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端螺旋体病的症状,钩端螺旋体病的早期症状,并发症


钩端螺旋体病的症状,钩端螺旋体病的早期症状,并发症

文章插图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钩端螺旋体病症状,尤其是钩端螺旋体病的早期症状,钩端螺旋体病有什么表现?得了钩端螺旋体病会怎样?以及钩端螺旋体病有哪些并发病症 , 钩端螺旋体病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
钩端螺旋体病常见症状:
典型症状:出血倾向、脑膜刺激症状、弛张热、烦躁不安、畏寒
一、症状
潜伏期2~28天,一般是10天左右 。
1.早期 即钩体血症期,一般是起病后3天内,有下列主要症状,体征 。
(1)发热:多数患者起病急骤,伴畏寒及寒战,少数患者于发热前一两天可能有软弱,乏力,发热多为稽留型,部分患者为弛张热,体温39℃上下,热程7天左右,亦可达10天 , 脉搏常增速 。
(2)头痛,身痛:头痛有时很突出,直至恢复期仍诉头昏 , 头痛,全身肌肉酸痛明显,有些患者颈部,膝 , 大腿,以至胸 , 腹,腰背肌都痛 。
(3)全身乏力:特别是腿软明显 , 有时行动困难或不能站立和下床活动 。
(4)眼结膜充血:在发病早期出现,以后迅速加重,重者全结膜除角膜周边外,均明显充血 , 整个结膜呈红色或粉红色,小血管交织成细网状 , 有时有结膜下出血;但无分泌物,疼痛或畏光感,充血在热退后仍持续存在 。
(5)腓肠肌痛,压痛:在发病第1天即可出现 , 轻者仅感小腿胀,压之轻度痛,重者小腿痛剧烈,犹如刀割,不能走路,轻压即痛,甚至拒按 。
(6)淋巴结肿大:一般自发病第2天即可出现 , 以腹股沟淋巴结多见,其次是腋窝淋巴群,一般为黄豆或蚕豆大,个别如鸽蛋大,表面多隆起,质软 , 有压痛,但无红肿,亦不化脓 。
此外,本病早期还可能出现其他的症状和体征 , 如咽痛,咳嗽,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咽腭黏膜有小出血点,消化道出现恶心 , 呕吐 , 腹泻等症状 , 个别病人也可出现溶血性贫血,中毒性精神症状或中毒性心肌炎症状 。
以上所述早期钩体血症的症状和体征,是下述各主要临床类型所共有的早期表现 。
2.中期 症状明显,主要为各器官损伤的表现,一般是起病后3~10天,按常见临床类型分别叙述如下 。
(1)钩体血症型:原称“感冒伤寒型” , 本型的临床表现,是早期钩体血症的症状和体征的继续 , 并无明显器官损伤症状出现,为钩体病的轻型,自然过程一般是5~10天  , 平均约7天,钩体轻型病例体温常在38.5℃以下 , 体征亦不明显 , 基本上无出血倾向(个别可有鼻出血),如一般“感冒”的症状群 , 部分较重病人,有较明显出血倾向,可有皮肤瘀点,瘀斑,结膜出血 , 偶有腔道出血,亦有部分严重患者,原称胃肠休克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胃肠道症状,如恶心 , 呕吐,腹泻 , 里急后重,腹泻每日一般10次以内,以稀便或水样便为主 , 少数黏液增多,但无脓血,不恶臭,量不多 , 少数解柏油样或黑便,此时可伴有低血压或严重休克表现 , 而钩体病的典型体征反而不甚明显 。
(2)肺出血型:本型除初期的钩体血症症状群外,可出现多少不等的血痰或咯血,胸部X线片常显示不同程度 , 不同范围的出血点,小片或大片融合阴影,根据胸部X线片出血病变的深度和广度 , 特别是有无急性呼吸,循环功能紊乱的表现,临床上可分为肺普通出血型与肺弥漫性出血型,少数肺出血型有血痰,咯血与较明显肺部X线片出血病变,但无明显急性呼吸,循环功能紊乱者,实际上是一种中间过渡型,但临床上一般宜作为肺弥漫性出血型前期对待 。
①普通肺出血型:临床表现与本病钩体血症型类似,仅伴有不同程度的血痰或咯血,胸部体征不显,胸部X线片仅有轻度(点状或纹影增加)病变,不再发展,但如治疗不当特别在发生雅-赫反应后,可迅速转变为肺弥漫性出血型 。
