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带领孩子走出胆怯心理?


如何带领孩子走出胆怯心理?

文章插图
很多七、八岁的孩子,性格胆怯,内向 。在公众场合显得畏缩 , 胆小 , 拘谨,怕生,不爱说话 。这是比较普遍的问题 。偏偏我儿子也是这样 。不能说没有遗传因素的先天影响 , 为此,我在改变孩子性格胆怯方面,我确实动了不少脑筋 。以下就是我在孩子身上使用过的教育方法,并配以点评式的总结,希望能给更多的家长以实际帮助 。
◆不敢问路 。
方法:设想最坏结果 。
一次,我和孩子来到陌生的城市 。为了锻炼孩子的胆量,我有意叫他去问路 。孩子说他不敢 。我问为什么不敢,他就是不说 。我不勉强 。我只帮他分析:“我们来设想一下,如果你问了,会出现哪些结果好吗?”孩子欣然答应 。“第一个设想:你问了 , 对方告诉了你该朝哪个方向走 。你成功了,是吗?”“是的 。”“第二个设想:你问了,对方摇头说不知道 。你没有损失什么,是吗?”“是的 。”“第三个设想:你问了 , 对方态度很不好 , 并且要臭骂你一顿,还想打你 。有可能吗?”“不可能吧,哈哈,我又没得罪他 。”孩子回答 。我进一步开导:“是啊,我们很有礼貌地请教别人问题 , 别人也会礼貌地回答我们,不管他知道不知道 。那么 , 也只有前面两种可能性,是吧?”“是的 。”“那你还怕什么?”孩子不好意思笑了 。
点评:这是退一步法 。孩子怯于问路,除了害羞、胆小以外,也很怕遭到对方的拒绝,这样他会感到很尴尬 。而帮孩子设想各种结果,尤其是最坏的结果,理清孩子的思维,让孩子知道最坏的结果是怎么样的——不过如此 。这样就消除了孩子的顾虑和担忧 。
◆ 不敢借东西
方法:模拟场景法
孩子不敢向人借东西 。比如家中的水笼头坏了,我叫他到隔壁借老虎钳,他不肯;书忘记带回来 , 叫他去借同学的,他不敢 。于是我和他来了一次模拟场景游戏 。我先当借物人 , 他当被借人 。“你好,阿姨 , 你能不能借我一个工具用一下?”“可以 。”“谢谢 。”之后,我们转换角色 , 再来一次表演 。后来,我当被借人时,故意刁难他:“不给借 。”孩子恳求道:“借给我吧 。”“凭什么借给你?”“因为我很需要……”经过了多次的场景模拟后,孩子的措辞也丰富了 , 胆子也变大了,懂得该怎么说服别人了 。后来,孩子“上演”了真实的戏了——敢借东西了 。
【如何带领孩子走出胆怯心理?】点评:这是提前演习法 。孩子不敢开口向人借东西,也因为不习惯 , 或缺少这方面的锻炼 。小孩子都喜欢做游戏,利用角色游戏来演习一番 , 一来可以从虚拟的场景向真实的场景过渡,让孩子有个适应过程 。二来给孩子提供锻炼口才的机会,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
◆总爱躲避人
方法:公共场所大声朗读
孩子在人多的地方就羞怯 , 脸红 。放学路上,专挑偏僻的小路走;路上遇到不熟悉的同学,把脸扭一边去,匆匆擦肩而过 。于是我决定和孩子在有人的地方带上书朗读 。和他商定每天每人朗读10分钟 。第一天,我选择的是中午,因为中午游人少 。我们各自拿上书来到附近的草地上坐着 。开始我带头大声朗读 。10分钟后,轮到孩子读了,他不敢 。因为周围有三三两两的游人 。我说你先小声读也行 。于是他很小声地读了起来,时不时还用眼角余光扫视周围,看别人有没有注意他 。读完10分钟后,我给予了高度的表扬 。第二天,我们照旧按计划进行,孩子还是很小声,我鼓励他,要求比昨天大声一点点 。孩子答应了 。计划顺利完成 。第三天,第四天……我延长了朗读的时间,也要求朗读声音渐渐加大 。孩子习惯了天天来朗读,渐渐的也不再那么害怕了 。不管身边人来人往,如入无人之境 , 照旧朗读 。
点评:这在心理学上叫抗过敏法 。越是害怕陌生事物 , 越要想法多接近它 。一点点接触,渐渐靠近,让当初的敏感度变低,渐渐地去适应,去习惯 。训练时一定要先把标准放低,在孩子能接受的程度下,再一步步加大难度,并持之以恒,终见效果 。
◆不敢上台演讲 。
方法:想像自己最优秀 。
一年级开学的时候 , 孩子的班上要选班干部,入选者要上讲台演讲 。孩子忧愁地说:“妈妈,我害怕 。”“为什么怕?”“因为台下全班同学的眼睛盯着我,一想到这里我就紧张 。”“哦,这样吧,你想像台下的人全是一群土豆,他们没有耳朵听不到你说,也没有眼睛看不到在讲 。只会傻傻的蹲在那儿 。”“哈哈,妈妈怎么把人想成土豆 , 真可笑!”孩子大笑 。我又说:“你可以想像自己是最了不起的人 。别人都没你行 。”“嗯 , 试试 。”孩子那天演讲回来,我问他感受如何?孩子说:“开始有点紧张,后来讲着讲着就不紧张了 。”“是用了我教你的方法吗?”“开始是这样想了,我当我是张老师,在给学生做报告!”呵呵,原来孩子很敬佩张老师,张老师在他眼里是很优秀的 。把自己想象成他了 。
点评:这是抬高自己法 。孩子缺少自信,可先尝试用假想的方式从心理上把孩子武装起来 。或想象自己是最棒、最优秀的人,别人都不如自己,或想象别人不在乎自己,或想象自己是最佩服的人 。
◆不敢举手发言
方法:向孩子示弱 。
孩子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被叫到了也是扭扭捏捏站起来小声地回答 。一次,我有意和他聊起我的学生时代的事:“我班上呀 , 有一位同学非常非常胆小 。”“怎么胆小了?”孩子竖起了耳朵 。“他好象很怕,笔没带也不敢向其他同学借一支来用;书没带也不敢向同桌借来看;也不敢到店里去买东西……”我例举了一大串关于胆小怯懦的例子(这些是他不会出现的现象) 。“哎,这么胆小!我就敢!”孩子似乎骄傲着 。我又谈到了自己:“妈妈上初一的时候呀,比你还胆?。阈挪恍?”“真的?”“是呀 , 我怕毛毛虫 , 怕黑 , 怕举手发言,怕…….”“你上初中了还怕?你怎么给我还胆小?”孩子呵呵地笑了起来 。“是呀,你比妈妈一倍,你都不会怕的是吧?”“不,我比你强……强10倍……..”孩子做了一个鬼脸 。
点评:这是激发自信法 。自卑感强的孩子之所以自卑,是因为周围的强大因素包围了他,这些因素从心理上战胜了他 。他所见所思的是比他强的人或事 。如果给他提供一个比他更弱小更低的参照物,比出他的优势,那么就会激发孩子的好胜心和上进心 。

如何带领孩子走出胆怯心理?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