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房室传导阻滞检查,小儿房室传导阻滞如何诊断鉴别


小儿房室传导阻滞检查,小儿房室传导阻滞如何诊断鉴别

文章插图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小儿房室传导阻滞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小儿房室传导阻滞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小儿房室传导阻滞如何诊断鉴别,小儿房室传导阻滞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
小儿房室传导阻滞常见检查:
常见检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胸部平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M型超声心动图(ME)、血清电解质、血清肌酸激酶、希氏束电图
一、实验室检查
应常规做心肌酶测定、血电解值、pH值和免疫功能血清抗体等检查 。
二、辅助检查
常规做心电图、胸片、超声心动图检查 。
1、24h动态心电图:观察心室率缓慢的程度及是否并发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等严重心律失常 。
动态心电图(holter)不仅可以用于监测心脏活动的节律 , 还可以用于检测短暂的ST段变化,弥补了常规心电图只能记录静息状态的心电波形而难以发现突发的、短暂的心肌缺血的不足,提高了心肌缺血的检出率,尤其是提高了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检出率,对临床评估无症状心肌缺血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2、运动心电图:观察患儿运动耐力,运动后心室率增快程度及是否诱发室性心律失常 。如运动后心室率增加10次/min以上,提示阻滞部位在希氏束以上 。
心电图运动试验是心电图负荷试验中最常用的一种,故又称运动负荷试验,它是目前诊断冠心病最常用的一种辅助手段 。许多冠心病患者,尽管冠状动脉扩张的最大储备能力已下降,通常静息时冠状动脉血流量尚可维持正常,而无心肌缺血现象,心电图可以完全正常 。为揭示已减少或相对固定的冠状动脉血流量,可通过运动或其它方法给心脏以负荷 , 增加心肌耗氧量,诱发心肌缺血,辅助临床对心肌缺血作出诊断 。这种通过运动增加心脏负荷而诱发心肌缺血 , 从而出现缺血性心电图改变的试验方法,叫心电图运动试验 。目前采用的有二级梯运动试验、活动平板试验和踏车运动试验 。近年来,已少用二级梯运动试验 , 而常用踏车及活动平板运动试验 。后者的优点是运动中便可观察心电图和血压的变化,运动量可按预计目标逐步增加 。运动试验对缺血性心脏病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3、希氏束电图:确定阻滞部位,在房室交接区、希氏束或希氏束以下 。
4、超声心动图:先天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进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房室收缩的关系 , 可于生前确诊 。
以上是对于小儿房室传导阻滞应该做哪些检查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来看看小儿房室传导阻滞应该如何鉴别诊断 , 小儿房室传导阻滞易混淆疾病 。
小儿房室传导阻滞如何鉴别?:
一、鉴别:
小儿房室传导阻滞需要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2∶1或3∶1房室传导阻滞可为第二度Ⅰ型或Ⅱ型房室传导阻滞:不易区别,应加描长条心电图,如发现房室传导比率改变 , P-R间期不恒定,则可能为Ⅰ型;一般认为第二度2∶1房室传导阻滞若P-R间期延长和不伴有束支阻滞型QRS波,即窄QRS波常为Ⅰ型 , 若P-R间期正常,伴束支阻滞型QRS波,则为Ⅱ型 。
2、第二度窦房传导阻滞:间歇中无QRS波,也无P波,而第二度房室传导阻滞时P波按规律出现,P波后无QRS波 。
3、未下传的房性期前收缩二联律:每一个房性期前收缩的P波都埋没于T波之中,当它的激动传至房室结时,该处尚处于绝对不应期,因而房性期前收缩被干扰而不能下传至心室,形成了未下传的早搏 。应与第二度2∶1房室传导阻滞相鉴别 , 前者可见提前发生的异位P′波,异位P′波多发生于前一T波之降支,需仔细观察T波改变,后者可见规律出现的窦性P波 。
4、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缓(sinusbradycardia)是窦房结自律性降低所致的窦性心律失常 , 其频率在60次/min以下 。应与第二度2∶1房室传导阻滞相鉴别,有时未下传的P波与T波相重或P波很小 , 应仔细检查P波存在 。
5、房性心动过速:房率过快超过250次/min以上可发生第二度2∶1房室干扰,此乃功能性阻滞 。
【小儿房室传导阻滞检查,小儿房室传导阻滞如何诊断鉴别】温馨提示:以上内容就是为您介绍的小儿房室传导阻滞应该做哪些检查,小儿房室传导阻滞如何鉴别等方面内容,更多更详细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小儿房室传导阻滞”了解更多,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

小儿房室传导阻滞检查,小儿房室传导阻滞如何诊断鉴别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