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另眼看“煎饼人”


心理学另眼看“煎饼人”

文章插图
煎饼人,指力求在各个不同领域都至少获得一些基本的操作知识 , 却又不能精通的人 。随着网络和各种信息渠道的发展,他们不再将精力专注于某一个感兴趣的领域,而是让自己的关注点 , 浅浅地散布在一个很大的范围 。个人的内部涵养 , 慢慢被网络上“快速化”阅读、及快生活所稀释,就像煎饼一样薄而大 。新一代的“煎饼人” 就像谚语里说的“门门通 , 门门松” 。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煎饼人”?
调查结果显示,54.1%的人认为是“人们越来越浮躁,很少深入读书思考”;53.9%的人认为是“各种信息渠道发达,获得答案方便快捷”;46.7%的人认为是“应试教育下培养出的学生没有独立和深度思考能力”;30.0%的人认为是“虚荣心作怪 , 懂得多有面子”;28.8%的人认为是“社会上专才不吃香”;20.4%的人认为是“人们爱好庞杂” 。
“煎饼人”越来越多,和网络不无关系,百度和谷歌一下便知天下事,自然有些人再懒得思维 。况且,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很多人选择上网释放压力 , 逃避现实 , 在网络信息的大潮中 , 不少人“随波逐流”,只关注最热最新的消息 。许多人成为“煎饼人”,还源于拜金主义带来的社会浮躁 。人们忙于逐利 , 很难沉下心来阅读思考 。同时,社会交往的庸俗化,商业原则对于各个领域的渗透,也使得人们需要更宽泛的话题来维系关系 。
塔夫茨大学的心理学家玛雅妮·沃尔夫写了一本《普鲁斯特与鱿鱼:阅读思维的科学与故事》,她说将“效率”和“直接”置于一切之上的新阅读风格 , 或会降低进行深度阅读的能力 。印刷术令阅读长且复杂的作品成为家常之事,如今的互联网技术下的网络阅读时,人们更像是一种纯粹的信息解码器,而人类所具有的对文字的理解力、心无旁骛地深度阅读时所产生的丰富的联想,在很大程度上都流失掉了 。
“煎饼人”越来越多会有什么影响?
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煎饼人”,绝对让人忧虑 。调查中,针对“煎饼人”增多趋势,54.5%的人担心“人们思维趋简单化,社会创造力将减弱”;51.5%的人担心“人们会变得越来越浅薄,不利于文化传承”;48.7%的人担心“会加重社会浮躁之风”;33.1%的人担心“人们趋于浅交往”;25.2%的人表示“会使青年人过分沉迷流行文化” 。此外,也有36.3%的人认为“煎饼人”知识面广阔,可以快速判断各种信息 。
“煎饼人”算不算人才?在当前这个即时信息时代,“煎饼人”这个词很大程度上被看作是一个贬义词 。在几秒内获得稀缺信息的能力可能是社会发展积极的一方面,但同时也会让一些人不愿意深究某一个感兴趣的主题 。结果这一代信息过量的“煎饼人”可能会对流行文化过分沉迷 , 而对人类历史的更广泛领域却鲜有兴致 。但是做“煎饼人”也有一个优势,就是在处理复杂问题时,因为知识面广阔 , 可以很快地判断各种信息而接近关键点,最终找出适合各方的解决方法 。
“煎饼人”增多于社会真的有害吗?从心理学的角度,我们该怎么看待“煎饼人”这一调查及其结果呢?
心理另眼:什么样的人是“煎饼人”?
——广博不一定是“煎饼人”
调查中涉及你觉得自己是“煎饼人”吗?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煎饼人”?你觉得做“煎饼人”利弊如何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
对于这一网络研究结论,心理咨询师古淑青认为,首先需要看的是“煎饼人”的涵义 , 但目前很难给出一个科学严谨的定义 。古淑青认为,虽然有27.7%的人承认自己就是煎饼人,但他们不见得就是煎饼人 。“我认为的煎饼人应该指的是没有目标 , 没有专业功底的人 。看似知道得很多,却没有自己的专业领域,没有自我独有、想要进一步深入了解的空间 。”
古淑青举例,比如说一个没有目标的人,通常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网络上,广博只是外在的表现,这样的人应该才能算“煎饼人” 。“我不觉得现在煎饼人比过去多,也不觉得广博的人就是煎饼人 。”
心理另眼:“煎饼人”真的越来越多?
——对调查结果的认知偏差
可见“煎饼人”之所以越来越多 , 可能与大家对这种调查的认知存在偏差有关 。
心理专家说 , 这样的调查问卷其实调查的是人们的主观感受,对于没有科学严谨定义的内容进行主观评判,将会导致这个结果涵盖的群体范围很大 。
“看一个问卷的结果 , 我们要结合答卷群体的具体情况,比如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经济状况等因素 。要了解这些因素会给答题人带来怎样的影响,哪些答案是暂时性的、情绪性的,哪些因素是稳定的 。这样看待调查结果才比较合理,也才有其意义 。如果想更进一步了解深层心理因素的影响,还需要结合个别访谈等其他研究方法 。”古淑青说 。
【心理学另眼看“煎饼人”】

心理学另眼看“煎饼人”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