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糖尿病需要终生使用胰岛素,并且不能缺膳食纤维

糖尿病分为两种类型 , 一种是1型糖尿病,另一种是2型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需要终生使用胰岛素 。

1型糖尿病需要终生使用胰岛素,并且不能缺膳食纤维

文章插图
糖尿病需要终生使用胰岛素?
正常人自身可以分泌胰岛素,能将血糖控制在一个正常的水平范围之内,但是1型糖尿病的患者自身不能够分泌胰岛素,所以就需要借助外援,进行人工注射胰岛素 。虽说这类患者多为年轻人,但依然无法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来环节病情,必须用药,而且要终生注射胰岛素 。
对于通常发生在岁数较大人身上的二型糖尿病,当病情处于初发阶段时可以不用服药 。“当这类患者餐前血糖在7以内,而正常人应该是在6.1以内,这就是空腹血糖,当血糖值在7到6之间就可以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加以调节,可以不用服药 。
针对这种“外援”性的胰岛素 , 这种“外援”性的胰岛素特别需要掌握剂量问题 。人体自身分泌的胰岛素是根据进食量多少进行自我调节的 , 具有智能性分泌的特性 。但这种“外援”性的胰岛素就需要人为来把关 , 不具有智能性调节的能力,它所需的剂量跟进食量和运动量有需要人为的调整 。“如果你一顿饭吃得多点,就应该相应的给予多点胰岛素 , 如果吃得少所需胰岛素也应少点;如果注射完胰岛素后活动量特别大,消耗自然也大,虽然进食量稳定,但这也会影响到血糖平衡 。
胰岛素注射剂现在设计得很人性化,它就像一支笔一样 , 患者在餐前自己注射就行,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加之胰岛素本身就是肌体的成分,正常人自身就分泌胰岛素,从而使血糖能控制在一个正常的水平范围之内 。
【1型糖尿病需要终生使用胰岛素,并且不能缺膳食纤维】最后提醒患者注意:注射胰岛素以后一定不要忘记吃饭,否则引起低血糖昏迷,后果严重 。
1型糖尿病不能缺膳食纤维
营养治疗理论认为,严格控制热能摄入,要比仅控制糖分的摄入更为合理 , 蛋白质、脂肪、糖均会产生热能,而膳食纤维既是糖尿病人急缺的营养素,又不提供任何热能,无论是治疗还是预防,膳食纤维都有特殊的功效 。
在控制餐后血糖急剧上升,和改善糖耐量方面 , 可溶性膳食纤维效果最佳 , 同时还有利于糖尿病人血脂水平正常 。正是因为膳食纤维调节血糖、血脂的双重功效,它才被认为是预防糖尿病和辅助治疗的最有效的饮食疗法,甚至比单纯性药物治疗更安全稳妥 。
因为科学发现,膳食纤维能改善末梢神经对胰岛素的感受性,降低对胰岛素的需求,从而调节血糖水平;而且可溶性纤维具有黏性,可在肠胃壁上形成薄膜,延长食物在胃里的滞留时间,缓解糖尿病人的饥饿感,减少葡萄糖等养分在小肠内的吸收 , 从而减低血液中葡萄糖含量 。
国际上,美、英、加拿大等国的糖尿病学会 , 一直推荐高碳水化合物、高膳食纤维和低脂肪的饮食结构 , 它不仅控制患者血糖水平 , 而且能控制体重减肥和降低血脂,对于糖尿病患者中大约2/3的肥胖或高血脂人群,有助于减少冠心病等其它并发症的出现 。
22-------------------------------------------------
-----2型治疗
降血糖药的副作用及误区

