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对应吃什么

1、立春:
在这一天民间习惯吃萝卜、姜、葱、面饼,称为“咬春”,立春时还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饼、萝卜、五辛盘等,在南方则流行吃春卷 。
2、雨水:
第一可以吃大豆及豆制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铁、磷、维生素B、中等量脂肪及少量碳水化合物,对肝脏修复非常有益 。
第二可以吃西瓜:有清热解毒、除烦止渴、利尿降压的作用 , 富含大量糖、维生素及蛋白酶等 。蛋白酶可把不溶性蛋白质转化为可溶性蛋白质 。
第三吃海鲜类:例如白带鱼、黄鱼、银鱼、及甲壳类如牡蛎、蟹等,能增强免疫功能,有利于修复受损的肝组织细胞 。但选择烹调要得当,否则可能会引起食物中毒,蒸煮温度要达到100度 。加热时间要半小时以上 。患者如果对海鲜过敏,那么就需要忌食,可多食香菇、银耳、海带、紫菜等 。
3、惊蛰:
惊蛰吃梨:农民在惊蛰日要吃梨,意为与害虫别离 。春回大地 , 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 。
惊蛰吃蛋:据说是因为惊蛰这一天要祭祀白虎,而白虎通常獠牙张嘴,只有以蛋喂食,饱食后它就不会伤人了 。
惊蛰吃炒豆:人们将黄豆用盐水浸泡后放在锅中爆炒,发出噼啪之声,象征虫子在锅中受热煎熬时的蹦跳之声 。
4、春分:
吃春菜 。昔日四邑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春分吃春菜” 。“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 。逢春分那天 , 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 。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 。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 , 名曰“春汤” 。
5、清明:
清明吃艾粄是清明节客家人必备的传统小食 。首先是将采摘回来的鲜嫩艾草洗净 , 放锅中煮熟后捞起 , 沥干水份,煮艾草的水要保留备用 。然后将煮熟的艾草剁成草泥,草泥剁得越细越烂越好 。艾草泥剁好后,用煮艾草的水,加上糯米粉一齐和拌成团 。然后把准备好的芝麻、眉豆、花生等馅料包进面团里,再封口捏成圆形、长形等形状 , 放入锅中隔水蒸15-20分钟后即可出炉 。
6、谷雨:
谷雨前后的一段时间正是香椿上市的时节 , 此时的香椿,新芽初绽,紫红的肥叶泛着嫩绿 , 油亮厚实,散发出特有的清香 , 是时下最时令的金贵菜肴 。香椿一般分为紫椿芽、绿椿芽,尤以紫椿芽最佳 。香椿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以及维生素C等,营养以及药用价值十分可观 , 可提高身体抵抗力,具有理气、健胃、润肤、抗菌、消炎等功效 。
7、立夏:
立夏吃立夏饭,每逢立夏前一天,孩子们向邻家第户讨米一碗,称“兜夏夏米” 。挖上点笋,“偷”点蚕豆,用点蒜苗.立夏日将兜得的米与食材在露天煮饭,饭上放青梅、樱桃等,分送日前给米的人家,第家一小碗 。民间认为儿童吃后,可防中暑 。
立夏饭里加有雷笋、豌豆、蚕豆、苋菜等佐料,含有“五谷丰登”的意思,立夏吃五色饭,还有一年到头身体健康的寓意 。
8、小满:
小满吃苦菜 。小满之日苦菜秀 。苦菜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多种无机盐、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可清热、凉血、解毒,对疖肿、吐血、鼻出血、便秘、感冒等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杀菌消炎,对黄疸性肝炎、咽喉炎、细菌性痢疾、感冒发热及慢性气管炎、扁桃体炎等均有一定疗效;还能防治糖尿病、宫颈癌、直肠癌等 。
【二十四节气对应吃什么】苦菜开水烫后,凉拌、做汤、炒食或者拌面蒸食均可,如凉拌苦菜、苦菜猪肝汤、清炒苦菜、蒸苦菜等 。吃前一定要先用开水焯烫,这样可以除去草酸,有利于钙的吸收 。
9、芒种:
芒种吃蛋,不仅能经受“疰夏”考验,还能带来生活圆满 。江西一带还有芒种节气饮茶的习俗 , 以保证整个夏天神清气爽,不会犯困 。在南方,每年芒种期间人们都会将青梅煮成酒饮用,以此来达到美容、消除疲劳、增强人体免疫力等 。
10、夏至:
夏至吃生菜、凉面: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每年一到夏至就可以吃生菜、凉面了,吃这些生冷的食物可以有效的帮助降火开胃、促进食欲 。
11、小暑:
小暑吃黄鳝 。俗话说“小暑黄鳝赛人参” , 老南京讲究在小暑这天吃黄鳝 。黄鳝生于水岸泥窟之中,以小暑前后一个月的夏鳝鱼最为滋补味美 。中医认为 , 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 , 强筋骨等作用 。从成分上看,黄鳝蛋白质含量较高,铁的含量比鲤鱼黄鱼高一倍以上,还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 。小暑时节最宜吃黄鳝,可以预防夏季食物不消化引起的腹泻,还可以保护心血管 。另外,夏季是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缓解期,吃些黄鳝还有冬病夏治的作用 。大暑又是消化道疾病多发季节 , 饮食调养上应以适量、清淡、富有营养为宜 。
12、大暑:
