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太极基本步法

以杨式太极拳的架子为例的步型如下所示:
1、站立步——两脚开立,膝盖伸直,两脚尖垂直于前面 。意念百会穴、檀中穴、会阴穴联成一线垂直于地,从上往下松到脚底 。比如拳架“预备式”、“收式”的步型就是站立步 。
2、平行步——也叫开立步 。两脚开立,宽距不宜过肩 。膝微屈 , 两脚尖微外撇 。两脚距离与肩同宽 , 松腰坐胯,含胸拔背 。比如拳架“十字手”、“云手”的步型就有平行步 。
3、弓步——前面实腿全脚着地屈膝前弓,膝盖不可过脚尖,前腿应该“膝尖不过脚踝”,以膝盖垂直于地面为较好,以保持住膝后弯处的圆滑平顺 。后面虚腿自然伸直 , 脚尖内扣朝斜方向大约45° 。前面实脚承重七成,后面虚脚承重三成 。前腿要松腰落胯,后腿要松腰塌胯,身正势稳 。前后脚距离的宽度是20至30厘米,不能站成一条直线 。比如拳架“搂膝拗步”、“搬拦捶”的步型就有弓步 。弓步的虚实转换值得注意,前脚用劲就是前脚为实 , 后脚用劲就是后脚为实 。
4、侧身弓步——实腿屈膝下蹲,以膝盖垂直于地面为较好,另一虚腿向体侧伸出,自然伸直 , 脚尖内扣朝斜方向大约45° 。前面实脚承重七成,后面虚脚承重三成 。前腿要松腰落胯,后腿要松腰塌胯 。前后脚距离的宽度是15至25厘米 。如拳架“单鞭”、“扇通臂”的步型就有侧弓步 。
5、似丁非八的弓步——杨氏太极拳名家牛春明指出:一是要有“似丁非八”(既不像“丁”又不像“八” , 若说像“丁”字则角度不够,若说像“八”字则角度又过大)之角度,以脚跟为准 , 前后两脚夹角应为45度;二是左右两脚横距约肩宽;三是前后两脚距离约两肩宽;四是弓步的弓腿之小胫必须中正(即小腿与地面垂直) , 最多不能超过脚尖;、五是后脚之蹬腿要蹬直,但不能僵直 , 脚掌要全面着地 。
6、虚步——实腿屈膝支撑 , 另一虚腿脚尖点地 。后面实脚承重八至九成,前面虚脚承重一至二成 。含胸拔背,松腰塌胯 。后腿坐实,前脚虚到能踢出去 。比如拳架“白鹤亮翅”、“上步七星捶”的步型就有虚步 。
7、川字步——后面实腿屈膝下蹲 , 身往下沉,松腰塌胯的坐稳 。后面实脚承重七成,脚尖内扣朝斜方向大约40°,髋骨尖、膝尖、脚尖上下同向;前面虚脚承重三成,跟点地,脚尖略提起 。两脚相距大约半步,上身正直 。气一吸在脊背,一呼沉于下丹田 。比如拳架“提手上势”、“手挥琵琶”的步型就有川字步 。
8、丁步——实腿屈膝半蹲,重心在屈膝腿上,脚尖内扣朝斜方向大约40° , 髋骨尖、膝尖、脚尖上下同向 。另一虚腿以脚前掌着地点于支撑腿脚侧 。实脚承重八成 , 虚脚承重二成 。松腰塌胯,注意两腿不用夹裆 。比如拳架“海底针”的步型就有丁步 。
9、马步——两脚平行开立,相距约三脚宽;两腿屈膝下蹲 , 尾椎不宜低于膝弯,否则会影响力量传递 。大腿稍高于水平,上体正直,松腰塌胯,虚领顶劲,开胯圆裆 。两脚内扣 , 脚尖朝前,两膝扣中展 。比如拳架“云手”的步型就有马步 。
10、半马步——身体正面与前脚尖同向朝前 , 后脚横向外撇40至45度 。两脚纵向相距大约2至3个脚长,两脚横向相距15至20厘米 。前面虚脚承重四成,后面实脚承重六成 。松腰塌胯,虚领顶劲 , 松胯圆裆,身正势稳 。比如拳架“揽雀尾”按势的步型就有半马步 。
11、不丁不八的半马步——也称不丁不八步 , 介于丁字步与八字步之间,既不像丁字步,也不像八字步,属于两不像步型 。前脚内扣约30至40度,后脚横向外撇40至45度 。前面虚脚承重四成,是虚中有实的态势;后面实脚承重六成 。是实中有虚的态势 。不丁不八的半马步,不正身向前不侧身向前,收吸腹股沟的效果较好,松腰合胯亦较好 , 促使劲畅根稳 。比如拳架“上势”、合劲桩的步型就有丁八步 。
12、倒插步——两脚相距大约45至65厘米,重心移至前面实腿支撑 , 另一后面虚腿向支撑腿后横迈一步,前脚掌着地,脚跟踮起,支撑脚全脚着地,脚尖外撇,膝部屈弓 。左脚在前,称为左交倒插步,右脚在前,称为右倒插步 。七分重心在前脚,三分重心在后脚 。松开两脚腹股沟,身势沉下来 。比如拳架“搬拦捶”、“披身左踢脚”的过渡动作步型就有倒插步 。
【杨氏太极基本步法】13、仆步——实腿弓膝塌劲,身体重心在实腿 , 承重七至八成;虚腿伸直或微弯(伸直或微弯视各人腿之柔功而定,以姿势自然为好)下仆,全脚掌着地 。松开实腿腹股沟沉下来,虚领顶劲 , 松腰塌胯,松胸松腹 。注意的是两脚跟不可离地 。比如拳架“抽身下势”的步型就有仆步

杨氏太极基本步法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