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导读: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已成为高收入国家儿童致盲的首位原因 。这一问题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高度重视 。……
林先生两口子一年前喜添男?。?夫妻俩为了这宝贝儿子倾注了不少的心血 。虽说早产两个月,但孩子还是被养得白白胖胖,招人喜欢 。但不知为什么,这孩子总有点不对劲 。都快一岁半了,还不会辨认爸爸妈妈,不会抓玩具,但却经常用手抓眼睛 。这些异常的现象开始并没有引起夫妇俩的注意 。直到最近,他们发现宝宝的眼睛里长出了两个白点,夫妇俩这才感觉事情不妙,赶紧抱上宝宝去了医院 。在给宝宝测试视力时,医生发现宝宝的眼睛左右摆动,不能注视物体,眼底检查和超声波探察发现宝宝两眼内各有一处异常病变 。医生还从他们夫妇处了解到:宝宝是个早产儿 , 体重不足1500克 , 又遇难产,经过吸氧并在温箱内抢救10天才转危为安 。根据这些情况,医生肯定地说:"你们的孩子患的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今后很可能会看不见东西 。"这句话犹如五雷轰顶,吓懵了林先生两口子 。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已成为高收入国家儿童致盲的首位原因 。这一问题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高度重视 。在我国的绝大部分地区已经相当重视,但让人遗憾的是,尚有不少初为人父为人母的年轻夫妻对新生儿眼疾认识不足,不注意早期观察 。
为什么早产儿易发生视网膜病变呢?
正常眼睛是一个球形结构 。眼球壁的最内层为视网膜,也就是我们看到物体的感光层,早产儿的视网膜血管容易出现病变,即在玻璃体内异常增殖 。这种异常结构一方面阻止了光线到达视网膜 , 影响了玻璃体的透明度 , 另一方面增殖组织会牵拉视网膜,引起视网膜的脱离 , 导致患儿失明 。正常分娩的新生儿 , 一般在妈妈怀孕后38周出生,此时眼睛内各种结构已基本发育成熟 。早产儿则不然,出生时视网膜没有发育成熟,出生后视网膜在发育过程中就很容易发生上述变化 。所以 , 这种病多发生于早产儿、低体重儿和有吸氧史的新生儿,这也是引起新生儿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 。
另外,吸氧也是危险因素之一,氧气本身是并没有毒性的 , 主要是新生儿身体对高浓度氧气的过度反应 。新生儿身体发育不完善,缺氧、低氧时,血管会像藤蔓一样向四周生长 。当外界给予充足的氧气时,血管就"懒"得生长 。一旦停氧,视网膜血管则过度增生,导致视网膜增殖性病变而失明 。但是吸氧的早产儿不一定都会发生眼底病变,即使视网膜血管有损伤 , 在早期还是可以自愈 。疾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给氧标准掌握不好,氧气浓度过高、时间过长才会诱发视网膜病变 。因此只要按照标准给氧,新生的宝宝也不会遭遇视网膜病变 。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分为五期:
依据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进程,主要分为五期:
第1、2期为观察期,早产儿视网膜血管尚未发育成熟 , 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视网膜周边血管停止生长,视网膜有血管区和无血管区形成一条分界线 。随着病情发展,分界线变宽,变厚,可形成嵴 。终止于该嵴的动脉、静脉迂曲扩张 。该期部分患儿可以自发消退,部分进入第3期,同时少部分患儿在该期需要治疗 。
第3期是最佳的治疗时期,这段时间很短,在医学上称为窗口期 。如果在此时期内使用激光进行治疗,预防新生血管形成,或使新生血管消退,疗效较好 。约有20%-25%的患儿,病情继续发展,进入第4、5期 。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早发现】第4、5期:视网膜新生血管有机化膜形成,可引起视网膜脱离 。重症者视网膜全部脱离,整个玻璃体充满白色机化组织,直达晶状体后,形成"白瞳",视力完全丧失,只能通过手术的方法做玻璃体切割或巩膜环扎,部分患者可维持一定视力,但预后较差 。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早发现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表现
- 2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早发现
- 临床上外耳道检查时常能发现什么病变?
- 肥胖离心脏病变距离有多远?
- 心血管病变 糖尿病终极杀手
- 糖尿病神经病变会引起什么
- 前列腺病变七大“警示”
- 眼底病变遗传吗
- 糖尿病人如何预防皮肤病变呢
- 视网膜脱离超声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