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病因,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原因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病因,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原因

文章插图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病理病因,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
一、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病因
一、发病原因
FH发病原因是LDL受体基因的自然突变 。Goldstein和Brown鉴定出基因突变的不同类型,包括缺失、插入、无义突变和错义突变 。迄今,已发现数十种LDL受体基因突变,可分为五大类型:
1.Ⅰ类突变 其特点是突变基因不产生可测定的LDL受体,细胞膜上无LDL受体存在 。是最常见的突变类型,约占所发现突变的半数以上 。用抗LDL受体多克隆或单克隆抗体检测,证实该类突变的LDL受体基因几乎不产生或仅产生极微量的LDL受体前体 。故此类突变的LDL受体基因为无效等位基因,又称无受体合成型突变 。命名为受体-O型(R-O) 。I类突变的分子基础可能包括LDL受体基因点突变,导致终止在编码受体的密码之前;启动子突变阻断mRNA的转录;内含子与外显子连接处突变使mRNA拼接发生异常和大片段基因DNA缺失等 。最近发现一例受体阴性型病人 , 其LDL受体基因的外显子13与内含子15的Alu序列间缺失5.0kb片段,形成外显子13与Alu重组 。
2.Ⅱ类突变 其特点是突变基因合成的LDL受体在细胞内成熟和运输障碍,细胞膜上LDL受体明显减少 。亦是较常见的突变类型 。突变的基因可产生LDL受体前体,多数分子量正常,故命名为R-120 。分析发现这类受体前体的加工修饰发生障碍 。该类突变的分子基础尚不十分清楚 。有实验证明,这类LDL受体可被抗LDL受体的单克隆抗体识别,说明这类前体在结构上并无变化 。Scheckman等对类似Ⅱ类突变的一种酵母转换酶进行了研究,发现该酶的这种缺陷主要是NH2端疏水性信号链中单个氨基酸发生了改变,导致信号链不能脱离酶蛋白,结果这种酶蛋白进入高尔基器的速率仅为正常的2% 。将酵母酸性磷酸酶的基因在体外诱导类似突变,导致信号链不能脱离受体前体,使其进入高尔基器加工修饰发生障碍 。Ⅱ型突变主要影响LDL受体的1区和2区,以错义突变为多见 。然而,由单个氨基酸残基替换或小段DNA缺失引起LDL受体在细胞内转运或成熟受阻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
3.Ⅲ类突变 其特点是突变基因合成的LDL受体可到细胞表面,但不能与配体结合 。突变的LDL受体基因分子量基本正常,命名为R-160b-,亦有R-140b-和-210b- 。Ⅲ型突变因累及LDL受体1区重复片段2~7或2区重复片段A而干扰受体与配体间的正常结合 。研究表明,此类突变的LDL受体前体可被抗LDL受体的单克隆抗体识别,分子量亦比成熟受体的分量小40kD,说明受体前体加工修饰过程正常 。然而这类突变的受体结合125I-LDL不超过正常的15% , 提示成熟LDL受体与125I-LDL结合异常的分子基础可能是受体结合域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 。已知LDL受体结合域有7个重复序列,每个重复序列都具有同源性,因此所编码的DNA序列很容易缺失或形成双倍体出现错误配对,而使受体结合域的结构发生异常,导致与LDL的亲和性降低 。
4.Ⅳ类突变 此类突变主要是成熟的LDL受体到达细胞表面后不能被覆陷聚集成族,细胞虽能结合LDL , 但不出现内移 , 亦称内移缺陷型突变 。该型突变累及LDL受体的跨膜区(4区)和C端尾区(5区) 。Lehrman等研究表明,LDL受体基因的17、18外显子单个碱基突变即可导致内移缺陷型 。最近的研究还发现 , 2名Ⅳ类突变的FH纯合子,其LDL受体基因突变为内含子15与3 端非翻译区的18外显子之间的DNA序列分别缺失5.0kb和7.8kb,形成Alu-Alu序列重组,细胞合成的受体均缺乏跨膜域和胞浆域 。这种截短的LDL受体大部分分泌到培养液中,仅少部分黏附在细胞表面非覆陷处,虽能结合LDL,但不发生内移 。
5.Ⅴ类突变 这一类LDL受体突变是发生在表皮生长因子前体同源域,其特点是LDL受体的合成、与LDL的结合以及其后的内移均正常,但受体不能再循环到细胞膜上 。这种缺陷的LDL受体与LDL结合并进入细胞后,在溶酶体内两者不能分离而同时被降解 。
此外,Lehrman报道,黎巴嫩FH发病率较高 。对4名FH纯合子患者的LDL受体基因研究,发现其基因突变发生在编码突变第二结构域含Cys序列中段的密码突变成终止密码,结果LDL受体缺乏O-连接糖链、跨膜域及胞浆域,共缺失160个氨基酸残基 。这种突变的LDL受体基因被称之为"黎巴嫩等位基因" 。
最近Kajinami等研究了35例无亲缘关系的FH杂合子受体基因 。随后分析此两例家庭成员的LDL受体基因,发现凡是FH患者 , 均出现相同的异常LDL受体基因DNA片段 。由于他们均生长在日本的Tonami地区,这些患者被称为"FH-Tonami" 。
二、发病机制
由于LDL受体的缺陷可产生体内LDL代谢双重异常,即LDL产生增加和分解减慢 , 其中最突出的异常是LDL从血浆中分解代谢减低 。将已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LDL静脉注射进入正常人体内,24h内血浆中LDL平均分解代谢率为45%;同样的LDL静脉注射入杂合子FH患者体内 , 24h内血浆LDL平均分解代谢率为28.7%;而纯合子患者体内LDL平均分解代谢率为17.6% 。这些结果支持从杂合子FH到纯合子FH , 随着体内LDL受体活性降低加重,LDL从血浆中清除也相应减少 。
在FH患者,除了血浆中LDL分解代谢减慢外,还存在体内LDL过多地产生 。在LDL受体正常时,部分IDL可直接被肝脏LDL受体摄取而进行分解代谢 , 另一部分IDL则转化为LDL 。而在FH,由于LDL受体缺陷,使IDL的直接分解代谢受阻,造成更多的IDL转化为LDL 。所以,FH患者体内LDL的产生明显增加 。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病因,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原因】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病因,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相关内容叙述,更多有关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疾病库 , 或者在站内搜索“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找到更多扩展内容 , 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您!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病因,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原因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