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第六节 虚劳

【18 第六节 虚劳】

18 第六节 虚劳

文章插图

3.免疫系统方面李氏等报道脾胃气虚患者的IgG、IgG、补体G3均低于正常人[河南中医1986;(3):16] 。刘氏观察50例脾气虚患者血T淋巴细胞数量低于正常人 。E-玫瑰花结形成及活性、总E-玫瑰花结形成率,皆低于正常人[河南中医1986;(4):16] 。
4.神经内分泌方面尹氏观察脾气虚患者血浆环核苷酸(cAMP)比正常人低 , 表明交感神经系经功能低下,副交感神经功能相应亢进[中西医结合杂志1983;(3):104] 。范氏等报道脾虚患者乙酰胆碱高于正常值 , 胆碱酯酶低于正常值,也表明其副交感神经功能相对亢进 。脾虚者皮肤电位明显低于正常组,表明其交感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 。张氏报道脾阳虚患者17-羟、17-酮类固醇均降低,尤以前项明显 。脾阴虚者此两项指标部分患者高于正常人,和阳虚组比较有显著差异Ij匕京中医1989;(3):34] 。
5.血清微量元素改变有报道脾气虚、脾阳虚锌值明显降低[中医研究1990;(2):19]、[陕西中医1984;(6):8] 。而张氏则报道脾阳虚组锌值显著升高,推测可能与锌在体内的分布浓度不同有关 。脾气虚弱者铜值增高[河南中医1987;(5):23) 。亦有人观察到脾气虚患者铜变化不大,脾阳虚及脾阴虚患者铜均低于正常 。脾气虚者铁值升高,脾阳虚者显著降低[辽宁中医杂志1986;(6):19) 。
6.血液循环及其他方面任氏通过电镜观察脾虚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明显增大 , 胞核常染色质增多,核仁变大,线粒体体积增大,粗面内质网数量增加 。有报道33例脾气虚患者与对照组的血液流变性比较,发现前者淋巴细胞电泳能力、血液粘度、红细胞、淋巴细胞数量均低于正常值,表现为稀、淡、清的血液流变学特点 。说明脾虚患者潜在着“血虚”[河南中医1986;(3):12)信聂氏报道脾虚证疾病均存在较明显的微循环障碍 , 表现为管襻数目稀少,排列不整,管襻轮廓模糊不清,襻内渗出水肿,血流速度明显减慢,红细胞聚集明显等[辽宁中医杂志1990;(10):11] 。

18 第六节 虚劳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