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法抗拒的心理特质


人无法抗拒的心理特质

文章插图
导读:人无法抗拒的心理特质据说有一百多种,有常见的有不常见的,有的我们甚至连名字都没有听说过,那么人无法抗拒的心理特质有哪些呢?
1、鸟笼逻辑
挂一个漂亮的鸟笼在房间里最显眼的地方,过不了几天,主人一定会做出下面两个选择之一:把鸟笼扔掉 , 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 。这就是鸟笼逻辑 。设想你是这房间的主人,只要有人走进房间,看到鸟笼,就会忍不住问你:“鸟呢?是不是死了?”当你回答:“我从来都没有养过鸟 。”人们会问:“那么,你要一个鸟笼干什么?”最后你不得不在两个选择中二选一 , 因为这比无休止的解释要容易得多 。鸟笼逻辑的原因很简单:人们绝大部分的时候是采取惯性思维 。
2、破窗效应
心理学的研究上有个现象叫做“破窗效应”,就是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 。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 , 人就会毫不犹疑的拋 , 丝毫不觉羞愧 。这真是很奇怪的现象 。
3、责任分散效应
当一个人遇到紧急情境时,如果只有他一个人能提供帮助,他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 , 对受难者给予帮助 。如果他见死不救会产生罪恶感、内疚感,这需要付出很高的心理代价 。而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造成责任分散,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旁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意识不到,从而产生一种“我不去救,由别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 。
4、帕金森定律
一个不称职的官员 , 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 。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利;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 。于是 , 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他们不会对自己的权利构成威胁 。两个助手既然无能,他们就上行下效 , 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 。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 , 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
5、晕轮效应
在人际交往中 , 人身上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掩盖了其他特征,从而造成人际认知的障碍 。在日常生活中,“晕轮效应”往往在悄悄地影响着我们对别人的认知和评价 。比如有的老年人对青年人的个别缺点,或衣着打扮、生活习惯看不顺眼 , 就认为他们一定没出息;有的青年人由于倾慕朋友的某一可爱之处,就会把他看得处处可爱 , 真所谓“一俊遮百丑” 。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主观心理臆测 。
6、霍桑效应
当人受到公众的关注或注视时 , 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就会大大增加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 , 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才是他人所接受和赞赏的,不断地增加自己的良好行为 , 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赞赏,就会让我们的不断进步,充满自信!
7、习得性无助
人如果认识到自己无论做什么都不能摆脱不幸,无力改变改变外界的控制,就会学到了一种无助感 。人如果产生了习得性无助,就成为了一种深深的绝望和悲哀 , 不再看到事件背后的真正的决定因素,即使有可能改变 , 即使问题并不困难,也甘愿认命了 。
【人无法抗拒的心理特质】8、证人的记忆
证人,在我们的认识里,通常都是提供一些客观的证据的人 , 就是把自己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东西如实地讲出来的人 。然而,心理学研究证明,很多证人提供的证词都不太准确,或者说是具有个人倾向性,带着个人的观点和意识 。证人对他们的证词的信心并不能决定他们证词的准确性 。
9、安慰剂效应
所谓安慰剂,是指既无药效、又无毒副作用的中性物质构成的、形似药的制剂 。安慰剂多由葡萄糖、淀粉等无药理作用的惰性物质构成 。安慰剂对那些渴求治疗、对医务人员充分信任的病人能产生良好的积极反应,出现希望达到的药效,这种反应就称为安慰剂效应 。使用安慰剂时容易出现相应的心理和生理反应的人 , 称为“安慰剂反应者” 。这种人的特点是:好与人交往、有依赖性、易受暗示、自信心不足,经常注意自身的各种生理变化和不适感,有疑病倾向和神经质 。
10、虚假同感偏差
我们通常都会相信,我们的爱好与大多数人是一样的 。如果你喜欢玩电脑游戏,那么就有可能高估喜欢电脑游戏的人数 。你也通常会高估给自己喜欢的同学投票的人数 , 高估自己在群体中的威信与领导能力等等 。你的这种高估与你的行为及态度有相同特点的人数的倾向性就叫做“虚假同感偏差” 。
11、暗示效应
