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恐惧心理的表现


儿童恐惧心理的表现

文章插图

儿童恐惧心理的表现
1、怕陌生人是儿童恐惧心理的表现
一般来说,6个月大的孩子已经认识自己的妈妈了,并和妈妈建立起了依恋的感情 。到7个月左右,孩子不仅能识别陌生人,还会害怕陌生人,尤其害怕男性 。其实,这种“怕生”的自然表现也是孩子自我保护本能的一部分 。建议不要让孩子总是待在家里,要经常带他外出,接触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给孩子创造接触更多人的机会 。此外,应尊重孩子的感受,不要强迫孩子一定要和陌生人亲近,如被抱、被亲等,让孩子在他自己感觉安全的距离内和他人交往 。
2、怕黑夜是儿童恐惧心理的表现
怕黑可能是由不同原因造成的:有的是因为要和父母分房睡觉;还有的可能是孩子经历了精神创伤,表现为怕黑 。父母应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 。建议如果孩子是因为和父母分房睡而怕黑,可以尽量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例如逐渐缩短睡前陪伴孩子的时间,直到孩子适应 。另外,父母要经常告诉孩子自己很爱他,给他安全感 。
3、社交恐惧是儿童恐惧心理的表现
常初发于儿童期,表现为害怕周围人的目光审视,例如在人多的地方吃饭、说话、与异性交往中,均感到紧张不安,害怕被人看到或注视自己,常表现出面红耳赤、手足无措、拘谨和回避情绪 。自己也明知没有必要,但还是难以控制 。不仅如此,严重者还会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现象,如心慌、心跳加速、面部潮红、出汗、恶心、呕吐、手抖动或震颤等 。
4、公共场所恐惧症是儿童恐惧心理的表现
【儿童恐惧心理的表现】恐惧症患儿在这种场合发作最为多见,如害怕去广场、超市、医院、门诊、参加集会、听集体课、到报告厅听讲座,以及参加集体活动等 。进入这些场所总害怕成为众人的焦点,会出现焦虑、不安,特别到医院、门诊后,常出现逃避、多汗、心跳、心慌等表现,严重时出现惊恐不安或出现大哭、大闹、躲藏回避其至惊恐发作 。稍大的孩子不仅出现焦虑、忧郁、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矫治与锻炼,会有少数儿童青少年出现抑郁状态及强迫症状等 。
如何预防儿童产生恐惧心理
1、父母不要溺爱孩子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溺爱对儿童心理发展是最有害的 。对孩子溺爱的父母往往对孩子过度保护,看见孩子有一点恐惧表现就立即带孩子避开恐惧对象,使孩子失去了许多锻炼勇敢精神的机会 。长此下去,对孩子坚强个性的塑造是绝无好处的 。被溺爱的孩子大多胆怯,依赖性强,自信心不足,这样,其恐惧的发生率会更高 。
2、父母对孩子不宜反复无常
有些家长一会儿说孩子应该这样,一会儿又要求孩子那样,孩子无所适从,不知如何是好,做对做错都挨批评,就会形成行为恐惧的心理 。因此,成人对孩子的教育要规范,前后要求要一致,父母双方对孩子的要求也要一致 。
3、父母不要过分责难孩子
孩子做错了事可有节制地表示气恼,正确运用孩子对做错事的恐惧心理,教育和引导孩子学好,不能过分责难 。过分责难会挫伤儿童的自尊心,降低孩子的自信心,甚至加重孩子的恐惧心理 。
儿童恐惧症的危害
1、影响孩子的性格
孩提时代的心理阴影可能会造成孩子一生的性格缺陷 。比如如果一个孩子首次登台表演不怎么成功而且结束后遭到同伴的嘲笑,这就可能成为他一生的“烂草莓”,可能因此再也不敢在公开场合大声说话 。
2、可能导致自闭症
导致孩子自闭症的原因很多,但是儿童恐惧症所起的作用远远大于其它的因素 。
3、孩子的成长会很艰难
性格缺陷也好,自闭症也好,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孩子会永远长不大 。
4、恐惧症引起焦虑症
焦虑可无特殊的对象或对日常生活中可能发生某种意外的担心,但无明显的恐惧和回避行为,广场恐怖症可与惊恐发作同时存在;如果继发于对惊恐发作的担心,而不敢外出,则应诊断为惊恐发作伴发广场恐怖症 。
5、恐惧症引起强迫症
强迫症状源于患者内心的某些思想或观念,并非对外界事物的恐惧,常有强迫动作,而少有回避行为 。

儿童恐惧心理的表现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