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罗圈腿的症状


婴儿罗圈腿的症状

文章插图

婴儿罗圈腿的症状
1、婴儿罗圈腿的症状是什么
婴儿罗圈腿的症状早期以多汗、易惊为主要症状 。新妈妈们都会发现,宝宝的腿总蜷缩着,即给他拉直后,可手一松,宝宝的腿又弯曲了 。事实上,不足3个月大的宝宝,下肢的胫骨(膝关节以下的长骨)朝外侧弯曲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父母如何区分孩子的腿是不是正常蜷缩呢?
【婴儿罗圈腿的症状】罗圈腿主要是由缺乏维生素D引起的,早期的出汗,易惊,睡眠不安,脾气差为主要症状,家长可以让宝宝仰卧,然后轻轻拉直宝宝的双腿,让其脚跟处并拢,一般在正常情况下,宝宝的膝盖和踝关节也是并拢的;倘若膝盖分开超过了6厘米以上,家长就应该尽快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以尽早确诊是不是罗圈腿 。
2、婴儿罗圈腿是什么原因
2.1、患佝偻病所致
小儿佝偻病主要原因是缺乏维生素D 。缺乏维生素D一方面是小肠吸收钙磷不足和肾脏排出钙磷增加,造成体内钙磷不足;另一方面是新骨生成障碍,不能钙化和已长成的骨骼脱钙 。造成了婴儿罗圈腿 。
2.2、受到特殊的生活习惯影响
佝偻病一般是由维生素D缺乏所引起的 。维生素D缺乏时,钙、磷在肠内吸收减少,钙、磷减少,一方面机体在甲状旁腺调节下使已长成的旧骨脱钙(旧骨硬度降低),以弥补血中钙、磷不足;另一方面新骨由于缺钙而使骨质钙化不足而质地松软,肌肉关节松弛,直立行走时在重力作用下就会变形,导致了婴儿罗圈腿 。
3、婴儿罗圈腿正常吗
医学上,把O形腿称作膝内翻,把X形腿称作膝外翻 。它们绝大多数发生在儿童期,其中大多数与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佝偻病(俗称软骨病)有关 。但正常情况下,孩子在刚出生时,腿部都是偏O形的,这主要是由于出生前胎位的影响及先天体质的差别造成的 。
婴幼儿在发育过程中,伴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历经从膝内翻到正常,再转变为膝外翻再到正常的过程 。一般来说,新生儿是膝内翻,至2岁时接近正常;2岁后逐渐成轻微的外翻,至10岁再恢复正常 。10岁以后,绝大多数人会保持正常或略呈5-10度的膝内翻,这都在正常生理范围之内,无需治疗 。
所以,家长在孩子2岁前发现他是罗圈腿,不必着急,更不能用绷带把孩子的双腿缠起来,希望借助外力强行把他的腿矫正变直 。正确的办法是适当补充维生素D,同时督促他积极进行运动,改善肌肉张力,让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慢慢纠正过来 。
若10岁以后,孩子仍有较严重的O形腿或X形腿,则往往是由于佝偻病、骨骺损伤、小儿麻痹后遗症、关节炎,或者发育障碍所引起的,应该尽早去医院矫治 。
婴儿罗圈腿怎么办
1、压腿运动
通常采用对小孩子进行直压腿和侧压腿 。
2、踢腿运动
看小孩是患了什么样的罗圈腿 。O型腿采用小腿外踢法;X型腿采用小腿内踢法 。
3、夹腿运动
让小孩的双脚、踝、膝同时靠拢夹紧,坚持数分钟后再放松 。然后重复平时走路,注意他们的姿势 。
婴儿罗圈腿怎么预防
如果发现在3岁前的孩子是罗圈腿,通过补充维生素D和锻炼可以改善肌肉张力,在增长和发展逐步改正过程;但如果超过3岁,考虑手术治疗 。
饮食补充高钙食品如奶酪,绿色豆类,紫菜,海带,蛋黄,黑芝麻,虾皮,酱油,荠菜,黑木耳,如 。母乳中的维生素D是有限的,所以新生儿出生一百天后,父母可以给孩子补充维生素D;许多孩子到户外活动,晒太阳,也能促进维生素D的形成,从而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
由于缺乏维生素D导致的“O型腿”或“X型腿”,一般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等级 。如果是轻度,通过改善饮食、注意营养即可改善 。除了补充维生素D和保证钙质的吸收,还要使各方面的营养均衡,给钙质吸收提供良好的基础 。
如果是中度的腿部畸形,则要进行治疗干预,采用肌肉注射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的方法,同时改善饮食营养,多注意户外运动 。
如果是重度的腿部畸形,除了注射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注意饮食营养、户外运动,还要定期进行检查,直到发育基本定型为止 。
如果仍然得不到很好的纠正,可以进行手术矫正 。但林宗汉表示,这种需要通过手术进行矫正的“O型腿”或“X型腿”情况非常少见 。

婴儿罗圈腿的症状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