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爸爸妈妈们有没有发现 , 在宝宝成长到6、7个月时,宝宝已经开始有了对陌生人、陌生环境的恐惧 , 只要爸爸妈妈一旦不在身边,就会开启大哭模式 。对此 , 我们可能会认为孩子是怕生,胆小 。但是你知道吗?这是宝贝成长中重要的一步——分离焦虑 , 究竟什么是分离焦虑呢?小编今日为您解答 。
一、什么是分离焦虑
当孩子长到6-7个月以后,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开始害怕陌生人,而且当他们与妈妈或其他亲人分开时 , 还表现出明显的不高兴 。例如,正抓住小床围栏站着的10个月的培培看见妈妈穿上衣服、拿起挎包要出去买东西时 , 就会哭起来 。在同样场景下,用不着围栏的15个月的娜娜就会跑过去搂住妈妈 , 或者起码也要跟她到门口 。如果妈妈关上门走出去,她就会放声大哭 。这种反应就是婴儿的分离焦虑 。心理学研究证明,分离焦虑一般出现在一周岁之前(此时婴儿正在形成最初的社会性依恋),在14-20周时达到顶峰,然后在整个婴儿期和学前期,其强度逐渐减弱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被养育的儿童,最早出现分离焦虑的时间也不尽相同,北美和欧洲婴儿一般在6-7个月出现这种行为,而有些国家的儿童,如非洲乌干达和一些亚洲国家的婴儿在5-6个月时就出现与母亲分离时的焦虑 。原因何在?和典型的西方文化相比,这些国家的婴儿与他们的母亲有更多的亲密接触 。他们跟妈妈一起睡觉,母乳喂养的时间比西方儿童长,和母亲形影不离,他们常常骑在妈妈身上或被棉绳绑在妈妈身后 。和妈妈分离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大事,所以他们才很早地表现出这种分离焦虑 。
二、陌生人焦虑与分离焦虑
陌生人焦虑和分离焦虑产生在同一时间,也就是婴儿形成最初的社会性依恋之时,它是婴儿的认知能力和情绪发展的必然产物 。为什么刚刚开始体验到爱的欢乐的婴儿,现在突然又被恐惧的痛苦所侵扰呢?
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婴儿可能是从他们的亲人那里学会害怕分离的,因为当亲人离开时,他们的一些不舒适感(如饥饿、湿尿布和疼痛)就会增多或加剧 。换言之 , 婴儿会把痛苦的延长或加剧同亲人的不在场联系起来,因此当亲人要离开时,就表现出他们的"条件性"焦虑 。
另一些心理学家从行为学角度解释这种现象:自然界的很多事件预告着即将发生的危险迹象 。当一些情境经常地与危险相联结时,通过物种的长期演化,对这些情境的恐惧与回避就成为与生俱来的本能,这种本能可以作为一种"生物学的程序",通过遗传传给下一代 。处在这些事件中的婴儿就会按照事先编好的程序害怕陌生人、陌生环境,以及和熟人分离后的"陌生场面" 。但这种程序性的对陌生事物的恐惧在出生时还没表现出来,因为新生儿的认知能力是很不成熟的,他们需要时间去辨认什么是"熟悉的",并且把这些人、物体和事件与不熟悉的事物区分开来 。然而一旦这种辨别成为可能,婴儿身上那种由遗传获得的"对不熟悉事物的恐惧"就会迅速表现出来 。婴儿满一岁以后 , 陌生人焦虑和分离焦虑就变得不那么强烈,以致于他们会主动与亲人分离,并且在妈妈离开房间后能够容忍陌生人的存在,这是因为 , 婴儿开始把依恋对象作为一个安全基地,这一基地激发了他们的第二种预先编好程序的行为──探究环境 。当婴儿冒险离开安全基地进行探究时 , 他们发现好多新奇的刺激(包括友好的陌生人)都非常有趣,非常好玩 。
一项有趣的心理学实验发现,一组10个月的婴儿愿意离开他们的妈妈,冒险进入一个陌生房间,为了在那儿玩 。而同样是10个月龄的第二组婴儿 , 当他们被放在这个同样的陌生房间、并看到他们的妈妈离去时,多数都哭起来 。这说明,第一组婴儿在陌生环境里并没有感到不舒适,因为他们知道妈妈在哪里并把她作为一个安全基地去探究别的新环境 。
还有一些心理学家从认知发展的角度解释这种现象 。他们认为,陌生人焦虑是婴儿知觉发展和认知发展的自然结果 。6-8个月的婴儿头脑中已形成了关于熟人面孔的稳定"图式"(即对亲人面孔的稳定、准确的记忆),而生人面孔这时成了与熟人面孔不同的导致恐惧的潜在刺激物 。这一年龄的婴儿在产生陌生人恐惧之前,常常凝视着陌生人 。这种短暂的凝视不是恐惧引起的"惊呆",而是一个认识过程:他(她)是谁?这个面孔和他熟悉的那些面孔是不是一样?原来熟悉的亲人的面孔到哪儿去了?当他们不能回答这些问题时,就会对陌生人产生警觉,同时用哭声来召唤熟人 。随着婴儿的成熟 , 他们见到的陌生人越来越多,他们关于人的面孔的图式也越来越泛化 。因此,两岁的婴儿见到陌生人的面孔就不再感到烦恼,因为他们知道,这些人无非是一些所谓"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之类,他们都很友好,并没有什么危险 。
在能够认识熟人面孔的同时,婴儿还形成了关于熟人可能在哪里的图式 。婴儿可能形成了关于"熟悉的面孔在熟悉的地方"的图式 。婴儿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地与他们的妈妈分离,并且一般地并不抗议这种短暂的分离 。例如,妈妈把十个月的儿子放在客厅的地板上 , 自己进了厨房,孩子可能会停止游戏,看着她往哪儿走,然后又继续玩他的游戏,并不因妈妈离开而提出抗议 。这是因为孩子知道他妈妈去了哪儿;就是说,他在此之前已经形成了"妈妈进厨房"的图式 。但是假如妈妈穿上衣服,装起钱包,走向大门口,孩子就不知道妈妈要到什么地方去 , 因此哭起来 。就是说,如果婴儿理解不了不在场的亲人去了什么地方或他们什么时候能回来,他们就会产生分离焦虑 。
【什么是分离焦虑】不管对陌生人焦虑和分离焦虑怎样解释 , 大多数心理学都认为,婴儿身上出现的这种情绪体验对儿童将来的心理发展有长期影响 。早在本世纪初,弗洛伊德就提出,母婴之间稳定的情绪联系的建立,对于社会性与个性的正常发展来说 , 是绝对必要的,这一观点后来获得了行为学家约翰·鲍尔贝和当代最著名的精神分析理论家埃里克森的赞同 。埃里克森认为,早期情绪依恋向婴儿提供了一种基本的信任感 , 它使儿童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与别人建立起密切的感情联系 。以研究黑猩猩著称的学习理论家哈里·哈洛和以研究人类学习著称的罗伯特·西尔斯则认为,与母亲的密切联系使婴儿习得了全套的社会技能,使他们能够卓有成效地、恰当地同其他社会成员交往 。
什么是分离焦虑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浙江是几线城市
- 烟缸为什么不能倒水
- 霉变原因是什么
- 油然而生的油是哪个油
- 被核辐射死的为什么不能火化
- ui设计是什么
- 改色膜伤车漆吗
- 2 qs认证是什么意思
- 梦见赛跑是什么意思 梦到赛跑预示着什么
- 四种长寿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