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肝脓肿的治疗方法,细菌性肝脓肿怎么办


细菌性肝脓肿的治疗方法,细菌性肝脓肿怎么办

文章插图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细菌性肝脓肿的治疗方法,治疗细菌性肝脓肿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细菌性肝脓肿应该吃什么药 。
细菌性肝脓肿怎么治疗?
一、西医
1、治疗
1.药物治疗 对急性期但尚未局限的肝脓肿和多发性小脓肿,宜采用此疗法 。即在治疗原发病灶的同时,使用大剂量有效抗生素和全身支持疗法,以控制炎症,促使脓肿吸收自愈 。由于细菌性肝脓肿病人中毒症状严重,全身状况差 , 故在应用大剂量抗生素控制感染的同时 , 应积极补液,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给予维生素B、C、K,必要时可反复多次输入小剂量新鲜血液和血浆,以纠正低蛋白血症,改善肝功能和输注免疫球蛋白 。目前多主张有计划地联合应用抗生素,如先选用对需氧菌和厌氧菌均有效的药物,待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再选用敏感抗生素 。一般在上述方法治疗的同时,加用中医中药治疗,多数病人可望治愈,部分脓肿可局限化 , 为进一步治疗提供良好的条件 。多发性小脓肿经全身抗生素治疗不能控制时,可考虑在肝动脉或门静脉内置管滴注抗生素 。
2.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抽脓或置管引流术 适用于单个较大的脓肿,在B超引导下以粗针行脓腔穿刺,抽净脓液后反复注入甲硝唑溶液冲洗抽吸,直至注入液体清净 , 拔出穿刺针 。也可在反复冲洗吸净脓液后,置入导管,以备术后定时冲洗引流,至脓腔小于1.5cm时拔除 。这种方法简便、创伤小、疗效也满意,特别适用于年老体弱及危重病人 , 穿刺抽脓或置管引流并不能完全代替手术引流,原因是:
①如脓腔的脓汁黏稠 , 将造成引流不畅 。
②引流管粗则易致组织或脓腔壁出血 。
③对多分隔脓腔引流不彻底 。
④不能同时处理胆管结石等原发病灶 。
⑤厚壁脓肿经抽脓或引流后 , 脓肿壁不易塌陷 。
3.手术疗法 主要有脓肿切开引流术及肝叶切除术,前者适用于脓肿较大或经上述治疗后全身中毒症状仍较严重或出现并发症,如脓肿穿透胸腔、穿入腹腔引起腹膜炎或穿入胆道等时;后者适用于慢性肝脓肿因其壁厚难以用非手术疗法治疗且局限于一个肝叶者 。
(1)脓肿切开引流术:在全身应用抗生素的同时,对有手术指征的病人应积极进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常用的手术方式有以下几种:
①经腹腔切开引流术:采用右肋缘下斜切口 , 进入腹腔后 , 探明脓肿部位,用湿盐水垫保护手术野以免脓液污染腹腔;先试穿刺抽得脓液后,用直血管钳沿针头方向插入脓腔,吸引器吸尽脓液后 , 再以手指伸入脓腔,轻轻分离腔内间隔组织,并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脓腔 , 吸净后,脓腔内放置双套管负压吸引;脓腔内及引流管周围填塞或覆盖大网膜;引流管从腹壁另戳口引出 。脓液送细菌培养 。经腹脓肿切开引流术的优点是病灶定位准确,能达到充分引流目的、可探查和同时处理原发病灶 , 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手术方式 。
②腹膜外脓肿切开引流术:位于肝右前叶和肝左外叶的肝脓肿 , 与前腹膜已发生紧密粘连,可采用前侧腹膜外进路引流脓液 。方法是作右或右肋缘下斜切口,在腹膜外间隙(不切开腹膜),用手指推开肌层直达脓肿部位 , 此处腹膜有明显水肿,穿刺抽到脓液后,处理方法同上 。
