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动脉压迫综合征与腹主动脉瘤的鉴别


腹腔动脉压迫综合征与腹主动脉瘤的鉴别

文章插图
导读:腹腔动脉压迫综合征(CeliacAxisCompressionSyndrome),是指由于腹腔动脉局限性狭窄,引起的内脏缺血,临床上表现为上腹部间歇性钝痛伴恶心、呕吐或腹泻为主的一组症状群 。……
腹腔动脉压迫综合征(Celiac Axis Compression Syndrome),是指由于腹腔动脉局限性狭窄,引起的内脏缺血,临床上表现为上腹部间歇性钝痛伴恶心、呕吐或腹泻为主的一组症状群 。本征亦称 Marable Syndrome 。多见于年轻女性 。
【腹腔动脉压迫综合征与腹主动脉瘤的鉴别】临床表现无特异对未明原因的上腹痛尤其是妇女应考虑到本病 。诊断主要靠腹腔动脉造影 。如腹腔动脉造影显示局限性狭窄时即可诊断 。B型超声、CT检查和磁共振(MRI)检查发现瘤体的大小和范围,可帮助诊断 。
多见于年轻妇女 。主要表现为与饮食无关的间歇性上腹部疼痛,以钝痛为主,可伴有恶心、呕吐或腹泻等非特异性胃肠道症状 。上腹部可听到较响亮的收缩期吹风样杂音,不向下传导 。少数患者可无症状 。
【鉴别诊断】
需与腹主动脉瘤鉴别,腹主动脉瘤多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主要发生于肾动脉分支以下,常呈梭状扩大 , 破裂前常无明显症状 。
腹主动脉瘤是腹主动脉壁的扩张膨出 。腹主动脉瘤发生后可逐渐增大,最后破裂出血,导致病人死亡 。
腹主动脉瘤主要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常伴有高血压病和心脏疾?。?但年轻人也偶尔可见 。男性多于女性 。腹主动脉瘤的发生主要与动脉硬化有关,其它少见原因是主动脉先天发育不良、梅毒、创伤、感染、大动脉炎、Marfan综合征等 。腹主动脉瘤在西方国家的发病率较高,在我国 , 随着人们生活和膳食习惯的变化,其发病率也逐年升高 。
正常成人腹主动脉的直径为1.6cm~2.0cm,当腹主动脉扩张膨胀至2c m 以上时,即可诊断为腹主动脉瘤 。在一般情况下,腹主动脉瘤无明显的临床症状 。大多数病人在作其它检查或自己在偶然中发现 。其典型的表现为:腹部搏动性肿块 。当瘤体不断增大,压迫周围组织或器官时,可能出现腹部不适、腹痛、腰背部疼痛,甚至出现肠梗阻症状(腹胀、腹痛和呕吐) 。腹主动脉濒临破裂或破裂时,病人可出现明显甚至剧烈的腹痛及腰背部疼痛 , 伴有休克症状,常被误诊为急性胰腺炎以及其它急腹症而延误了治疗 。
诊断腹主动脉瘤除了临床表现外,最简单经济的方法为B超检查 。B超可发现动脉瘤瘤体的大小、范围,瘤腔内有无血栓等,为一种非常方便有效的检查手段 。对于那些由于某些原因不能或暂时不能手术的病人,使用 B超定期进行随访检查是非常有价值的 。除B超外,CT和MRI(磁共振)也是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方法 。它们除了可明确瘤体的大小及范围外 , 还可以明确动脉瘤是否累及髂动脉 , 动脉瘤与双侧肾动脉的关系 , 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依据 。动脉造影对诊断腹主动脉瘤的意义不大,因为瘤腔内常有附壁血栓 , 以致造影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 。尽管如此 , 动脉造影对于制定手术方案还是有一定帮助的 。
腹主动脉瘤一旦明确诊断后,应考虑手术治疗 。由于腹主动脉瘤是动脉壁变性薄弱后的膨胀增粗,是一种不可逆的病变,其发展结果是增大、破裂,常导致死亡 。据统计,瘤体直径增大到7cm以上时 , 死亡率可高达7 0~80% 。在诊断为腹主动脉瘤而未手术的病人中,1年内因腹主动脉瘤破裂而死亡者约为15%,2年内约为30% , 5年内约为60% , 8年后无一例存活 。同时主动脉瘤壁上的附壁血栓可能脱落 , 出现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严重时导致截肢或死亡 。所以,对于腹主动脉瘤的病人,瘤体直径在5cm以上者原则上均应手术 。一旦有疼痛症状 , 趋向破裂者,或瘤体压迫邻近组织或形成夹层者,均应尽早手术治疗 。如病人有严重的心肺疾患等手术禁忌证而不能手术时,内科治疗控制血压,消除紧张情绪以及适当的卧床休息,对于防止瘤体破裂是有一定帮助的 。

腹腔动脉压迫综合征与腹主动脉瘤的鉴别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