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对开展中西医结合循环研究的思考

【5 对开展中西医结合循环研究的思考】

5 对开展中西医结合循环研究的思考

文章插图

从控制论的观点看,机体循环过程中的气与血是对立的统一,血相当于载体,气则似信息 。气应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机体生命运动的决定因素,不但血的生成有赖于气的生化,即血的运行亦需气的推动,方可周流不息,温煦全身 。以血瘀证为例 , 多因正气虚衰,帅血无力,致血行不畅而瘀,脉道不通而阻 。因此对气虚血瘀证单用活血化瘀治疗,疗效欠佳 。如能注重益气化瘀,则气机通畅而血瘀易消 。故将活血化瘀与行气活血、补气固本等治法有机地结合运用,可提高临床疗效 。
2.从血与津液相关研究活血化瘀
当前对血瘀证和活血化瘀的研究已广泛开展,但对津液的研究则显得相对不足 。我们应该认识到,血、津、液均为人体内的液性物质 , 它们之间相互影响、转化,联系密切,都是在气的气化和推动作用下循环、布散,发挥其生理功能 。因此,我们应扩大研究视野和研究深度 , 从促进中西医结合的视角,吸收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开展中西医结合的循环研究,这不仅有利于两种医学体系的对话和交流,最终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 而且对中医学气血津液学说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
从临床实际来看,活血化瘀的治疗法则虽为临床广泛应用,但并不是孤立的应用,而是与其它治法联合,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以冠心病为例,气虚血瘀和痰瘀交阻是临床冠心病辨证常见的证型,中医辨证治疗的法则多采用益气活血化瘀法和健脾祛痰活血化瘀法,而不是单纯的应用活血化瘀药物 。气虚血瘀和痰瘀交阻进一步发展,在心功能不全阶段 , 多出现浮肿、心悸等水饮凌心的病机,在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 , 多表现为心之阳气的虚弱和衰竭 。在这个病理演变过程中,不仅有气的推动作用减弱导致的血瘀,而且出现了痰、饮、水、湿等多种循环功能异常导致的病理产物,最终表现为心的阳气虚衰导致的循环机能的衰竭 。

5 对开展中西医结合循环研究的思考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