挛缩性疤痕的诊断_挛缩性疤痕的鉴别


挛缩性疤痕的诊断_挛缩性疤痕的鉴别

文章插图
导读:挛缩性疤痕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
临床上常见的因疤痕挛缩造成的畸形有睑外翻、唇外翻、颏胸粘连、手部疤痕挛缩畸形及各关节的屈侧或伸侧挛缩畸形等 。其中在关节屈面的条索状疤痕挛缩 , 如经较长时间,挛缩疤痕两侧的皮肤及皮下组织可以逐渐伸长,成为蹼状的疤痕挛缩,称蹼状挛缩疤痕 。此种蹼状疤痕较大者常见于颈前侧、腋窝、肘窝、踝关节等处,较小者可见于内眦角、外眦角、鼻唇沟、口角、指蹼等部位,部分在体表孔道的开口处呈环状出现,造成其口径狭窄,影响正常功能 。
挛缩性疤痕的鉴别诊断:
1、不稳定型疤痕:指创口愈合早期,疤痕组织多处于增殖阶段 。临床所见为疤痕高出皮面,色潮红,质坚硬,常有痛痒感觉,疤痕组织充血 , 容易起水泡,创面时愈时坏,这一过程常需6个月到一年左右 。
2、稳定型疤痕:指创口愈合半年以后,疤痕组织逐渐趋于成熟,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的成份逐渐减少,胶原纤维呈年轮样结节状排列,变成互相平行的束状排列 。此时 , 临床所见疤痕组织充血消退,色泽变淡 , 外形也渐趋平整,质地变软,基底日渐松软,痛痒感觉减轻或缓解 。这种退行性变化,时间由几个月至数年不等 。
3、增生性疤痕:又称肥大性疤痕,多见于深二度和浅三度烧伤及厚的中厚皮片供皮区的创面自行愈合后 。特征是厚(可达1-2厘米)而硬,呈红色或暗紫色,痛且痒 , 常影响工作和休息 。约6个月后,疤痕渐趋柔软而稍平坦,充血减退,毛细血管减少,痒痛症状渐减轻或消失 。
4、萎缩性疤痕:又称不稳固疤痕 , 常见于头部颅骨电击伤后,大面积烧伤和慢性溃疡愈合后 。疤痕硬,局部血管少 , 呈淡红色或白色,深部组织紧密粘连 , 不能耐受磨擦和负重 。破溃后常经久不愈 , 晚期可导致恶性变 。
5、疤痕疙瘩:又称蟹足肿,为结缔组织形成的肿块 。多见于烧伤、损伤或未引起患者注意的轻微损伤后形成 。疤痕边缘明显高出皮肤,且超过原病变范围,呈粉红色或紫红色,极硬,无弹性,血供差 。疤痕疙瘩特别好发于身体上半部 。头、颈、胸骨正中、肩和上臂是多发部位,而眼睑、乳晕和阴茎等部位则很少发生 。
6、蹼状疤痕:疤痕呈皱褶状 , 形似鸭蹼 。此类疤痕最常见于烧伤,偶见于皮肤的切割撕裂和手术切口位置不当 。大型蹼状疤痕多发于颈前、腋窝、肘窝及会阴部,小型的常见于内外眦、鼻唇沟、口角、鼻孔、指掌侧、指蹼、虎口、尿道口、阴道口等部位 。
7、浅表性疤痕:多见于擦伤和浅度烧伤后,特征是外观稍粗糙,有色素改变,局部平而软,无功能障碍,一般不需处理 。
治疗挛缩性瘢痕的手术方法及术后护理
手术治疗挛缩性瘢痕 , 包括注意选择手术时机,彻底解除挛缩 , 妥善修复创面,和进行适当的术后处置等步骤 。
手术时间,一般不宜过早,应待瘢痕稳定,已进入成熟阶段 , 基底松动后进行 。过早手术,正常解剖层次由于瘢痕粘连,往往不甚清晰,易发生误伤,且出血也较多 。但如在眼睑或口周等部位,为了保护视力或解决进食困难时 , 应尽早手术 。目前在烧伤的后期修复治疗中,对发生于功能部位的瘢痕挛缩,多主张早期施行手术,以免出现继发畸形 , 尤其是儿童时期 。在等待手术时机期间 , 如为四肢关节部位的挛缩瘢痕,应指导伤员进行积极的功能活动锻炼,并辅以按摩、理疗、体疗等 , 以阻止挛缩的进展 , 促进瘢痕的软化松动,和防止关节的僵化 。
彻底解除挛缩,是手术治疗的关键步骤 。四肢部位宜在充气止血带下进行,可以减少出血 , 使手术野清晰,加快手术进度 。经与挛缩纵轴相垂直的切口起始松解,循瘢痕和正常组织的分层层次逐步进行剥离 。在此过程中 , 由助手扶持 , 保持挛缩的紧张状态,以利手术操作.随见创面不断扩大 , 直至挛缩完全解除 。其问 , 在四肢部位,有时还需行肌腱延长、关节囊的切开、关节韧带的切除等辅助性手术,才能达到充分的松解 。松解中可以顺势施加适当外力 , 但切忌用暴力牵拉,强求关节复位,以免发生神经、血管等软组织的撕裂伤 。确实无法复位者,可据情行术后牵引 , 或关节成形或融合术 。复位后如不稳定,小关节可穿入克氏针作2~3周的短期制动 。较大关节,则须手术后用石膏绷带制动保持 。瘢痕应以全部切除为原则,但如面积过大或供皮区受限时,也可在充分松解挛缩的前提下大部切除 。位于关节两侧的创缘,如不在侧中线时,须切成锯齿状 。
【挛缩性疤痕的诊断_挛缩性疤痕的鉴别】结语:以上就是对于挛缩性疤痕的诊断,挛缩性疤痕怎么处理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有关挛缩性疤痕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或者站内搜索了解更多 。

挛缩性疤痕的诊断_挛缩性疤痕的鉴别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