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干姜,炮姜 药解


生姜,干姜,炮姜 药解

文章插图
生姜
为姜科植物的根茎 。味辛,性温 。归肺、胃、脾经 。功用解表散寒 , 降逆止呕 , 化痰止咳 。主治风寒伤风 , 恶寒发热 , 头痛鼻塞,吐逆 , 痰饮咳喘,胀满,泄泻 。其配伍使用为:
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发热等证 。生姜辛温发散,伤风轻证,可单用本品加红糖煎汤热服 。但一般用作风寒伤风的辅佐用药,合作麻黄、桂枝、防风等,共奏发汗解表作用 。
用于风寒客肺的咳嗽 。生姜温肺化痰止咳,轻证单用煎服或含咽,但临床常配杏仁、紫苏、陈皮等药同用 。本品亦用治久咳,多与补虚润燥之饴糖或蜂蜜配用 。
用于吐逆、泄泻 。生姜有降逆止呕作用 , 适用于各种证型之吐逆,故有呕家圣药之美誉 。因其性温 , 尤善治胃寒吐逆,常与半夏同用,以增强和间断呕之力 。方如《金匮要略》小半夏汤;若治胃热吐逆 , 则与黄连、竹茹同等用以清热和间断呕 , 方如《六因条辨》黄连温胆汤 。治水热互结,胃中不和 , 心下痞硬,干噫食臭 , 肠鸣下利等症 , 可配半夏、黄连等,以和胃降逆,散水消痞,如《伤寒论》生姜泻心汤 。中寒腹痛、吐泻,可用煨姜配木香、甘草以温中散寒,止痛,止泻 。
用于痈疽初起 , 冻疮用及跌仆伤痛 。生姜外用能温血脉,暖肌肉,散寒滞,有消肿定痛成效 。故治痈疽初起,可与大蒜头、葱白等熬成膏药贴敷,如《疡医大全》救苦膏 。治疗冻疮,用生姜制成干浸膏配辣椒辣素,用凡士林调搽少量涂改患处,适用于I°~Ⅱ°的冻疮防备 。
治疗跌仆伤痛 。或用生姜和生地黄捣烂,或用生姜汁调大黄末敷患处 。本品取汁调腻粉治蜂虫蜇伤,亦有解毒止痛之效 。
用于解药物及鱼蟹中毒 。生姜能解诸毒,治食鱼蟹等食物中毒出现吐逆、腹痛、腹泻等症状者 , 可合作紫苏同用 。
生姜,干姜,炮姜 药解

文章插图
治半夏、天南星之轻度中毒引起喉舌麻痹者,可单以生姜煎汤饮服,或捣取天然汁饮之,均有必定的作用 。阴虚内热及实热证禁服 。
干姜
为生姜根茎的枯燥品 。味辛 , 性热,归脾、胃、心、肺经 。功用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主治脘腹冷痛,吐逆泻泄,亡阳厥逆 , 寒饮咳喘,寒湿痹痛 。其配伍使用为:
用于脾胃寒证 。症见脘腹冷痛、吐逆泻泄等 。干姜性热 , 温中散寒,助脾胃阳气 。故无论是外寒内侵,或阳气缺乏之虚寒内生,均可使用 。轻证单用即效,但临证多配成复方,如脘腹冷痛,常与高良姜配伍,以增强温中散寒之功 。
治干吐逆逆,吐涎沫 。常与半夏同用,以温中和胃,降逆止呕 , 方如《金匮在略》半夏干姜散 。
治脾胃虚寒之脘腹冷痛,吐逆下利 。配党参、白术、炙甘草等,以健脾益气,温中散寒,方如《伤寒论》理中丸 。
用于亡阳证 。干姜善除里寒,又能通脉助阳,治亡阳欲脱所造成的四肢厥逆,脉微欲绝,常与附子相须为用,既能辅佐附子以增强回阳救逆成效,又可减低附子的毒性,方如《伤寒论》通脉四逆汤、干姜附子汤等 。
用于寒饮伏肺,症见咳嗽气喘、形寒背冷、痰多清稀等 。干姜能温肺散寒而化痰饮,并常配细辛、麻黄等以增强药力,方如《伤寒论》小青龙汤,《金匮要略》苓甘五味姜辛汤 。
生姜,干姜,炮姜 药解

文章插图
此外,干姜散寒兼能燥湿,宣通络脉,可用于寒湿痹痛,常配苍术、独活、乌头号药 , 以增强散寒除湿之效 。
炮姜
为姜科植物姜枯燥要茎的炮制品 。味辛、性温 。归脾、胃、肝经 。其配伍使用于为:
用于脾胃虚寒之受用痛苦,吐逆 , 泻痢 。炮姜辛苦性温,能温中散寒止呕止泻 。
治脾胃虚寒所造成的诸证,单用亦可取效,但临证多配伍使用 。如治寒凝脘腹冷痛 , 常配高良姜,以增加散寒温中之力,方如《局方》二姜丸 。
治中焦虚寒,脾胃不和,腹痛吐泻 。常配人参、白术、甘草等,以补虚散寒 , 健脾和中,方如《伤寒论》理中丸
【生姜,干姜,炮姜 药解】
生姜,干姜,炮姜 药解

文章插图

生姜,干姜,炮姜 药解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