所谓“暗示效应”,即是用含蓄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施加影响 , 从而使被暗示者不自觉地按照暗示者的意愿行动……此称之为“暗示效应” 。少年儿童较XXXXX更易于接受暗示 。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暗示、动作暗示,表情暗示、自我暗示等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
语言暗示——积极的语言能使人产生积极的情绪 , 改变消极的心态 , 因而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用“你真聪明”“你一定行”等语言为孩子打气,还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鼓励,比如:
领:我很棒?。╔X)众:你很棒?。╔X)
领:你也行?。╔XX)众:我也行?。╔XX)
动作暗示——音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艺术,低段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情绪、思想内涵更不容易把握 , 这时候动作暗示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教师能用肢体动作暗示学生 , 使学生更快地理解音乐作品 。例如在表现音乐情绪方面,教师可以用左右轻轻摆动身体来表示轻柔舒展的音乐,用小幅度的点头来表示欢快活泼的音乐 。
表情暗示——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中有许多的表演环节,包括唱歌表演、律动表演、乐器表演,形式上又包括集体表演、小组表演、个人表演等 。在这些环节中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表情暗示的作用 。当学生在表演时,教师如果是微笑的注视着他们 , 那么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莫大的鼓励 , 他们能看到老师眼里的肯定和赞许 。而在对学生音准的训练过程中,可运用柯达伊手势的动作暗示,让学生对抽象的音高有比较直观的理解 。有一个班在学习歌曲《可爱的羊群》的第三句“水草丰盛羊儿壮 ”时,总是把最后一个音“5”漏掉 。所以当唱到这几小节时我就用手势作出旋律高低的走向,到了最后一个音“5”时,我的手向上一带,学生的自然的就唱到位了,几遍之后便能完全掌握 。
自我暗示——教师还要教育学生学会自我暗示 , 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体验中更好的发挥自主性 。有的学生每当遇上听辨练习就会有“惨了!惨了!”“好难?。?等自我暗示,在学习上维持着焦虑状态,从而干扰正常水平发挥 。这种思维习惯一旦形成就会严重阻碍教学的效果 。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想着自己一定能一定做的到 。
另外教师的课堂展示也是一个客观实在的态度暗示,具体体现在教师的精神状态以及对音乐作品表现的投入程度上 。
12、安泰效应
安泰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大力神 , 他力大无穷,无往不胜 。因为他只要靠在大地上 , 就能从大地母亲那里汲取无穷的力量 。他的对手发现了这个秘密,便诱使他离开地面,在空中杀死了他 。因此,要学会依靠大家、依靠集体 。
13、阿基米德与酝酿效应
在古希腊,国王让人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但他又怀疑工匠在王冠中掺了银子 。可问题是这顶王冠与当初交给金匠的一样重,谁也不知道金匠到底有没有捣鬼 。国王把这个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冥思苦想,他起初尝试了很多想法,但都失败了 。有一天他去洗澡,一边他一边坐进澡盆,以便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觉身体被轻轻地托起,他突然恍然大悟 , 运用浮力原理解决了问题 。不管是科学家还是一般人 ,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都可以发现“把难题放在一边,放上一段时间,才能得到满意的答案”这一现象 。心理学家将其称为“酝酿效应” 。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就是酝酿效应的经典故事 。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对一个难题束手无策,不知从何入手,这时思维就进入了“酝酿阶段” 。直到有一天 , 当我们抛开面前的问题去做其他的事情时,百思不得其解的答案却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忍不住发出类似阿基米德的惊叹,这时 , “酝酿效应”就绽开了“思维之花”,结出了“答案之果” 。古代诗词说“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是这一心理的写照 。心理学家认为 , 酝酿过程中,存在潜在的意识层面推理 , 储存在记忆里的相关信息在潜意识里组合,人们之所以在休息的时候突然找到答案,是因为个体消除了前期的心理紧张,忘记了个体前面不正确的、导致僵局的思路,具有了创造性的思维状态 。因此 , 如果你面临一个难题,不妨先把它放在一边,去和朋友散步、喝茶,或许答案真的会“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
14、半途效应
