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糖尿病足是怎么回事


冬季糖尿病足是怎么回事

文章插图

冬季糖尿病足是怎么回事
1、冬季糖尿病足是怎么回事
入冬以后,一些中老年人出现了行走一定距离后就腿沉、腿酸、腿痛,休息后有所缓解的症状,即间歇性跛行 。还有人在夜间出现脚冷、脚痛等症状,影响睡眠,头晕、视力下降 。许多人误把“糖尿病足”当成是“老寒腿”,或者以为这是得了腰椎疾病,其实出现了这种症状对于常人来说可能是一般的疾病,而对于糖尿病人却是极其危险的“糖尿病足”信号 。
“糖尿病足”也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糖尿病严重而可怕的慢性并发症,也是糖尿病病人致残、致死和丧失劳动能力的主要原因 。寒冷、潮湿的环境容易发病,所以北方的发病率较高 。天气变冷,血管收缩,也会导致原有病变的加重,因此“糖尿病足”患者经常在冬天出现症状恶化 。
由于血管闭塞,血液营养输送不到足部,造成伤口经久不愈 。另外,因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不可逆性,如果一味地依赖于药物,往往会错失外科干预时机,甚至造成截肢的后果 。
2、糖尿病足的高危人群
糖尿病足的高危人群(如吸烟、合并高血压、有神经或血管病变、有胼胝、水肿和足畸形)的特征为:有溃疡、穿透性足底溃疡和截肢病史者;间隙性跛行者;足部畸形,包括受压点胶质层增厚、爪样趾,平足;温度辨别、疼痛和(或)震动感消失(至少两者);有周围血管病变的证据 。
3、糖尿病足的危害有哪些
3.1、死亡率高:由于截肢手术创伤大,而且截肢后生活质量明显下降,造成糖尿病足病病人身心俱损,所以术后糖尿病足病患者死亡率很高:6个月内的死亡率为20%,而截肢5年后的死亡率甚至高达50%-70%.
3.2、发病率高:根据流行病调查显示:糖尿病患者随着病程的发展,最终有30%的患者并发糖尿病足病,而在65岁以上老年患者中糖尿病足病的发病率更高 。
3.3、截肢率高:糖尿病足病的危害包括糖尿病患者易发生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组织供血不足,往往会发展为脚趾溃烂、感染或坏死,并很快扩散到健康的脚部组织,侵害到骨头,最终导致截肢 。在欧洲每年有近12万人因糖尿病足病而截肢,截肢率高达33% 。
冬季糖尿病足的护理
1、穿好合脚的鞋袜: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穿鞋穿袜可不是小问题,倘若穿上“小鞋”,内衬不平欠柔软,鞋底薄或足跟高,穿着不舒适,很容易挤压脚趾,硌伤脚底,磨损皮肤 。
2、泡脚水温别太高:冬天泡脚有利于血液循环,可以睡个好觉 。但对糖尿病患者或肢体动脉硬化患者来讲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因为相当一部分患者足温度觉减弱或丧失,很容易被热水烫伤;一定不能用太热的水烫脚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试水温也可能出现偏差,应有感觉正常的人协助试水温或用温度计测量为好 。
3、慎用取暖器:糖尿病病友因为足部和下肢温度感减退,而容易发生烫伤 。使用热水袋时切记用毛巾包裹,勿直接接触足部皮肤,建议最好不在足部使用取暖器 。
4、忌赤脚行走:糖尿病足的康复护理 糖尿病足的护理措施 糖尿病足的护理忌长时间步行,防止足部皮肤受摩擦而产生水泡;如果有水泡形成,切勿自行弄破水泡,应找医护人员处理 。每天坚持一定的运动量,可根据自己的体力每天走路30~60分钟 。
糖尿病足的预防方法
【冬季糖尿病足是怎么回事】1、要保持足部的卫生:每天认真用温水洗脚,洗脚之前用手试水温,切记不要烫伤 。不用刺激性强等肥皂 。洗过有尽量擦干并吸干趾缝中等水,足跟涂油保护防裂 。定期使用酒精等进行足部的消毒,特别是趾丫部白霉、浸润,足部鳞屑等要使用杀灭真菌的药物及时治疗 。
2、要每天检查双脚:有无肿胀、破损,注意皮肤的颜色温度等 。
3、要预防外伤、烫伤、冻伤:要注意房间或周围环境的保暖,不能用热水袋或直接烤火取暖,不要应用烤灯类物品 。要适时修剪趾甲:平剪趾甲,但不宜过短,边缘磨钝,视力较差等患者不要自己处理脚趾甲 。不要自行处理鸡眼或自用刀片割胼胝,更不能用腐蚀性药物处理鸡眼、足底大泡 。不要过度在胫骨前及足趾间搔痒 。不要赤足在地毯或沙滩上行走,更不能赤脚走在室外的各种道路上,尤其是各种健身场所的卵石路、不平的平板等 。避免去拥挤的地方,包括:公共汽车、地铁、购物场所,防止被人误踩 。

冬季糖尿病足是怎么回事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