②肺弥漫性出血型:原称“肺大出血型” , 肺出血缺氧,窒息是本型的特点 , 病人因肺弥漫性出血而伴发进行性呼吸,心循环衰竭等缺氧 , 窒息的表现,虽咯血很少或不咯血,预后却十分严重,由于钩体病肺部损害可以是一种进行性,广泛的肺脏内部的溢血,不一定都表现为大量咯血 , 故“肺弥漫性出血型”的名称较“肺大出血型”应更为恰当 。
肺弥漫性出血是近年无黄疸型钩体病引起死亡的常见原因,临床上来势猛,发展快,但仍是在渐进性变化的基础上突然恶化的,本型多出现在近年未注射过钩体菌苗的青少年,孕妇或其他易感人群,在病后2~5天,患者未很好休息或仍继续参加强体力劳动,就诊前未用过有效的抗菌药物,病后情绪过度紧张等,本型可分为三期:
A.先兆期:病人面色苍白,个别可短期潮红,心慌,烦躁逐渐加重 , 呼吸,心率进行性增快 , 肺部逐渐出现呼吸音增粗,继以干啰音或局限性湿啰音,有时吐血痰或咯血,X线胸片呈肺纹增多,散在性点片状阴影或小片融合 。
B.极期:若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先兆期患者在数小时内出现面色极度苍白或青灰,唇发绀 , 心慌,烦躁迅速加重,呼吸,心率显著增快,第一心音减弱或呈奔马律 , 双肺满布湿啰音,咯血显著增多或连续不断,少数患者亦可不咯血,X线胸片双肺呈广泛点片状阴影或大片融合 。
C.垂危期:若患者在近期仍未能及时有效地控制病情,可在1~3h或略长时间内病情更为严重,表现极度烦躁不安,神志模糊,甚至昏迷,喉有痰鸣,呼吸不规则或明显减慢 , 高度发绀;继而口鼻涌出不凝的血性泡沫液体,心跳减慢,最后呼吸心跳停止 , 以上三个时期的演变,短则数小时,长则12~24h,有时三期不能截然分开,偶有暴发起病者,起病24h内即迅速出现肺弥漫性出血,再过几小时,即因抢救无效死亡,在黄疸出血型病例中,亦偶可发生肺弥漫性出血 , 多在黄疸出血高潮,一般不如无黄疸型的发展急剧凶险,原因不明 。
【钩端螺旋体病的症状,钩端螺旋体病的早期症状,并发症】(3)黄疸出血型:此型原称外耳?。旯诮ド偌缙谥饕程逖⒅⒆慈?,但在病程4~8天 , 体温开始下降时出现进行性黄疸 , 出血和肾功能损害 , 一些重病例可因尿毒症 , 大出血或因肝性脑病而死亡;一些轻病例,当黄疸出现后,全身中毒症状逐渐减轻,于短期内进入恢复期 。
①黄疸与肝损害:多数病例于发病后4~8天出现黄疸 , 亦有少数病例于发病后2天出现,黄疸逐渐加深,于病程10天左右达高峰,肝脏轻至中度肿大,触痛伴肝区叩痛,部分患者有脾脏轻度肿大,黄疸深浅不一,持续7~10天后逐渐减轻,但胆红素也可达400~600μmol/L或更高 , 可伴发皮肤瘙痒 , 相对缓脉 , 顽固性呃逆 , 一般说来,深度黄疸多数伴有明显出血和肾衰竭,预后较差,肝衰竭国内20世纪50年代报告约占本型死亡病例的10%~20%,深度黄疸患者,如无肝功能严重改变,同时也无明显出血或肾脏损害者,预后较好 。
②出血:常见有鼻出血,皮肤,黏膜瘀点,瘀斑,紫癜 , 咯血,尿血,阴道流血;呕血,特别是消化道大出血常引起休克而死亡,少数患者可同时发生肺弥漫性出血或严重的肾上腺出血休克而致死 。
③肾脏损害:黄疸出血型患者几乎均并发肾功损害,且为本型死亡的重要原因 , 约占死亡病例的60%~70%,但肾损害轻重不一,轻者仅有少量尿蛋白,显微镜下血尿,少量白细胞,管型等,在钩体血症症状群后期即可出现,病程10天左右即趋于正常,重者发生肾功能不全,多在黄疸高峰时出现 , 表现为尿少 , 尿色深黄,尿中蛋白质量多 , 有管型,显微镜或肉眼血尿,或发生无尿 , 常持续4~8天,有时可长达10天以上,血中非蛋白氮,尿素氮 , 肌酸酐增高,也多在病期10天左右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有时肾功能不全可早在黄疸出血前即发生,随黄疸加深而日趋严重 , 可发生酸中毒,尿毒症 , 甚至昏迷 。
(4)肾衰竭型:单纯的肾衰竭型钩体病极为少见 , 在钩体病急性期出现少量蛋白尿,红细胞,白细胞或管型是较普遍的现象,如蛋白尿,血尿与管型都极明显,且有氮质血症 , 但无黄疸者,则称为钩体病的肾衰竭型,可出现少尿,无尿 , 尿毒症,酸中毒,昏迷等临床表现 。
