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太极拳疏经通络调整脏腑


2 太极拳疏经通络调整脏腑

文章插图

从中国传统医学角度来说,“上盛下衰”指的是中老年人肝肾两亏、阴虚阳浮,出现血压升高、心虚失眠、畏寒怕冷、四肢发凉、食滞便秘等症状 。患者看上去往往是红光满面,并无病容 。然而,由于气血虚亏,腿脚发软,行动不便 , 走路时间一长,易导致足后跟痛、膝关节发硬、腰酸背疼、浑身乏力 。中医认为,人过四十 , 肝肾易亏,犹如根枯而叶黄 。烧水灌肥应从根本着手,滋肝补肾,乃是养生保健的秘诀 。除了服用一些有滋补作用的食品和药品外 , 重要的是加强人体丹田部位和下肢的运动 。因为人体丹田与命门之间(即小腹部位),正是人体吸收和气血循环运行化为精血的最关键最根本的部位 。
【2 太极拳疏经通络调整脏腑】所以增强小腹、腰、裆部位及下肢运动正是促进人体消化吸收和气血循环运行的最基本的环节 。腰脊和腿部[FS:PAGE]增强,自然血脉流畅 , 精神旺盛,长久不衰,从而消除或避免“上盛下衰”诸症 。太极拳不仅强调肢体放松,而且练拳全过程都要求精神放松,使大脑抑制与兴奋结合,而且它还有利于心态平衡 。所以,针对当今生活方式,练习一种或几种太极拳和太极拳器械是一条非常可靠的健康之路 。只要你每天坚持练拳,它就可以使你持久地保持身心健康 。
太极拳的本质是什么
这里说的太极拳,是指打拳盘架子而言,不涉及技击 。
太极拳是“太极”的一种派生事物,不等于是“太极” 。太极拳的动静,只是“太极”动静的一种,不是“太极”的其他动静或全部 。
太极拳是有形有质,是形质相成的体育运动项目 。所以太极拳的传授不能只讲形,不讲质 。既要讲形又讲质,做到形质兼备 。这个问题要从历史上对太极拳最早立论概括说起 。
太极拳宗师王宗岳在其《太极拳论》开篇说:“太极者,无极而生 , 动静之机,阴阳之母,动之则分(开),静之则合” 。这段话有多层含义 。其中“动之则开,静之则合”,是太极拳最早最高的精辟概括,对这两句话要辩证地理解 。

2 太极拳疏经通络调整脏腑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