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功能紊乱的症状


胆道功能紊乱的症状

文章插图

胆道功能紊乱的症状
1、胆道功能紊乱的症状
胆道疾病的核心症状为疼痛 。疼痛可源于扩张的胆总管,但疼痛感觉常位于上腹部及右季肋下,亦可位于胸骨下段、肩胛间区,甚至背部下方 。疼痛和饮食无关,但亦可在餐后出现 。疼痛也有可能由于Oddi括约肌痉挛所致,其性质和部位与胆绞痛很相似,但发作时间较短,仅数分钟至半小时,发作次数较多,一天多次;发作和精神因素如忧虑、紧张、情绪不稳定等有关 。
消化不良症状包括食欲减退、嗳气、上腹胀满感及其他上腹部不适症状 。
表现为对脂肪食物的耐受性降低 。部分患者对煎炸食品或高脂饮食不能耐受,并可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
上腹部或右上腹部压痛,Murphy征可呈阳性 。一般认为它和胆管内压力增加以及胆管炎症有关 。
2、胆道功能紊乱的疾病诊断
胆总管下段结石
需与乳头括约肌痉挛和牵涉到胆总管的器质性病变进行鉴别 。可通过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经皮经肝胆管造影(PTC)检查进行鉴别 。
胆囊(管)结石
可导致胆囊扩张,需与高张性胆囊和低动性胆囊进行鉴别 。影像学诊断(B超、CT及MRI)可发现胆囊(管)结石,从而确诊 。
乏特壶腹周围炎症及感染
其表现可与Oddi括约肌张力增高类似,但多可经内镜检查加以确诊 。
壶腹周围及胰头肿瘤
可通过B超、内镜检查、PTC等影像学检查及手术探查与Oddi括约肌张力增高区分开来 。
3、胆囊和胆道系统的生理功能
储存胆汁:一个饥饿的人(即非消化期间),胆汁储存在胆囊内,当消化需要的时候,再由胆囊排出,所以胆囊被称为“胆汁仓库” 。同时又起到缓冲胆道压力的作用 。
浓缩胆汁:金黄色碱性肝胆汁中的大部分水和电解质,由胆囊黏膜吸收返回到血液,留下胆汁中有效成分储存在胆囊内,变成棕黄色或墨绿色呈弱酸性的胆囊胆汁 。
分泌粘液:胆囊黏膜每天能分泌稠厚的黏液20ml,保护胆道黏膜,不受浓缩胆汁的侵蚀和溶解 。
排空:进食3~5min后,食物经十二指肠,刺激十二指肠黏膜,产生一种激素叫缩胆囊素,使胆囊收缩,将胆囊内胆汁立即排入十二指肠,以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在排出胆汁同时,也将胆道内的细菌与胆汁一起排出体外 。
胆道疾病者饮食注意事项
患胆道病者在饮食上宜吃青菜、萝卜等素淡、低脂肪的食物,以帮助脂肪的消化与吸收 。食物以炖、烩、蒸、煮为好,忌用油煎、油炸,以清淡、柔软为宜 。胆道病人应需严格控制高脂肪与高胆固醇的食物 。诸如肥肉、内脏、蛋黄、鱼卵、虾皮、乌贼鱼及其他油腻食物 。酒类可刺激胃分泌盐酸,从而刺激肿囊收缩与胰腺分泌,也应忌食 。
胆道病患者的食物以米面、豆制品、新鲜蔬菜、菌藻类食物、少量植物油、瘦肉与去脂肪奶粉为好 。每日饮食中植物油应控制在20克以内,蛋白质不超过100克,脂肪应低于40克 。在恢复期间,可少量食用低胆固醇食物,如猪、牛、羊的瘦肉、兔肉以及牛乳、酸奶、鸭肉、鲫鱼、鲤鱼等低脂类食物 。
低脂肪饮食是治疗胆道疾病的关键性措施之一 。凡是油腻食物、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以及酒类,均应列为禁忌的食物,避免食用 。

怎样预防胆道疾病
生活规律
人体胆囊的功能是与我们的起居规律相适应的,如果我们的生活没有规律,工作压力大,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胆囊的功能紊乱,引起胆囊疾病 。
健康饮食
胆囊的主要作用是参与食物的消化,特别是脂肪类物质的消化 。我们吃的脂肪类食物过多,就会加重胆囊的负担 。要注意饮食有规律,一日三餐,定时定量 。长期不吃早餐或者晚上吃消夜,对胆囊都非常不利 。
食物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脂肪的比例要适当,以3∶2∶1的比例为宜 。尽量选择低胆固醇、高纤维素、蛋白质适量、维生素丰富的食物 。
加强运动
【胆道功能紊乱的症状】运动对胆囊有震动作用,比如慢跑、快走、游泳等 。这种震动会使吸附在胆囊壁上的沉积物脱落,随胆汁排出 。并且运动还可以消耗体内的脂类,比如脂肪、胆固醇等,有效减少胆汁中胆固醇的含量 。

胆道功能紊乱的症状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