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保持合适社交距离


怎样保持合适社交距离

文章插图
导读:怎样保持合适社交距离?不管在生活还是工作中,与别人保持合适的距离不仅是一种礼貌的表示,也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 。那么怎样保持合适社交距离呢?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这种距离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如果逾越了各自的“领地”,便会带来不可想象的后果 。
我们每天都要与别人交往,在这个过程中 , 如何保持距离、保证自己和别人的私人空间不受干扰就显得尤为重要 。私人空间不仅仅是指可以丈量的长宽高的集合,还包括那些需要我们用心体会的事物 。
1.身体空间
人与人之间有着看不见但实际存在的界限,这就是个人领域的意识 。因此根据空间距离不同,也可以推断出人们之间的交往关系 。一般说来,交际中的空间距离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1)亲密的距离 。这个交际距离允许存在身体上的接触,量化为0~45厘米,只有在夫妻、情侣、极亲密的朋友或孩子依恋父母的交际关系中才会主动产生 。
(2)私人的距离 。在非正式的交谈中我们常用此距离,量化为45~120厘米 。像在路边和偶然相遇的一个老朋友交谈、在同学聚会上和同学聊天这个距离比较合适,既亲切又不过分亲密 。
(3)礼貌的距离 。用于个人社会交谈和商贸谈判中,量化为1.2~3.6米 。商店的营业员隔着柜台接待顾客、贸易代表隔着谈判桌进行业务洽谈等都属于这个范围 。这时目光的交流就起到了在一定的地理距离下沟通双方的作用,不看对方是极不礼貌的 。
(4)公共距离 。公共演讲、老师讲课都采用这种距离,量化为3.6米以上 。它主要适合于我们和大批人打交道的时候 。在这种地理距离疏远的情况下,一个成熟的讲话者会适时地运用一些体态语来调整心理感受,即拉进心理距离 。比如,演讲人会用环视的方式关注到听讲者的每个角落,使任何一个人不感到受冷落 。
2.私有化的空间
私有化的空间是指那些具有个人性质的领地,像公寓、家庭中的某个房间都明显具有私人领域的性质,私密性较强,被明显地打上了个人的标签,是个人空间 , 你有权保卫 。比如 , 卧室就属于很私人的空间,相对客厅,是绝对的个人领域,不是公共场所 。到别人家中做客,不经过主人的主动邀请,一般是不能随便进人卧室的 。而且,到别人家中应注意观察哪个位置是主人的座位,不要不加分辨地随便落座 。
当然,我们也会发现在社交场合有边界不那么明显的个人领域 。比如,我们在吃自助餐的时候 , 经常会发现一个类似的现象:有些客人到了以后先去占座,再去取餐 。有的人用衣服、伞、墨镜、筷子这种个人属性较强的物品 , 效果较好,而有的客人仅用一叠餐厅统一的餐巾纸占座,就容易被忽略 。
通常而言,彼此间的自我空间范围是由交往双方的人际关系与他们所处的情境来决定的 。据此,他划分了四种区域或者距离,每种距离分别对应不同的双方关系 。
第一种是亲密距离
这是人际交往中的最小距离,甚至被叫做零距离 , 也就是人们经常说的“亲密无间” 。它的近范围是在6英寸(约0.15米)内,在此距离内,人们相互之间可以肌肤相触,耳鬓厮磨,以至能够感受到对方的体温、气味以及气息;它的远范围是6~18英寸(0.15~0.44米),在此距离内,人们可以挽臂执手或者促膝谈心,通过一定程度上的身体接触来体现出相互之间亲密友好的关系 。
在现实生活中,这种距离主要出现在最亲密的人之间 。在同性间,常常仅限于贴心朋友;在异性间,仅限于夫妻与恋人 。所以,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倘若一个不属于该亲密距离圈中的人,在没有经过对方允许时随意闯入这个空间,无论其用心与目的怎样,都是不礼貌的行为,都会引起对方的反感与彼此的尴尬,一般会自讨没趣 。
第二种是个人距离
这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稍有分寸感的距离 。在此距离内,人们相互之间直接的身体接触已不多 。其近范围在1.5~2.5英尺(0.46~0.76米),以能够互相握手及友好交谈为宜 。这是熟人之间交往的空间 。若是一个陌生人贸然进入此空间,就会构成对他人的侵犯 。其远范围在2.5~4英尺(0.76~1.22米) 。所有朋友与熟人都可以自由进入该距离,但一般情况下,和比较融洽的熟人谈话时,距离更靠近远范围的近距离(2.5英尺)一端,而陌生人之间交往时则更靠近远范围的远距离(4英尺)一端 。
第三种是社交距离
它和个人距离相比,无疑又远了一步 , 体现的是一种社交性或者礼节上的比较正式的关系 。其近范围是4~7英尺(1.2~2.1米),人们在工作场所与社交聚会上通常都保持这种空间距离 。
一次,主办人在安排外交会谈座位的时候发生疏忽 , 在两个并列的单人沙发中间未摆放茶几 。结果,坐在那儿的两位客人一直都尽可能靠在沙发的外侧扶手上,而且身体也经常后仰 。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情境和关系下,人们就需要调整不同的人际距离 。倘若距离和情境、关系不对应的话,就会使人们出现明显的心理不适 。
