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性尿路感染的诊断_复杂性尿路感染的鉴别


复杂性尿路感染的诊断_复杂性尿路感染的鉴别

文章插图
导读:复杂性尿路感染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
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检查 尿常规检查是最简便而可靠的诊断尿路感染的方法 。宜留清晨第1次尿液待测,凡每个高倍视野下超过5个(>5个/HP)白细胞称为脓尿 。急性尿路感染时除有脓尿外,常可发现白细胞管型、菌尿,有时可伴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尤其是在布鲁杆菌、奴卡杆菌、放线菌、结核杆菌感染时 。偶见微量蛋白尿 , 如有较多蛋白尿则提示肾小球受累 。
值得一提的是,脓尿不等于表示尿路一定有感染,因为脓尿可被分为感染性脓尿和无菌性脓尿 。无菌性脓尿可见于各种小管间质性肾炎 。小管间质性肾炎病因广泛,常见疾病有反应性小管间质性肾炎(即系统感染引起的小管间质性肾炎)、变应性小管间质性肾炎(许多药物均可引起)、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相关肾病、重金属中毒性肾病、放射性肾炎、反流性肾病及各种特发性小管间质性肾炎 。
2.尿细菌培养 以往认为 , 清洁中段尿培养菌落计数>10万/ml才有临床意义 , 10万/ml , 但是仅有70%左右的革兰阳性菌引起的尿路感染菌落计数超过10万/ml , 而另外20%~30%的患者其菌落计数仅有1000~10万/ml , 尤其是大多数下尿路感染者 。菌落计数不高的原因有:
(1)尿频尿急等刺激症状使尿液在膀胱内逗留的时间太短,不利于细菌的繁殖 。
(2)已用抗生素治疗 。
【复杂性尿路感染的诊断_复杂性尿路感染的鉴别】(3)应用利尿药使细菌不易生长繁殖 。
(4)酸化尿不利于细菌生长繁殖 。
(5)有尿路梗阻(如结石并感染),菌尿排泄受限制 。
(6)腔外感染 。
(7)病原体为厌氧菌,不能被常规培养基培养出来 。
(8)革兰阳性细菌分裂慢,且有凝集倾向,菌落计数往往偏低 。
因此,临床症状符合尿路感染,且尿菌落计数在1000~10万/ml时,也需考虑尿路感染 。
3.菌尿的化学检测方法 以往将尿培养细菌阳性和显微镜检查有脓尿存在作为诊断尿路感染的标准 。但是考虑到UTI普遍存在于各年龄组,以及着重强调在家庭或门诊诊断并治疗UTI 。现有4种方法可作为菌尿的快速诊断工具 。
(1)硝酸盐还原法:迄今为止最为常用的仍是Griess硝酸盐还原法 。这种检测方法对清晨第1次尿液的测定最为准确,而且还可相当准确地判断感染是否为大肠埃希杆菌所致 。但不能用于检测革兰阳性菌和假单胞菌属所致的感染 。由于尿液在膀胱中的停留时间对细菌还原硝酸盐是必需的,在饮食缺乏一定量硝酸盐或利尿时可出现假阴性结果 。
应用专业廉价的试纸 , 联合硝酸盐法和白细胞酯酶法,在2min内便可得出结果,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本方法的实用价值 。这种检测法对尿或脓尿中大肠埃希杆菌超过10万个/ml有诊断价值,其阴性试验结果的预期值为97% 。在蛋白尿和尿中有庆大霉素或先锋霉素存在的情况下,可出现假阴性结果 。据报道这种试验的敏感性为87% 。特异性为67%(假阳性结果通常由阴道污物所致) 。这种方法对有症状病人尿液标本的筛查比对无症状病人的筛查更为有效 。
(2)氯化三苯四氮唑试验:本试验在摄入大量维生素C或尿的pH值10万/ml , 表明患者存在细菌尿 。
②1~5号标本无菌,表明为下尿路感染 。
③2~5号标本菌落数>100/ml,并超过1号标本菌落数的10倍,表明为上尿路感染 。
(3)尿浓缩功能的测定:通过最大尿浓缩功能的测定来评价肾髓质的功能,可用来区分肾脏和膀胱的感染 。肾髓质部位的感染,可出现最大尿浓缩功能的改变 。急性或慢性肾小管间质的炎症常引起尿浓缩功能的减退,因而可应用最大尿浓缩功能来对其进行最佳的评价 。肾盂肾炎出现尿浓缩功能的减退是由与炎症有关的肾髓质部前列腺素的代谢紊乱所致,因为它可通过给予前列腺合成酶的抑制剂——吲哚美辛阻断 。有研究证实肾性菌尿与尿的浓缩功能下降有关,而膀胱性菌尿则与此无关,并且双侧肾脏感染者尿浓缩功能的减退要明显大于单侧肾脏感染者 。对于单侧肾脏感染者,他们可表现为受损侧尿浓缩功能减退,而未受损侧尿浓缩功能则正常 。尿浓缩功能的恢复与感染是否根除有关 。这种感染定位诊断方法的缺点是在膀胱感染、单侧肾脏及双侧肾脏感染患者之间,常有交叉重叠现象 。因此这种方法除操作不便之外 , 还因其敏感性差而不列为常规检查 。
(4)尿酶检测:尿酶的检测可反映小管炎症损伤,而肾髓质部位的感染可出现肾髓质炎症反应,因而尿酶增加 。