大暑吃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 。民谚说“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 , 仙草冻和烧仙草也是厦门人常见的消暑凉品 。
13、立秋:
立秋吃茄子最去火 , 茄子不仅是价廉物美的大众蔬菜 , 还是种食疗佳品 。中医认为,茄子性凉、味甘,有清热止血、消肿止痛、祛风通络、宽肠利气等功能,所以在这个季节吃些茄子能降火气,除秋燥 。
14、处暑:
处暑吃南瓜炖牛肉 。特别适合肺部不适、咳嗽的朋友,不仅可以预防感冒,还有润肺益气、治咳止喘和润肤的食疗效果 。
南瓜含有丰富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可以改善秋燥症状 。还能润肺益气,化痰排脓,治咳止喘,并有利尿、美容等作用 。
15、白露:
白露吃龙眼 。福建福州有个传统习俗叫“白露必吃龙眼” 。民间的意思是,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 。因为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 , 还可以治疗贫血、失眠、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 。
16、秋分:
秋分吃螃蟹 。秋分时节是蟹肉最肥美、也最滋补的时候 。螃蟹属上等名贵水产,肉嫩味美 。不仅如此,螃蟹还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其蛋白质含量比猪肉、鱼肉都要高出好几倍,而且含有丰富的钙、磷、铁以及维生素A等营养元素 。
螃蟹的种类很多,我国蟹的种类就有600种左右,螃蟹可分为淡水和海水两大类 。淡水蟹最有名的属“大闸蟹”,俗称河蟹、毛蟹、清水蟹,一般在9—10月成熟 , 正值每年的秋分时节 。
17、寒露:
寒露吃菊花酒 。寒露与重阳节接近,此时菊花盛开,为除秋燥,某些地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这一习俗与登高一起,渐渐移至重阳节 。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
18、霜降:
霜降吃牛肉 。牛肉的营养价值高 , 古有“牛肉补气 , 功同黄芪”之说;《本草纲目》指出,牛肉能“安中益气、养脾胃,补虚壮健、强筋骨,消水肿、除湿气” 。中医认为,牛肉入脾、胃经,是补脾胃的佳品 。而西方营养学认为牛肉蛋白质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所以味道鲜美,受人喜爱,享有“肉中骄子”的美称 。
牛肉可调养脾胃,特别是现在的秋季需要一些养胃的食物,牛肉还有补肾作用,男士可以多吃些 。同时还可以多食些小炒牛肉、焖牛腩、牛骨髓炖山药 。
19、立冬:
在我国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 , 在台湾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 。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 。
北方人爱在这一天吃饺子 。饺子有“交子之时”的意思,而立冬是秋与冬相交的日子,所以立冬吃饺子的传统,在北方已经流传了上百年 。还有人说 , 立冬吃饺子,捞出锅后不能马上吃,要一只一只摆放在洗得很干净的筛子里 , 稍微晾一下,把水滴掉 。这是为了在吃之前先敬土地神,感谢他在秋天里慷慨的给予 。
20、小雪:
小雪吃羊肉 。羊肉性味甘温,入脾肾 。冬天食用羊肉,可谓一举两得:一来增加人体热量,抵御寒冷,二来对虚寒病症有极大裨益 。红烧或煲汤,都可以把羊肉的滋味发挥到极致 。
21、大雪:
大雪吃红枣糕 。红枣糕是枣糕的一种 , 口味独特,枣香浓郁 , 口感细腻 , 回味绵甜 。含有维生素C、蛋白质、钙、铁、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既能补脾和胃、益气生津,还有保护肝脏、增加肌力、养颜防衰之功效 。因为红枣糕价格合适,而且营养丰富,所以广受现代消费群体的喜爱,在民间有“常品红枣糕,体健精神爽”和“一日食三枣 , 百岁不显老”的说法 。
22、冬至:
冬至吃饺子 。饺子是最适合冬季吃的食物,特别是在中国北方地区 , 冬至吃饺子 , 已经是流传了千年的历史,饺子是中国北方最有代表性的美食,它可以煮着吃 , 也可以蒸着吃,人们在冬至这天吃饺子寓意吉祥,而且在很多地区还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 。
冬至吃汤圆 。在中国南方地区,汤圆是最适合冬至吃的食物,说早在古代宋朝年间 , 南方地区就有冬至吃汤圆的习俗,冬至这天吃汤圆寓意一家人团团圆圆,而且汤圆是用糯米制成的圆球状食物,它的馅儿有黑芝麻和花生酱等多种,人们食用以后能补虚,也能健脾开胃,在冬至这天食用,对调理脾胃有很大好处 。
23、小寒:
小寒吃腊八粥 。小寒节气中就有一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腊八粥” 。腊八在小寒节气前后,在这个时候吃一餐内容如此丰富的热粥,既能刺激食欲,又可以增加机体热量,起到暖胃消寒的作用 。
24、大寒:
大寒吃红枣 。小小的红枣有着大大的功效,不仅能够补血养颜,而且还有很好的补气效果 , 能够有效对抗寒冷,在大寒的时候食用再适合不过了 。在红枣当中还含有非常多的微量元素以及营养物质,能够有效提高身体免疫力,具有非常好的保健效果 。

二十四节气对应吃什么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