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第四节 消渴

【7 第四节 消渴】

7 第四节 消渴

文章插图

方中以生石膏、知母清肺胃之热,生地黄、麦冬滋肺胃之阴 , 川牛膝活血化瘀,引热下行 。可加黄连、栀子清热泻火 。大便秘结不行 , 可用增液承气汤润燥通腑、“增水行舟”,待大便通后,再转上方治疗 。本证亦可选用白虎加人参汤 。方中以生石膏、知母清肺胃、除烦热,人参益气扶正,甘草、梗米益胃护津,共奏益气养胃、清热生津之效 。
对于病程较久 , 以及过用寒凉而致脾胃气虚,表现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或饮食减少,精神不振,四肢乏力,舌淡 , 苔白而于,脉弱者,治宜健脾益气、生津止渴,可用七味白术散 。方中用四君子汤健脾益气,木香、藿香醒脾行气散津,葛根升清生津止渴 。《医宗金鉴》等书将本方列为治消渴病的常用方之一 。
『下消』
·肾阴亏虚
症状: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或尿甜 , 腰膝酸软,乏力,头晕耳鸣,口干唇燥 , 皮肤干燥、瘙痒,舌红苔 , 脉细数 。
治法:滋阴补肾,润燥止渴 。·方药:六味地黄丸 。
方中以熟地滋肾填精为主药;山萸肉固肾益精 , 山药滋补脾阴、固摄精微,该二药在治疗时用量可稍大;茯苓健脾渗湿,泽泻、丹皮清泄肝肾火热 , 共奏滋阴补肾,补而不腻之效 。
阴虚火旺而烦躁,五心烦热,盗汗,失眠者 , 可加知母、黄柏滋阴泻火 。尿量多而混浊者,加益智仁、桑螵蛸、五味子等益肾缩泉 。气阴两虚而伴困倦,气短乏力,舌质淡红者,可加党参、黄芪、黄精补益正气 。

7 第四节 消渴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