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药物分类表


糖尿病药物分类表

文章插图

糖尿病药物分类表
1、双胍类
此类药物能减少肝糖生成,促进肌肉等外周组织摄取葡萄糖,加速糖的无氧酵解,减少糖在肠道中的吸收 。有降脂和减少尿酸作用 。适用于2型糖尿病,尤其肥胖者应为首选药物 。制剂有①苯乙双胍;②二甲双胍 。目前最为常用的是二甲双胍 。双胍类药物罕见的严重副作用是诱发乳酸酸中毒 。
2、磺脲类
此类药物主要作用于胰岛B细胞表面的磺脲类受体,促进胰岛素分泌 。适用于胰岛B细胞尚有功能,而无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的糖尿病患者磺脲类药物如果使用不当可以导致低血糖,特别是在老年患者和肝、肾功能不全者;磺脲类药物还可以导致体重增加 。临床试验显示,磺脲类药物可以使HbA1c降低1%-2%,是目前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制定的糖尿病指南中推荐的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主要用药 。磺脲类药物有甲苯磺丁脲;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美脲等 。磺脲类药物还有一些缓释和控释剂型,例如格列齐特缓释片,格列吡嗪控释片等 。
3、苯甲酸衍生物类促泌剂
包括瑞格列奈及那格列奈 。本类药物主要通过刺激胰岛素的早期分泌而降低餐后血糖,具有吸收快、起效快和作用时间短的特点,可降低HbA1c 0.3%-1.5% 。此类药物需在餐前即刻服用,可单独使用或与其它降糖药物联合应用(磺脲类除外) 。格列奈类药物的常见副作用是低血糖和体重增加,但低血糖的发生频率和程度较磺脲类药物轻 。
4、α-糖苷酶抑制剂
能选择性作用于小肠粘膜刷状缘上的葡萄糖苷酶,抑制多糖及蔗糖分解成葡萄糖,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减少葡萄糖吸收 。能改善餐后血糖的高峰 。主要包括①阿卡波糖②伏格列波糖等 。α-糖苷酶抑制剂可使HbAlc下降0.5%-0.8%,α-糖苷酶抑制剂的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 。
5、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
通过激活核受体PPARγ,增强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如增加脂肪组织葡萄糖的吸收和转运,抑制血浆FFA释放,抑制肝糖释放,加强骨骼肌合成葡萄糖等来减轻胰岛素抵抗 。适应于以胰岛素抵抗为主的肥胖2型糖尿病 。临床试验显示,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以使HbA1c下降1.0%-1.5% 。主要包括①罗格列酮;②吡格列酮 。体重增加和水肿是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常见副作用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使用还与骨折和心衰风险增加相关 。
6、二基肽酶-VI(DPP-VI)抑制剂
DPP-IV抑制剂通过抑制二肽基肽酶-IV而减少GLP-1在体内的失活,增加GLP-1在体内的水平 。GLP-1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 。在包括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在内的临床试验显示西格列汀可降低HbA1c 1.0% 。目前国内上市的DPP-IV抑制剂为西格列汀和沙格列汀 。
口服降糖类药物须注意的事项
口服降糖类药物须注意的事项
1、降糖类药物仅仅能够帮助患者改善或调节血糖,但并不能代替饮食中的营养素发挥其特定的作用 。因此,药物应用必须饮食调节相配合,才能达到控制或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目的 。即:患者所摄入的热能或其它营养素既必须满足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又能够通过药物的作用将血糖控制在安全的范围之内 。
2、降糖类药物大部分具有一定的副作用,且必须与饮食进行特定的配合,因此在患者没有掌握其应用规律、要求和相应的控制指标之前,应在医生的指导和监控下使用 。
3、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目前认为尚不可治愈,因此需终身治疗,长期坚持非常关键 。
4、降糖类药物均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和量效性,漏服或改变剂量均可导致血糖波动 。
糖尿病人合理用药几大原则
1、按糖尿病类型选择药物
1型糖尿病患者必须终生使用胰岛素;2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运动及口服抗糖尿病药物效果不好、出现急性合并视网膜病变、尿毒症等应激状态(严重感染、急性心梗、脑卒中等)、大中型手术围手术期及围孕产期也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除上述情况外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考虑使用口服抗糖尿病药物 。
2、依患者体形选择药物
理想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5,如果实际体重超过理想体重10%,则认为体形偏胖,首选双胍类或糖苷酶抑制剂,因为该类药物有胃肠道反应和体重下降的副作用,对于超重或肥胖患者来说,正好化害为利 。
3、按高血糖类型选择药物
【糖尿病药物分类表】如果是单纯的餐后血糖高,而空腹和餐前血糖不高,则首选糖苷酶抑制剂;如果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伴有餐前血糖轻度升高,应首先考虑苯甲酸衍生物;如果空腹血糖、餐前2小时血糖高,不管是否有餐后血糖高,都应考虑用磺脲类、双胍类或噻唑烷二酮类 。

糖尿病药物分类表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