降血糖药的副作用有哪些?很多人觉得长期服用降糖药物对肝肾功能肯定会有很大的伤害,其实是药三分毒,降糖药也不例外 。那么降血糖药的副作用有哪些?下面小编为你介绍 。
1、降血糖药的副作用
部分降糖药确实可引起肝脏转氨酶的升高以及胆汁与急性黄疸,但总体来说,口服降糖药对肝肾功能的影响不大 。而且,认得肝脏和肾脏有着强大的解毒、排毒功能,所以担心因降糖药损肝、损肾而3不敢用药实在没有必要 。
大部分降糖药并不直接损害肝脏,只不过某些降糖药要通过肝脏代谢以及肾脏排泄 。如果患者本身的肝肾功能不好,就会由于药物排泄受到障碍,药物原行及代谢产物在体内缓慢累积而增加肝肾的负担,影响肝肾功能,此时不宜使用 。
2、如何减少降糖药的副作用
2.1、避免或减少低血糖发生
用药一定要按医嘱进行,根据血糖和身体状况适时调整 。按时按量、规律用药是控制血糖平稳的关键!
2.2、循序渐进用药
部分糖友在最初服用糖苷酶抑制剂(如拜糖平)、双胍类(如二甲双胍)等药物时,常常会出现食欲减退、腹胀、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一般说来,胃肠道对药物的适应和耐受需要一个过程 。因此,在服用此类药物时,一定要从小剂量开始,1-2周后再逐渐增加至治疗剂量 。倘若一上来就足量给药,糖友往往难以耐受 。
2.3、肾功能较差的糖友选药有讲究
对于出现肾脏病变的糖友来说,建议在主管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通过胆道而不通过肾脏排泄的药物,如糖适平、诺和龙,以免加重肾脏负担 。当然,对于严重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原则上应禁用一切口服降糖药,应改用胰岛素治疗 。
3、降血糖药有哪些
3.1、磺脲类:如优降糖、美吡达、达美康等,此类药物主要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而发挥降糖作用 。
3.2、双胍类:如二甲双胍、降糖灵等,这类药物不刺激胰岛素分泌,主要通过促进糖的利用,减少肠道对糖的吸收,抑制葡萄糖异生等途径来降低血糖 。
3.3、α-糖苷酶抑制剂:如拜糖平、倍欣等,主要通过抑制小肠黏膜上皮细胞表面的α-糖苷酶,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从而降低餐后血糖 。
3.4、噻唑烷二酮类:又叫胰岛素增敏剂,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主要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降低血糖 。
服降糖药时常见的误区
1、不控制饮食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其目的是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以帮助其恢复功能 。不控制饮食而想用多服降糖药来抵消,好比“鞭打病马”,是错误并且危险的 。
2、根据自觉症状服药 。血糖非常高,才会出现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等典型糖尿病症状 。不少患者因无明显不适,随意调节降糖药用量,导致血糖控制不力 。
3、不定期复诊 。有的患者不监测血糖、血脂和血压,不注意观察影响自己血糖、尿糖变化的因素,不总结自己的服药规律,而是人云亦云,跟风吃药 。这是我国糖尿病患者较一些发达国家的患者病情严重、并发症多的主要原因 。
4、该用胰岛素的时候不接受胰岛素治疗 。
5、对口服降糖药的特点不了解 。如一些磺脲类降糖药的药效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强,因此不能急于换药 。并且,每种降糖药都有最大有效剂量 。未用到最大有效剂量,不要早下结论 。
如何正确服用降糖药
对于磺脲类和格列奈类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来说,如果患者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或者处于妊娠期、哺乳期时,应严禁服用 。为尽量避免其副作用,上述药物最好在饭前半小时服用 。同时,服用磺脲类药物时,如果在正常剂量的情况下,血糖控制仍不好,不应盲目加量 。服药时要避免两种磺脲类药物的联合应用,否则会增加药物的副作用 。
双胍类药物应在饭中或饭后服用,以降低消化道反应 。对于严重贫血、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不能选择双胍类药物,以免增加出现副作用的危险 。α糖苷酶抑制剂需要同第一口饭一起嚼服,以达到药物的最佳疗效 。同时,此类药物有碳水化合物依赖性,服用时要注意适量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对于患有胃肠道、肾功能不全以及处于妊娠期、哺乳期的患者,应禁止服用 。而对于胰岛素增敏剂,肝肾功能不全和心脏功能不全的患者要慎用 。

1型糖尿病需要终生使用胰岛素,并且不能缺膳食纤维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