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娘”阳刚之气源自家庭教育


孩子“太娘”阳刚之气源自家庭教育

文章插图
导读:许多家长在担忧孩子越来越“娘”,太乖没有了男孩子的阳刚气 。
父母娇生惯养、百般呵护,父亲角色的缺失;幼儿园教师多为女性以及缺乏适合男孩玩耍的器材和游戏;传统的读写表达教育模式更加适合女孩的智力特征,再加上社会大环境要求遵规守纪、人们更加喜欢“乖宝宝”等等,这一系列因素促使现在一些小男孩的气质偏向于女性化,也就是“太娘” 。在家庭教育上 , 家长往往因为担心孩子的安全而制止他们的行为 , 家长保护得太多,孩子做事情会畏首畏尾,独立性就差 。与溺爱相反的是,有些父亲的专制教育也对孩子的成长起了反作用 。对此 , 有专家解释,在严厉的要求下,孩子达不到目标,就慢慢开始选择放弃,这对男孩子自信心的打击非常大 。那么,在家庭教育中如何锻炼男孩子的“阳刚之气”呢?
进行性别教育
心理研究指出,人在3岁左右就有性别意识了 。为避免孩子性格发展出现偏差,最好从3岁前就培养孩子的性别意识,如告诉孩子男孩和女孩的差异 。建议性别教育的内容,让男孩子了解到健康男孩的性格特点是什么,认识男孩与女孩的人际关系、爱好有何区别等 。性别教育不是要专门提的,而是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赞许孩子和他性别相匹配的行为 。
父亲承担更多教育责任
孩子是从母亲身体里面分离出来的,他两岁以前主要和母亲建立信赖、安全的关系 。3-5岁,是父亲进驻的最佳时期 。父亲要引导孩子朝向外部的兴趣、游戏,接受挑战、创新,包括和母亲分离 。在和母亲分离过程中孩子会把兴趣转向外部,爸爸要跟孩子做游戏才会建立与孩子之间的信任 。建议父亲可以陪儿子做一些刺激性、运动量大的游戏,和儿子一起看英雄主义的影视文学作品,男孩子有问题多与父亲探讨 , 让父亲身上阳刚的特质折射给男孩子 。
多参加集体活动
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在运动和对抗中锻炼他们的竞争意识、抗压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平时书本上学习的知识是抽象的 , 没有和具象结合,在大脑中的附着力不强 。通过活动这种典型的体验式学习方式 , 可以让场景在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很容易让孩子把知识记牢 。另外 , 在团队活动中相互激励的情绪也容易刺激大脑形成印象,有利于记忆 。
承担家务劳动
现在的家庭和学校给孩子灌输的理念是 , 只要学习好就可以,这让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和责任感不强 。家长要给孩子劳动的机会,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在家中应该承担的责任 。并且劳动习惯与自理、自立能力是连在一起的 。在家务劳动中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在家务劳动中还可以锻炼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动手能力,并有助于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 和对事情分析、判断、安排的统筹能力的锻炼,使孩子能够更好地认识事物 。
心理暗示
【孩子“太娘”阳刚之气源自家庭教育】从小让男孩做自己能做的事情,不断地暗示男宝宝自己是强大的 。平时出门,找路 , 坐地铁,尝试把责任交给孩子 。爸爸出差或者出门时,可以对宝宝说“我不在的时候,你要帮忙照顾好妈妈、保护好妈妈”等话语 。当他们表现出阳刚一面的时候,要及时地鼓励他们 , 多夸夸他们“男子汉”,时间久了他们就会自觉地向着阳光的那一面走 。

孩子“太娘”阳刚之气源自家庭教育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