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Susan Harter:2条建议提升孩子的自尊


心理学家Susan Harter:2条建议提升孩子的自尊

文章插图
导读:丹佛大学心理教授SusanHarter认为,孩子的自尊主要来自2方面:一是婴幼儿期父母对孩子的无条件支持和积极关注;二是8岁后,与集体互动中感受到的满意度 。
Susan Harter:丹佛大学心理学教授,花了20多年时间研究自我和自尊的发展,写了大量相关内容的文章 。Susan Harter认为,孩子的自尊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 。
一是婴儿至幼儿期间父母对孩子的无条件支持和积极关注 。
也就是对孩子的爱和支持不因孩子的表现不同而有所不同 。这种爱和支持不仅仅是流于表面的支持和鼓励,而是发自内心的把孩子看作一个有价值的人,让孩子知道 , 自己欣赏的是这个独一无二的他(她),无论优点或是缺点 。
具体点说来:相信孩子自己的力量,不盲目保护 。比如 , 自以为孩子不能做某事,自己代劳);不把孩子和其他人比较 。既包括不和具体的其他孩子比较,也包括不用差劲,没用,胆小等贬义的词汇贴标签 , 因为这种标签本身就是比较的结果 。);在孩子没有顺从自己时 , 不用与孩子的关系相威胁 。比如:再怎么怎么妈妈就不要你了,或者不喜欢你了之类的 。
除此之外 , 无条件支持和积极关注还包括倾听 。因为倾听可以最好的表达你对他的观点的重视,家长们往往会只顾教育孩子,说太多而不去考虑孩子是怎么想的 , 这就是说教了 。
为何无条件支持和关注可以带来高自尊呢 , Susan Harter认为这样孩子长大后就会把积极的关注内化 , 用家长对自己的态度来对待自己,“赞赏自己,拍拍自己的后背,给自己心理上的拥抱” 。
【心理学家Susan Harter:2条建议提升孩子的自尊】
二是来自与8岁之后,在和集体/社会互动过程中的感受到自己是能干、令人满意的 。
Susan Harter强调,孩子不需要做到面面俱到,而只要在那些自己觉得重要的领域感到自己能干就可以产生一种整体的自尊感 。Harter举了一个例子,有两个智力水平类似的小孩,一个擅长运动一个擅长社交,但是一个自尊高,另一个自尊却很低 。这正是因为 , 自尊低的小孩觉得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对他很重要,另一个自尊高的小孩觉得自己差点的那个领域不太重要 , 因此不会影响到自我评价 。
再细想一下,对于孩子而言某个领域的重要感从何而来呢?一是内化了父母/老师的看法 。比如父母/老师天天和他念叨考试很重要 , 他也就把这种看法内化了 。二是自身投入的时间 。这点很好理解,对一件事情付出越多,就越倾向于觉得这件事情很重要 。否则,为不重要的事情付出太多时间,这是有矛盾的,心理学上叫做认知失调 。三是内化了大众传媒的观点,或者说是主流社会的价值取向吧,比如说孩子天天在电视上看到女生要漂亮减肥,整容之类的东西,就会觉得身材啊外貌啊对他们很重要 。
我们知道,现代社会已经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了,孩子无论在哪一方面有所长,将来都能够发展得好 。二来,每个小孩都是天差地别的,不可能所有人都在同一方面很擅长 。通常父母觉得小孩某一科成绩不好,就会一直在小孩面前强调重要性 , 周末还让孩子参加补习班来补课 。但是这种做法的结果就是小孩觉得这个科目我付出这么多,这么重要我却学不好,自尊受伤 。相反的 , 支持他在自己喜欢和擅长的方面多投入,得到收获,小孩的自尊得到提升,就会有自信去面对所有困难和挑战 。

心理学家Susan Harter:2条建议提升孩子的自尊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