25%肾盂肾炎病人出现尿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升高,但有假阴性结果,而在血尿和重度蛋白尿时也可出现假阳性结果 。现已发现肾盂肾炎患者的尿 。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明显高于下尿路感染者 。肾内感染者尿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轻度高于膀胱感染者 。然而,由于此酶活性在上述病人中有相当的重叠,故这种方法并非对每一患者都有定位诊断价值 。测定肾小管细胞的N-乙酰-β-D-葡萄糖胺酶(NAG酶)也可对感染进行定位诊断,并认为此方法很有前途 。肾盂肾炎患者尿肌酐水平为(906±236)mol/(h·mg),而下尿路感染者尿肌酐水平为(145±23)mol/(h·mg) , 正常儿童尿肌酐水平为(151.6±10)mol/(h·mg) 。儿童肾盂肾炎抗生素治疗有效时,尿NAG酶水平下降 。令人遗憾的是在其他研究中发现,肾盂肾炎和膀胱炎患者尿NAG酶范围也有相当的重叠现象 。
因此 , 虽然检测尿中肾小管细胞酶或抗原,对于UTI的解剖定位诊断很有希望,但对感染定位的最佳检测方法仍需进一步探讨 。
(5)C反应蛋白的检测:有报道认为应用免疫扩散技术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 , 发现儿童肾盂肾炎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持续升高,而急性膀胱炎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则正常 。动态观察肾盂肾炎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可作为评价疗效的指标 。但其诊断与膀胱冲洗的定位诊断结果不一致 。由于在其他各种炎症状态下 , C反应蛋白水平也可升高,因而可出现假阳性,且C反应蛋白量的变化与感染部位间无任何相关性 。据我们的体会 , 这种方法对成人尿路感染的定位诊断,敏感性更差 。
(6)细菌抗体的检测:肾脏感染常伴有直接针对病原菌抗原的特异性抗体的合成,许多研究者试图应用免疫学技术来解决UTI解剖的定位诊断问题 。应用细菌黏附试验发现 , 有症状急性肾盂肾炎患者血清中的抗体水平升高,并且其滴度随着对抗生素的治疗反应的有效性而下降 。对症状不明显的肾盂肾炎患者血清抗体水平也升高,而膀胱炎患者血清抗体滴度则正常 。有研究者利用输尿管插管 凝集素抗体检测对感染进行定位研究证实,肾脏感染者凝集素抗体滴度明显高于膀胱菌尿者 。然而抗体滴度的变化范围较大 , 且二组病人之间有相当大的重叠现象 。所以,这种血清学方法的定位诊断价值也有限 。
近年来,应用最为广泛的感染定位技术是尿液抗体包裹细菌分析法(ACB法) 。免疫荧光技术研究发现 , 来源于肾脏感染的细菌,抗体包裹试验阳性;而下尿路感染的细菌抗体包裹试验阴性 。尽管随着ACB法应用的进一步推广 , 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其结果得到其他研究者的进一步证实,下面就有关这种方法的现状作一综合的评价:
①尿液标本被阴道或直肠菌群污染,肾病综合征病人出现大量蛋白尿,和感染累及肾以外的尿道上皮(前列腺炎,出血性膀胱炎,膀胱肿瘤或插管所致的膀胱感染),检查结果可出现假阳性 。
②有16%~38%的成人急性肾盂肾炎及大部分儿童急性肾盂肾炎可出现假阴性的ACB检测结果 。慢性肾盂肾炎患者ACB检测准确性为≥95% 。这可能与首次感染时,细菌侵入肾内10~15天后,ACB试验才阳转有关 。而对重复感染者 , 由于其体内已有抗体反应的存在 , 故其ACB检测结果的阳转所需时间则要短得多 。
③急性单纯性UTI的女性 , 其ACB的阳性率在不同患者人群中是不同的 。这些差异可能与就诊的难易程度及症状出现与接受治疗的间期长短有关 。
④ACB阳性的人群对单剂量抗生素治疗反应存在异质性 。有50%~60%的ACB阳性的急性单纯性UTI女性对这种治疗有效,而对ACB阴性的急性单纯性UTI女性 , 大约有95%的患者对这一治疗有效 。
综上所述 , ACB试验不作为尿路感染定位诊断的常规检查 。故仍需继续努力寻找更好的、非创伤性的UTI定位诊断方法 。
影像学检查
1.影像学检查 对UTI影像学检查,主要目的是确定患者是否存在需内科或外科处理的泌尿道的异常 。这种检查对于儿童和成年男性患者的诊断尤其有益 。而对妇女,如何恰当应用这些方法则存在较多的争议 。
UTI影像学诊断检查的基本原则:
(1)对可疑梗阻性细菌性肾盂肾炎的住院病人,尤其是感染对恰当的治疗反应不佳者需行排泄性尿路造影或超声波检查,排除是否存在尿路梗阻的可能 。而对感染性休克者则需紧急行上述检查 , 假如这些病人的脓肿压力不能通过引流解除梗阻而减轻,病人通常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治疗 。
(2)对首次或再次UTI的儿童,尤其是年龄

复杂性尿路感染的诊断_复杂性尿路感染的鉴别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