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什么时候吃


黄芪什么时候吃

文章插图
黄芪什么时候吃
1、什么时候不宜吃黄芪
从身体状况来说,感冒、经期都不要吃黄芪 。
从季节来说,普通人春天不宜吃黄芪 。为什么感冒不能喝黄芪粥呢?因为黄芪是固表的,它帮助身体关闭大门,不让外邪入侵 。可是当身体已经感受外邪的时候,就会变成闭门留寇,把病邪关在体内,无从宣泄了 。同理,春天是生发的季节,人体需要宣发,吃黄芪就不太适宜了 。
【黄芪什么时候吃】肾病属阴虚,湿热、热毒炽盛者用黄芪一般会出现毒副作用,应禁用 。因为黄芪性味甘、微温,阴虚患者服用会助热,易伤阴动血;而湿热、热毒炽盛的患者服用容易滞邪,使病情加重 。如果必须服用黄芪,一定要配伍运用 。
阴虚患者使用黄芪,必须配伍养阴药使用,如生地、熟地、玄参、麦冬、天冬、玉竹等 。湿热患者必须配伍清利湿热药,如黄连、茵陈、黄芩等 。热毒炽盛的患者必须配伍清热解毒 药,如黄连、栀子、大黄、败酱草等 。
西方最新研究的结果也证实,服用黄芪的时候,最好不要服用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癌得星,安道生,是免疫抑制剂及抗肿瘤药),否则互相会相克 。另外,有一些品种有一定的毒性,所以不能随便服用,服用量最好根据医生的医嘱 。
同时,在吃黄芪颗粒时,尽量用温开水送服,这样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在服药期间,最好不要吃油腻、辛辣、生、冷的食物,以免影响胃对药物的吸收,而降低黄芪颗粒的功效 。
2、黄芪的功效与作用
味甘性微温 。归肺、脾、肝、肾经 。补齐固表,托疮生肌 。主治体虚自汗,久泻,脱肛,子宫脱垂,慢性肾炎,体虚浮肿,慢性溃疡,疮口久不愈合 。
2.1、益气固表
生用黄芪,有益气固表、利水消肿、脱毒、生肌的功效,适用于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等症 。
2.2、补气养血
蜜炙黄芪有补气、养血、益中功效,适用于内伤劳倦、脾虚泄泻、气虚、血虚、气衰等症 。
2.3、降血压
现代医学证明,黄芪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栓形成、降低血压、保护心脏、双向调节血糖、抗自由基损伤、抗衰老、抗缺氧、抗肿瘤、增强机体免疫力作用,可用来治疗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症 。黄芪还能扩张血管,改善皮肤血液循环和营养状况,故对慢性溃疡久不愈合者有效 。其还能消除肾炎患者的蛋白尿,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原减少 。
3、药用配伍
3.1、补中益气
脾胃虚弱、食欲不振、食少便溏、肢倦无力等症,常与党参、白术、山药同用
气虚下陷、内脏下垂,如脱肛、子宫脱落、胃下垂等,常与党参、升麻、柴胡等同用,方如补中益气汤 。
3.2、固表敛汗
表虚自汗,多用于体虚表弱所致的自汗 。如表气不固,外感风寒而汗出,用黄芪配白术、防风治之,久服必效 。方如玉屏风散;也可配浮小麦、麻黄根等 。
阴虚盗汗,可与生地、麦冬等滋阴药同用 。
3.3、利水消肿
急性肾炎水肿,用于阳气不足所致的虚性水肿,并常与防已、茯苓、白术等合而用之,方如防己黄芪汤 。
慢性肾炎水肿、脾肾虚者,常与党参、白术、茯苓同用 。
3.4、托疮排脓
阳气虚弱,用于疮疡久不溃破而内陷,有促进溃破及局限作用 。痈疽久不穿头,常与穿山甲、皂角刺、当归、川芎同用 。
疮疡久溃不愈,用于疮疡溃破后,久不收口,有生肌收口之作用,且常配银花、皂刺、地丁等 。脓液清稀,常与党参、肉桂等同用 。
此外,黄芪还应用于糖尿病、脑血管意外后遗症、高血压病、风湿病、多发性神经炎、肌无力症等多种疾病 。

黄芪什么时候吃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