青年则应侧重于技击的训练,提高拿、化、发、放的能力 。从整体上讲,二者是不可分的,练功中必然使身心得锻炼 。反过来说,在坚持长期盘架子中也必然增长太极内功 , 提高技击能力 。两者相辅相承,相互依存 。
【4 初练太极拳 小心走进四个误区】温馨提示:想要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就要按照上面所说的来做,千万不能走进误区 , 那就就达不到修炼的目的 。有的人练了一辈子太极拳,一趟拳形容出来 , 仍是有凸凹处,不饱满 。那就是练错了方法 。刚开始练的时候可以放慢速度,但要争取不出错 。

4 初练太极拳 小心走进四个误区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