③后侧脓肿切开引流术:适用于肝右叶膈顶部或后侧的脓肿 。病人左侧卧位 , 左侧腰部垫一砂袋;沿右侧第12肋稍偏外侧作一切口,切除一段肋骨,在第一腰椎棘突水平之肋骨床作一横切口,显露膈肌 , 有时需将膈肌切开到达肾后脂肪囊区;用手指沿肾后脂肪囊向上分离,显露肾上极与肝下面的腹膜后间隙直达脓肿;将穿刺针沿手指方向刺入脓肿腔,抽得脓液后,用长弯止血钳顺穿刺方向插入脓腔,排出脓液 。用手指扩大引流口,吸净脓液 , 冲洗脓腔后,放置双套管或多孔橡皮管引流;切口部分缝合 。
(2)肝叶切除术:适用于:
①病程长的慢性厚壁脓肿 , 用切开脓肿引流的方式,难以使脓腔塌陷,长期残留无效腔 , 创口经久不愈者;
②肝脓肿切开引流后,留有窦道长期不愈,流脓不断,不能自愈者;
③合并某肝段胆管结石,肝内因反复感染、组织破坏、萎缩,失去正常生理功能者;
④肝左外叶内多发脓肿致使肝组织严重破坏者 。肝叶切除治疗肝脓肿应注意术中切勿使炎性感染扩散到术野或腹腔,特别对于肝断面的处理要细致妥善,术野的引流要通畅,一旦局部感染,将导致肝断面的胆瘘、出血等并发症 。肝脓肿急诊肝叶切除,有使炎症扩散的危险,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
2、预后
【细菌性肝脓肿的治疗方法,细菌性肝脓肿怎么办】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预后与其年龄、体质、原发病、脓肿数目、治疗开始的早晚、治疗的彻底性和有无并发症等密切相关 。年幼及老年患者的预后较青壮年者差 , 病死率也高 。多发性肝脓肿的病死率明显高于单发性肝脓肿 。有人统计,140例多发性肝脓肿中死亡106例(75.7%),而117例单发性肝脓肿中死亡仅28例(23.9%) 。病菌的种类与毒性对肝脓肿的预后也有密切关系 。由大肠埃希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细菌引起的肝脓肿病死率较高 , 对多种药物不敏感的菌种感染者预后也差 。全身情况较差和营养不良及有明显肝功能损害者,如低蛋白质血症和高胆红素血症时,病死率更高 。有并发症的肝脓肿,如膈下脓肿、脓肿破入腹腔导致弥漫性腹膜炎、胆道出血,或合并脓胸或肺脓肿时,病死率增高 。相反,单发性脓肿症状轻微无并发症者,预后良好 。因此,对细菌性肝脓肿治疗的要求是早期诊断 , 早期治疗,及时使用有效的抗生素 , 有效的排脓,彻底处理原发病灶以及加强全身支持治疗等,可大大降低病死率 。近年来由于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诊断和治疗水平不断提高,细菌性肝脓肿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已有明显下降 。
二、中医
1、.中医偏方
〖 组 方 〗 生地15克,丹皮10克,黄芩10克,赤芍10克,柴胡6克,泽泻10克,青蒿10克,连翘10克,川楝子10克,姜半夏6克,车前子20克 , 双花15克,生栀子10克,败酱草12克,草河车10克,广角粉3克(冲服) 。
〖 制作方法 〗 用水煎服即可 。
〖 用 法 〗 每日一剂,日服三次 。
〖 功 效 〗 疏肝泻火,化湿解毒 。
温馨提示:上面就是对于细菌性肝脓肿怎么治疗,细菌性肝脓肿中西医治疗方法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更详尽的有关细菌性肝脓肿方面的知识 , 请关注疾病库,也可以在站内搜索“细菌性肝脓肿”找到更多扩展资料,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细菌性肝脓肿的治疗方法,细菌性肝脓肿怎么办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