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字了解隐藏的中医知识


从汉字了解隐藏的中医知识

文章插图
【从汉字了解隐藏的中医知识】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它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和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它是表意性质的音节文字,现代常用的文字有四千个到八千个,大多数是形声字 。现代汉字的字体都是经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演变而来的 。
几年来,我们使用的都是同样的文字,但表达的意思可能已经不同了 。很多字词已经渐渐失去了它们的原意 。在多数情况下 , 这并不会造成什么困扰,但对中医这门古老学问就不同了,它需要我们唤醒那些沉睡的文字的愿意 。比如“思想”,思和想有什么区别?比如“魂魄” , 魂是什么,魄又是什么?“思”和“想”有什么区别?“肥”与“胖”是一回事吗?“肥”与“胖”有何差别?“皮”与“肤”是一回事吗?要研究中医,发皇古意,就必须先从最基本的词汇入手,正义严辞 。以深入浅出的文字厘清中医最基本的词汇 , 恢复中医本来面目的启蒙书 。
魂 魄
“魂魄”是道家和中医的基本概念,人们常说的成语有“失魂落魄”、“神魂颠倒”、“惊心动魄”等等 。
控制无形的能量、信息、思想、意识、情绪、情感、智慧的神 , 叫作魂;控制有形的身体,影响人的知觉、饥渴、需要、冷暖、排泄等诸多本能的神,叫作魄 。粗浅地说,魂是脑和心的功能,魄是脊髓功能 。我上大学时,在生理课上为青蛙做活体实验 , 现在想起来有些残忍 。先用钢针从椎空捅进青蛙的脑袋,把大脑破坏了,这时候青蛙算已经死了,再把浸泡有浓硫酸的小纸片放到青蛙的肚子上,这时候已经死了的青蛙蹬动双腿,往下拨拉烧灼自己的纸片 。这个场面现在想起来都很震撼 。这就是典型的魂去魄在 。
想了解魄的功能,观察一下人睡觉就可以了 。这时候人仍有心跳、呼吸 。伤魄或落魄的人,会打鼾、憋气,甚至会呼吸、心跳骤停,都是魄在工作 。
想了解魂的功能,就要观察人的精神、情绪、情感、智慧以及晚上的梦境 。道家细分三魂:胎光、爽灵、幽精 。胎光就是生命之光,故称神明,是人最可宝贵的 。所谓黯然神伤者 , 就是胎光晦暗,人就会出现抑郁,满眼灰色,了无生趣,甚至求死 。三魂夜晚藏于肝,本当静养休息,但是如果各种原因搅扰神魂,就会出现魂不附体,出现难以入睡、早醒的症状,或魂魄飞扬,出现多梦浅睡的问题 。
伤魂之最 , 莫过于情绪和情感刺激 。《灵枢·本神》曰:“肝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则狂,妄不精,不精则不正,当人阴缩而挛筋 , 两胁骨不举,毛悴色夭,死于秋 。”养魄之法在于锻炼身体,养魂之法全在养心 。
思 想
“思”,繁体字写作“”,“心”的上面加“囟” 。囟门是婴儿大脑发育完成最后闭合的地方,代表大脑 。道家认为脑为先天“元神之府”,心为后天“识神之府” 。所以“思”几乎涵盖了人的所有心理活动,是先天本能与后天意识的结合统一,是仅次于悟的层次 。
“思”有时也用来代表本能、欲望 。《素问·热论篇》:“十日太阴病衰,腹减如故,则思饮食 。”意思是说 , 发烧10天以后,寒气在足太阴脾经逐步衰减,腹部不像原来那么胀了,就有了食欲,想吃东西了 。
另外,思是“七情”之一,与喜、怒、忧、悲、恐、惊并列,属于人之常情 。激烈和过度的情绪变化,会影响心包和心的功能 , 进而影响脏腑、气机的运行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说“思伤脾” 。《素问·举痛论篇》说“思则气结” 。
“思”是不及物动词,“想”是及物动词 。思是自思,也就是考虑自己的事 。想是相思、他顾,也就是考虑自身以外的事物 。所以习惯上说我想你,不能说我思你;我自思,不能说我自想 。《黄帝内经》上说的“高下不相慕” , 就是有思无想的境界,不相干、不攀比,也就省去了很多麻烦 。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中提到了一个理想的做人境界,那就是先天本能欲望和后天意识思想的完美统一结合:不仅顺应天地的变化,与自然和谐共处,而且入世随俗,不愤世嫉俗 , 不标新立异,无论穿着打扮,还是行为举止,都随自己的心愿,也让别人看着舒服 。外面没有加班加点、点灯熬夜的工作 , 内心没有什么想不通、整不明白的思想,过着平平淡淡、坦然从容的生活,能自得其乐 , 用不着求别人,形体身躯功能健全,不残不缺不痿不废,活个百八十年没有问题 。
烦 躁
“烦”是会意字,从页,从火 。“页”是人头,比如颈项,繁体字的“头”(頭)、“烦”(煩),都是用“页”作偏旁部首 。头为诸阳之会,本身就热,加上火性炎上 。“烦”的本义是发热、头疼 。《说文》:“烦,热头痛也 。”就是老百姓常说的上火发烧,头疼脑热 。
烦的外因,一是由于暑热邪气外袭头脑,二是处事繁杂纷乱,搅闹心神 。有的人外界事务过多,突破了心理承受极限,导致心中焦躁不宁、厌倦,这是外繁导致内烦,是邪气实,应当适当减少应酬、工作 。而有的人并没有做多少事情,但是心中总是焦躁不宁,这是心虚不能任物,是心气、心血虚 。中医称之为“虚烦” 。治疗应当静养,恢复心气心血 。
“躁”是手足乱动,不得宁静的意思 。“躁,疾也 。”(《说文》)“躁者不静 。”(《管子·心术》)巽为躁卦,风火相扇,如同朱雀公鸡,急切好斗 。
现在临床常见多动症的儿童,他们坐不住 , 小动作多,惹恼同学 , 咬铅笔,咬指甲,不能静心听课,注意力不集中 , 东走西跑,忙忙碌碌 。成人焦躁也为数不少,他们大多四处出击,整天忙得四脚朝天,但是对每件事情都无法保持持久的热情 。坐下来抖动腿,躺下来辗转反侧 。有的手脚心烧灼,不知道该放在什么地方 。
和“烦”一样,“躁”本来是形容躯体症状,后来引申用于描写情绪、性格、精神 。其本质大多也是由于内在心火、胃火 , 由于食品安全不能保证,摄入大量的含激素的动植物,再加上喂养不当,营养过盛,非常容易导致儿童心火、胃火亢盛 。外部环境存在紧张激烈的竞争,无限的攀比和欲望膨胀,也使得人们内生心火,不能自持 。

从汉字了解隐藏的中医知识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