半途效应是指在激励过程中达到半途时,由于心理因素及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而导致的对于目标行为的一种负面影响 。大量的事实表明 , 人的目标行为的中止期多发生在“半途”附近,在人的目标行为过程的中点附近是一个极其敏感和极其脆弱的活跃区域 。导致半途效应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目标选择的合理性 , 目标选择的越不合理越容易出现半途效应;二是个人的意志力,意志力越弱的人越容易出现半途效应 。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平时教育学生时多注意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培养多方面的能力 , 同时多注意进行意志力的磨练 。行为学家提出了“大目标、小步子”的方法,对于防止半途效应的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 。
15、不值得定律
不值得定律最直观的表述是: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这个定律似乎再简单不过了,但它的重要性却时时被人们疏忘 。不值得定律反映出人们的一种心理,一个人如果从事的是一份自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往往会保持冷嘲热讽 , 敷衍了事的态度 。不仅成功率小,而且即使成功,也不会觉得有多大的成就感 。哪些事值得做呢?一般而言,这取决于三个因素 。1.价值观 。关于价值观我们已经谈了很多 , 只有符合我们价值观的事,我们才会满怀热情去做 。2.个性和气质 。一个人如果做一份与他的个性气质完全背离的工作,他是很难做好的 , 如一个好交往的人成了档案员,或一个害羞者不得不每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 。3.现实的处境 。同样一份工作,在不同的处境下去做,给我们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例如,在一家大公司 , 如果你最初做的是打杂跑腿的工作,你很可能认为是不值得的,可是,一旦你被提升为领班或部门经理,你就不会这样认为了 。心理解析:值得做的工作是: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适合我们的个性与气质,并能让我们看到期望 。如果你的工作不具备这三个因素,你就要考虑换一个更合适的工作,并努力做好它 。因此,对个人来说,应在多种可供选择的奋斗目标及价值观中挑选一种,然后为之而奋斗 。“选择你所爱的,爱你所选择的” , 才可能激发我们的奋斗毅力,也才可以心安理得 。而对一个企业或组织来说,则要很好地分析员工的性格特性,合理分配工作,如让成就欲较强的职工单独或牵头来完成具有一定风险和难度的工作,并在其完成时给予定时的肯定和赞扬;让依附欲较强的职工更多地参加到某个团体XXXXX同工作;让权力欲较强的职工担任一个与之能力相适应的主管 。同时要加强员工对企业目标的认同感 , 让员工感觉到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值得的,这样才能激发职工的热情 。
16、从众效应
有一个成语叫做三人成虎,意思是说,有三个人谎报市上有老虎 , 听者就信以为真 。这种人在社会群体中容易不加分析地接受大多数人认同的观点或行为的心理倾向被称为从众效应 。这一效应的启示是:班主任要善于发挥从众效应的积极作用,首先要有意识地通过班会、黑板报等舆论阵地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其次,要抓好班团干部和积极分子等基本队伍的建设,组成坚强的堡垒,要及时发现班上的不良倾向,对症下药,将其遏制在萌芽状态,以防止产生从众效应的负作用 。从众效应是指在群体活动中 , 当个人与多数人的意见和行为不一致时,个人放弃自己的意见和行为 , 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相一致的意见和行为方式的现象 。从众也就是我们日常俗语中所说的“随大流” 。促使一个人在合作中产生从众行为的因素有多种,一般认为主要有:小组里有较优势的学生存在;个性特质如智力的低、胆小、顾虑多、意志不坚定、自信心差、过于重视他人并依赖他人者等;小组人数的规模等因素 。毋庸质疑,从众有利于形成统一的小组意见,合理的小组环境可以促进或潜移默化地使落后的小组成员形成正确的思想与行为 。同时,应该指出,在不合理的小组环境里 , 由于从众效应表现为趋向学习结论一致,而不一定是学习结论正确;部分学生容易与自信或学习优秀的小组成员的观点、思维方法形成一致,而忽视自己地观点、思维方法正确与否,小组合作的结果可能是以虚假的多数形成错误的小组结论 。可见 , 从众效应容易压制正确思想的形成,窒息小组成员的独创精神;合作学习有时有弱化独立思考的趋势,个体在群体中容易丧失了对自我的控制 , 失去了个体感,使人“人云亦云” 。我们需要的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从众效应 , 我们反对的是消极的、盲目的从众效应 。首先,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其次,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解除小组群体的压力 , 建立鼓励所有成员自由的发挥自己的不同意见的规则,再次,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为学生创设思考问题的情境,注意答案的多样化,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批判能力 。

人无法抗拒的心理特质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