这种社交距离的远范围是7~12英尺(2.1~3.7米),它被认为是一种更正式的交往关系 。在公司里,经理们一般使用一个大而宽阔的办公桌 , 并在离桌子一段距离处摆放来访者的座位 , 这样就能和来访者在谈话时保持一定的距离 。同理,在企业领导人之间谈判、工作招聘面试、教授与学生的论文答辩等时候,也常常都要隔一张桌子或者保持一定的距离 , 这样便增加了庄重的气氛,也增加了双方的适应程度 , 显得更得体与正式 。
第四种是公众距离
这种距离是在公开演说时演说者和听众之间保持的距离 。它的范围一般在12~25英尺(3.7~7.6米),其最远范围在上百英尺以外 。这是一个基本上能够容纳所有人的“门户开放”空间 。在此空间内,人们是可以相互之间不发生任何联系的,甚至人们完全可以对处于此空间内的其他人“视而不见”,不和他们交往 。
由此可见,在人际交往时,双方之间相距的空间距离是彼此之间是否亲近、友好的重要标志 。所以 , 在人际交往中 , 选择正确的空间距离非常关键 。
曾有一个年轻人爱上了一位漂亮的姑娘,当他去求婚的时候 , 却被那位姑娘拒绝了,这个小伙子感到很不解 。之后,姑娘恼怒地向他解释说:“你怎么会想到在距离我8英尺的地方(约2.5米)来谈这件事呢?”这样远的社交距离很明显并不是谈婚论嫁的最佳距离 。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人们之间的空间距离并非是固定不变的 , 它具有一定的伸缩性,这主要依赖于具体情境和交谈双方之间的关系、性格特征、社会地位、心境以及文化背景等 。不同国家、民族和文化背景的人 , 他们的交往距离也不同,这种差距是由于人们对“自我”的理解不同所导致的 。比如 , 北美人的“自我”包括皮肤、衣服和体外几十厘米的空间,可阿拉伯人则只限于心灵 , 他们甚至将皮肤都视为身外之物 。所以,在交往时常常出现阿拉伯人步步逼近 , 总是嫌对方太冷淡;而北美人却步步退让,无法接受对方的过度亲热 。同是欧洲人,法国人就喜欢保持近距离,甚至近到可以感受到对方的呼吸;而英国人却非常不习惯近距离接触 , 他们通常会连连后退,保持适合自己的空间距离 。
在交往时,社会地位不同,自我空间范围也会有所不同 。通常而言,有权力和地位的人对个人空间的需求就会大一些 。在我国古代,皇帝坐在高高的龙椅上,和大臣们保持着相当大的距离,独占比较大的空间 。在皇帝面前,大臣们都要弯腰低头,双眼不能直视皇上,退朝的时候还要背朝外出 。这一切都体现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 。当人们与有权力和地位的人接触时,不敢贸然挨着他坐,而是尽可能坐到距离远些的地方,这些都是为了避免因为侵犯了他的自我空间而惹他不高兴 。
除此以外 , 人们确定彼此之间空间距离的因素还有性格与具体情境等 。比如,性格开朗和喜欢交往的人更乐于接近他人 , 也较易容忍他人的接近 , 他们的自我空间比较?。欢愿衲谙蚝凸缕ё允氐娜司筒辉敢庵鞫咏?nbsp;, 宁可将自己孤立地封闭起来,对接近自己的人非常敏感,当自我空间受到侵占时,他们很容易产生不舒服感与焦虑感 。
我们在了解了交往过程中人们需要的自我空间和交往距离后,就应当有意识地选择和他人交往时的最佳距离,以便能更好地进行人际交往 。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 一定要把握好分寸 。尽管我们有着良好的愿望,希望自己所拥有的人际关系亲密度越高越好 , 但还必须记住“亲密并非无间,美好需要距离” 。
在日常人际交往中,以下几点也是需要大家注意的 。
首先,要尊重别人的隐私 。不论多么亲密的人际关系,也应彼此保留一处个人心理空间 。人们总以为亲密的人比如夫妻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似乎不应当有什么隐私可言 。其实,越是亲密的人,越要尊重对方的隐私 。这种尊重表现为不随便打听、追问他人的内心秘密 , 也不随便向别人吐露自己的隐私 。
过度的自我暴露,虽不存在打听别人隐私的问题,却存在向对方靠得太近的问题,容易失去应有的?际距离 。
其次,要有容纳意识 。容纳意识要求我们尊重个性差异,容纳对方的缺点,谅解对方的一般过错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清澈见底的水里面不会有鱼,过分挑剔的人也不会有朋友 。没有容纳意识,迟早会将人际关系推向崩溃的边缘 。
【怎样保持合适社交距离】最后,要懂得运用距离效应 。距离效应是指由于时间的阻隔,彼此间有了距离 , 一旦把距离缩短,重新相聚,双方的感情便能得到最充分的宣泄 。在这里,距离成了情感的添加剂 。可见,有时距离的存在也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因此,应当培养自己保持一定距离看他人的习惯,同时,也不要时时刻刻把自己的透明度设置为百分之百 。内心没有隐秘虽然能够显示自己的坦荡,但也会因此失去了应有的人际距离,无形中为以后的人际矛盾埋下祸根 , 从而导致人际关系方面出现压力 , 这种做法其实并不明智 。

怎样保持合适社交距离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