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对开展中西医结合循环研究的思考

【6 对开展中西医结合循环研究的思考】

6 对开展中西医结合循环研究的思考

文章插图

四、中西医结合循环研究的框架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提出开展“中西医结合循环”研究的初步设想 。
中西医结合循环研究的大框架应包括大循环和微循环,涉及人体各器官、组织和临床各科 。中西医结合循环研究的物质基础是气、血、津液(与淋巴、组织液类似),循环的途径和通路是经络、三焦,循行方式是升降出入,环行不休 。
循环障碍的病理机制和病理产物:气停滞不行则为气滞,血停滞不行则为血瘀 , 津液停滞不行则为痰饮水湿 。瘀血、痰、饮、水、湿等病理产物 , 相当于西医的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血液成分等的异常以及淋巴、组织循环机能异常所产生的病理产物 。瘀血与痰饮水湿同为病理产物,又同为致病因素 。气化功能的主司是三焦 , 津液的生成、输布、排泄均有赖三焦的气化功能,治疗水液循环代谢紊乱的疾病,多从三焦气化着手 。痰饮是人体津液停积所致,是脏腑病理变化的产物,其稠浊者为痰,清稀者为饮 。中医有“百病多由痰作祟”之说,痰饮导致的气血病变,主要表现为使人体各部位的气机阻塞,气滞又可产生血瘀 。血不利则为水,水湿内停、阻碍血行而成瘀,或瘀血阻滞,津液外渗而成湿 。湿瘀互为因果,终致湿瘀互阻 。
中西医结合循环研究的诊断标准:不仅要完善现有的血瘀证诊断标准,还应逐步建立气、津液的循环障碍的诊断标准以及相应脏器的微循环障碍的诊断标准;不仅要注重整体辨证 , 而且要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对不同脏器的循环和微循环状况作出诊断和评价 , 以更好的指导临床 。

6 对开展中西医结合循环研究的思考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