患者少尿或无尿常发生于病程的第1周内,多发生于休克后,持续时间长短不等 , 长者可达10天或更长,短者仅1~2天 , 本型患者一般预后良好 , 多数患者通过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而康复,不留后遗损害,少数重症患者在少尿,无尿期可并发肺水肿,高钾血症,高磷低钙血症等,可因高钾血症,尿毒症,酸中毒,昏迷致死,在多尿期可并发低钾血症,肺及泌尿道感染等 。
(5)脑膜脑炎型:一般在钩体病发病数日后 , 即出现脑膜刺激症状,如严重头痛,烦躁不安,嗜睡神志不清,谵妄,瘫痪等脑炎症状,重症可有昏迷,抽搐,急性脑水肿,脑疝及呼吸衰竭等,脑脊液检查压力增高,蛋白质增加 , 白细胞数一般在0.5×109/L以内,以淋巴细胞为主,糖正常或略有减少,氯化物多正常,脑脊液分离出钩体的阳性率较高,以脑膜炎症状群为主者称脑膜炎型,病情较轻 , 预后较好,以脑炎或脑膜脑炎症状群为主者,称脑炎型或脑膜脑炎型,一般病情较重 , 预后较差 。
在钩体病发展过程中,有时不能截然划分上述各型,各型主要症状可相互转化或同时存在,如肺弥漫性出血或脑膜炎症状也可在其他型出现 。
3.后期
为恢复期或后发症期 , 一般是起病10天以后,多数患者热退后各种症状逐渐消失,趋于痊愈 , 少数患者退热后约经数日到3个月或更长些的时间内,可再次出现症状,称后发症 , 较常见者有以下几种 。
(1)后发热:急性期发热经治疗或自然下降后 , 发热再次出现,一般多于体温下降正常1~5天后出现,大多在38℃左右,但不论是否用过青霉素治疗 , 均可在1~3天内退热,约半数患者外周血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有时可伴有脑膜炎,虹膜睫状体炎 , 胫前热等,也可在青霉素持续治疗中发生,与青霉素剂量,疗程关系不大 。
极个别患者 , 在起病18天左右,继后发热之后,出现第三次发热,3~5天自然退去 , 后发热主要与人体迟发超敏反应有关,但也可能是短期复发 。
(2)眼后发症:眼后发症在我国北方本病流行时常见,南方较少,这多与流行菌群有关 , 北方主要是波摩那群流行,但黄疸出血群亦可引起,眼后发症多于急性期退热后1周至1个月左右出现 , 可表现为巩膜外层炎,球后视神经炎,玻璃体浑浊,葡萄膜炎等,但以葡萄膜炎为常见 。
①虹膜睫状炎:表现为视力障碍,眼部疼痛,畏光,流泪等,检查可见睫状体充血,瞳孔缩小,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房水浑浊,虹膜后粘连,睫状部压痛 , 玻璃体浑浊等 。
②脉络膜炎:以视力障碍为主 , 有时可感到眼前有黑点浮动,或视觉中心暗点,检查可发现视网膜静脉充盈,视网膜水肿和有渗出物,视盘充血及边界模糊,玻璃体浑浊等 。
③葡萄膜炎:兼有虹膜睫状体炎和脉络膜炎的表现,大多病情较重,迁延时久,视力常有严重障碍,可降到0.1以下,瞳孔不易扩大 , 玻璃体浑浊亦较重,因而检查眼底相当困难 。
以上是对于钩端螺旋体病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 , 下面再看下钩端螺旋体病并发症,钩端螺旋体病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
钩端螺旋体病常见并发症:
心肌炎、溶血性贫血
一、并发病症
并发症有心肌炎、肺弥漫性出血、溶血性贫血、肾衰竭等疾病 。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钩端螺旋体病症状,钩端螺旋体病并发症方面内容的介绍 , 更多疾病相关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钩端螺旋体病”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钩端螺旋体病的症状,钩端螺旋体病的早期症状,并发症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