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药物的危害


糖尿病药物的危害

文章插图

糖尿病药物的危害
一般一型糖尿病患者都用于胰岛素来治疗,但是糖尿病患者不知道、如果注射过量或不正当使用对人体的危害是巨大的 。
1、胰岛素过敏
胰岛素过敏症状大致上分为局部和全身两方面:局部过敏反应一般在注射后2~12小时发生,为注射部位局部出现的红肿、瘙痒、水疱、硬结等,一般持续2小时后逐渐消退 。全身过敏反应可表现为面部和口腔黏膜水肿、呼吸困难、哮喘,重者可发生休克 。
2、低血糖
应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是很常见的,尤其在餐前和夜间,但胰岛素治疗导致的低血糖与口服降血糖药物相比常比较轻,危害性较小 。但是胰岛素引起的低血糖依旧不容忽视,有可能在毫无前兆的情况下直接导致患者昏迷或者休克死亡 。
3、体重增加
很多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岛素,随着血糖得到控制,同时发现自己的体重常有所增加,这是因为胰岛素使血糖获得控制后,尿中随之流失的葡萄糖减少了,这等于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热量损耗,导致一定程度的体重增加是可以理解的 。
4、脂肪萎缩
脂肪萎缩临床上较为少见,可分为先天性及获得性两种,注射胰岛素导致的脂肪萎缩属于后者 。患者注射胰岛素的部位可出现皮下脂肪萎缩,形成不易察觉的小凹陷,这种情况的真正成因还不十分清楚 。
【糖尿病药物的危害】
糖尿病患者不宜剧烈运动
1、糖友锻炼身体首要目的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 。可如果运动方式不当,反而会暂时性地升高血糖,使血糖波动变大 。最常见的误区就是不做预热活动,突然开始快跑、打球等 。
2、运动需要身体的能量供应,强度越大、消耗越大 。随着心率增加、心脏泵血增多,要呼吸更多的氧气,动员更多的血糖来逐渐满足机体的需要 。如果运动强度突然加大,大脑就会得到需要“大量能量”的信息,机体就会动员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快速产生大量葡萄糖,如果它们没有被及时消耗掉,血糖就会升高 。而对很多糖尿病患者而言,会因为不能及时分泌胰岛素而无法控制持续的高血糖 。
3、因此,糖尿病患者锻炼身体一定要循序渐进,先拉伸、慢跑进行热身,逐渐加大运动量 。如果在运动中交谈困难,说话时明显喘息,表示运动过量,应降低强度 。而且,运动后心率不要超过170减去年龄这一数值 。
糖尿病高危人群有哪些
糖尿病专家介绍,糖尿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发病与糖尿病家族性、不良的饮食习惯、体力活动少、大量饮酒、精神长期紧张等因素有关,高危人群的糖尿病发生率高 。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包括:
1、 与糖尿病患者有血缘关系的人,尤其是一级亲属即父母、子女及兄弟姐妹 。
2、40岁以上者,尤其是40岁以上、体重指数(即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大于25的肥胖者 。3、有高血压、冠心病、高三酰甘油、高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者(其中有一项以上异常) 。
4、有分娩特大胎儿史者 。
5、 以往曾有一次或多次出现空腹血糖异常或葡萄糖耐量减低(如餐后 2小时血糖),经复查葡萄糖耐量正常者 。
上述人群应该定期进行糖尿病有关指标的检查,及时发现血糖升高或葡萄糖耐量异常,尽早采取措施,防止及延缓糖尿病的发生 。
专家提示,糖尿病高危人群还应尽早做胰岛功能检查及定期测血糖,检测是否已进入“糖尿病前期”的亚健康状态 。这个时期的干预措施以生活方式调整为主,但必要时应根据个体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使用药物干预,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
另外,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只要及早干预是完全可以逆转恢复为健康状态的 。国际上一些大型的临床研究结果也表明:对糖尿病前期的人群及时而科学的生活方式干预可以有效地预防糖尿病的发生,例如美国糖尿病预防计划(DPP)随机临床研究中,与使用安慰剂治疗相比,通过强化生活方式干预使高危成年人糖尿病发病率下降了58% 。即便已经发生糖尿病,有些患者还是可以有治愈的机会,在她诊治过的病患中,就有一些年龄相对较轻的、肥胖的、生活方式不健康的新发糖尿病患者,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及短期的治疗可以达到停药而血糖稳定,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治愈 。

糖尿病药物的危害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